抓牢语文教学的根

2020-09-10 17:23滕丽慧
世界家苑·学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工具性语文课程人文

滕丽慧

不觉间,从事语文教学已经十几个春秋了。回忆这一路的历程,可谓姹紫嫣红、热闹非凡——课改大潮席卷而来,浪头一波接一波:素质教育、目标教学、实效课堂,再到现在的“语文主题”学习……语文这课古朴的树渐被装扮一新,真可谓老树换新颜了!

时代在进步,历史在发展,“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的,谁也抵不得时代前进的步伐,但,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确乎分明地感到了茫然,也确乎看到了诸多茫然的眼神:语文教学到底要何去何从?掩卷深思:怎样做到宠辱莫惊,淡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有意,慢理天外云卷云舒呢?其根本该是抓牢语文教学的根。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语文教学是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学会运用语言,学会沟通,提高自身语文素养。那么教学中、生活中一切可以达成此目的的方法、活动、策略都可以行之,即生活处处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工具”是如何认识的,如何使用的,都依赖于“人文”性的教育,也只有人文性的教育才能让语文的工具性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同时也在熏陶着,感染着,铸就着孩子们的精神成长。在他们的身心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阳光的世界观、价值观,也逐渐学会了学习,从而达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与以往所有教改实验不同,强调通过课内的大量阅读来学语文。那么,语文课堂上老师是不是就不能讲课了呢?笔者认为:不是的,語文课堂上老师不但要讲,而且要讲好,要讲精!若不讲,学生怎样去认识教材里那生动的人文性,怎样去学习语文的工具性?如何去汲取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又怎样去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何来促进自身精神成长?那么讲什么,怎么讲?《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手册》中亦给出了提示:我们要集中精力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混的、易错的、易漏的,讲学生想不到的、想不深的、想不透的,讲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那又如何讲?怎样讲?这该是我们的困惑所在,迷茫所在。

小学语文特级师薛法根在《善于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里谈到: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往往关注怎么教、怎么学,具有强烈的教学意识,却很少思考教什么、学什么……而“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说得太

好了,这正是我们的症结所在,那么我们必须潜下心来研读教材,在备课时用儿童的眼光来解读教材,用教学的眼光来审视文本,用生活的眼光来选择教学内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面对充满正能量的人文主题鲜明的教材,我们就让学生放开手脚去读、去品,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美,感受美,积累背诵优美文段,抓住人文主题去讨论、去深入体会。小学阶段低年级的《我不是最弱小的》《蓝色的树叶》《小柳树和小枣树》,中年级的《给予树》《掌声》,高年级的《慈母情深》《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怀念母亲》《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等等文质兼美的文章,有的重说理,有的仲言情,我们需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抓其最醒目的点去设计教学方案,精心设计学案才能做到精讲。

二是教材适合阅读方法洞悉与培养型的文章,我们需研读,抓其精髓,用好课文这个例子,向学生传授方法,培养习惯。《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名篇名著”中的精读课文,我教学时一方面把它当做了《三国演义》这部著作的“引子”,通过学习让孩子们燃起读三国的欲望;另一方面可以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突出人物特点的?你觉得这篇文章最吸引人阅读的点在哪里?我们语文老师这样抓其一点讲清讲明,然后拓展到整本书的阅读,在“语文主题学习”的引领下,再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培养和巩固学生的阅读习惯,坚持下来,学生的语文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慢慢的我们的学生就学会了学习。

三是,教材里写作方法凸显的,教师在研读教材时要挖掘到深处,而后浅出精彩式地呈现给娃娃们,让他们临之、仿之。如低年段的《画风》《我多想去看看》《平平搭积木》《小熊住山洞》《秋天的图画》等都可以进行仿句练习,《日月潭》《雷雨》学习按时间顺序表达,等等;中段的《盘古开天地》学习按句式展开想象,进行仿说、仿写,《富饶的西沙群岛》《桂林山水》中教孩子认识排比,仿写美句;高段的《窃读记》学习人物动作、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穷人》中精彩的心理描写,《落花生》《桃花心木》中学习借物喻人,等等。

总之,语文教师当务之急该是去研读教材,首先把自己这桶水装满,致清,精挑细选出得力的工具再走进课堂,为学生量身定做般倒上满满的、实用的一杯水,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中感受人文、习得方法、培养习惯、提升能力。这期间的工程就是抓牢语文之根去其迷茫的过程,这期间的过程亦是自我提升的过程,作为深爱语文的老师来说也该是享受的过程!

问君何能尔,根牢故不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新课标实验教材编写组.语文学习手册.三年级.下册[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3] 赵庆.善于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J].现代特殊教育,2007(06).

(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工具性语文课程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向量的巧用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浅谈“大语文教育”的灵魂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