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研究

2020-09-10 07:22蔡昱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2期
关键词:针灸治疗临床疗效

蔡昱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针灸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依照抽签法将本院收治的NASH患者86例,分成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针灸电针疗法。观察两组NASH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以及肝纤维化指标是否有明显差异。结果:同参照组NASH患者疗效总有效率(83.72%)对比,观察组NASH患者(93.02%)效果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NASH患者肝功能、血脂以及肝纤维化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血脂以及肝纤维化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显著疗效,适宜临床广泛采用。

【关键词】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2-00-02

当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已被普遍认为是NAFLD所有疾病谱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一般指无过量饮酒史(即过往一年每周饮用乙醇男性<210g,女性<140g),以肝小叶的病变作为主体,以肝脂肪变,小叶内或汇管区炎症,气球样变性,凋亡,坏死,Mallory小体,以及肝脏脂肪浸润等为临床特征的慢性肝炎疾病[1-2]。本院通过对NASH患者行针灸治疗,旨在研究针灸治疗NASH的临床效果,现取得显著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与治疗的86例NASH患者,皆由我院于2018年2月~5月期间收治,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为43例,观察组年龄25~55,平均(32.0±7.0)岁,性别:男性23例,女性20例,病程2个月~10年;参照组年龄26~56,平均(33.0±6.0)岁,性别:男性23例,女性20例,病程2个月~10年;两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2018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修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3]。①无饮酒或过量饮酒史,即过往一年每周饮用乙醇男性<210g,女性<140g。②除外乏β脂蛋白血症、先天性脂质萎缩症、自身免疫性肝炎、全胃肠外营养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③未使用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他莫昔分等药物。④存在代谢综合征。⑤影像学明确显示脂肪肝。⑥除原发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外,又表现出身体乏力、肝区隐痛等症状。只要具备以上1、2、6项或第5项即可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4]。

1.3方法 观察组:给予患者针灸电针疗法,针灸取穴:丰隆、足三里、合谷、三阴交、中脘、肝俞以及脾俞。选用0.35mm×40mm一次性无菌毫针(中研太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1.5寸长毫针),对所取患者穴位行常规消毒后进针,确保得气后再接通电治疗仪(上海华谊G6805-2A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采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周6次,留针20min,治疗周期为10周。

参照组:予以患者口服熊去氧胆酸片[规格:50mg,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73318],每日8~10mg/kg,早、晚进餐时分次给予,治疗周期同观察组。倘若患者合并有2型糖尿病,予以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进行治疗。

1.4疗效判断标准 (1)治愈指标施治后的NASH患者,血脂与肝功能指标显示为正常值;临床症状表现为全部消失;影像学显示肝/脾CT比值≥1。(2)有效指标治疗后的NASH患者,血脂与肝功能指标大部分或全部为正常值,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影像学显示肝/脾CT比值较前提升至少0.3。(3)无效指标治疗后的NASH患者,自觉症状无改变,血脂与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影像学显示肝/脾CT比值相比治疗前无变化。

1.5观察指标 (1)两组肝功能与血脂:分别采集治疗前后两组NASH患者早晨空腹时的血样,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患者肝功能与血脂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2)两组肝纤维化:采用肝纤四项检查,对两组NASH患者HA、LN、CIV、PIIINP这四项指标进行统计对比。

1.6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_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χ2检验,P<0.05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NASH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同参照组NASH患者疗效总有效率(83.72%)对比,观察组NASH患者(93.02%)效果明显(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NASH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与血脂 治疗后两组NASH患者的肝功能与血脂情况较前都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效果相比参照组更为显著(P<0.05),见表2。

2.3对比两组NASH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 治疗后两组NASH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较前都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3。

3 討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在我国传统医学中虽无与其对应的疾病名称,但其实关于该疾病的论述早已存在。现代各医家认为NASH与中医的痰、湿、淤、积密切相关,治疗可考虑以祛湿化痰、活血化瘀为主[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病机制较复杂,“二次打击学说”是当下临床中较为公认的学说。目前临床根据这个学说,治疗方法一般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主要采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抗氧化剂、胰岛素增敏剂配合护肝药物的治疗方案。而近些年来,随着考虑到长期用药的副作用,许多学者开始关注起非药物治疗,而其中一种治疗方法就是由针灸电针疗法来调节患者的肝脾肾功能,以此达到改善NASH的目的。针灸取穴遵循众多中医名家疏肝健脾、祛湿化痰、活血化瘀的治疗方针,一般取NASH患者手足三阳经的合穴或是八会穴,如足三里、丰隆、合谷、中脘等穴位进行针刺。其中针刺中脘穴,可以调理胃肠,加强患者胃肠蠕动;针刺丰隆可以化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调理脾胃,促进运化,减少患者体内的脂肪蓄积;既往研究表明电针足三里、丰隆对血液流变学会产生积极影响,降低NASH患者的总胆固醇与甘油

三酯。

综上可以得出,针灸治疗相比药物治疗效果更佳,采用针灸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血脂,避免肝内脂肪蓄积过多,对患者的肝功能改善具有积极影响,适宜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丹, 陈文静, 李艳平, 等.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8, 34(09): 1986-1989.

[2] 黄晶晶, 邓杰, 徐曦, 等. 针刺联合减脂瘦身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8, 28(05): 288-289+320.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年更新版)[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8, 21(02): 177-18

[4] 李文怡, 袁成民.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治疗[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 36(04): 919-923.

[5] 刘妍君, 王晓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J]. 新疆中医药, 2017, 35(06): 112-115.

猜你喜欢
针灸治疗临床疗效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研究概况
针灸治疗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面瘫的传统与现代康复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