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要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人才流失成因分析

2020-09-10 07:22黄宝燕
客联 2020年11期
关键词:流失

黄宝燕

【摘 要】近几年,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专业人才流失这一严峻问题。本文以G市两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例,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出发,运用访谈法,对机构负责人、一线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以及实习生共16人进行访谈,从中探寻社会工作人才流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方法。

【关键词】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人才;流失;原因

一、G市社会工作人才流失的问题及表现

近年来,社会工作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甚至掀起了一股“社工热”的潮流,尤其是在广州、深圳、上海等沿海城市得到了飞跃的发展,但是在内地大部分地区,社会工作发展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政策制度仍不完善,社会认同度普遍不高。G市作为内陆地区,经济政治发展落后,相应的社会工作发展尚处于起步状态,社工机构发展也不成熟,相应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都有所欠缺。下面笔者将对G市社会工作人才流失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分析。

(一)专业毕业生流失严重

根据数据发现,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养人数每年都能达到三四万人,但是实际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的人数却相当少,根据笔者调查,G市高校自开设社会工作专业以来共培养了100多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但毕业后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仅为个位数,这远远不能满足G市对社会工作者的需求。也有相关学者对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进行研究发现,85%的人认为目前从事的工作与专业教育无关。有学者根据官方权威数据推算在1988-2003年间共有80000多名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就业不对口,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

(二)在职社会工作者流失率居高不下

除了专业毕业生的流失问题,在职社会工作者也面临着高流失率,仅仅以广东,深圳为例,每年的在职社工离职率高达80%,这个惊人的比率也不断引起社会的关注,如何留住在职社工便成了社会工作机构的一大难题。根据分析,70%的在职社工离职后从事其他行业,30%的在职社工是对机构的不满意而流转到其他机构。

(三)人才流失普遍年轻化

在本文调查的16名调查对象中,年龄最大为37岁,最小的为20岁,平均年龄为25.2岁。根据调查,X机构在两年内流失的年轻社会工作者达到百分之80%,而Y机构在两年内的流失率达到88%,这些年轻人大多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刚好调查到一个刚刚离职的大学生小刘,经过访谈,小刘这样说道:“我是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怀着激动的心情从事社会工作专业,却发现这个专业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同,我什么事情都要做,而且做的事情又很杂又很琐碎,和我在课本上所了解到的社会工作专业完全不一样,这让我太失望了。”

二、G市社会工作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一)情感和归属的需求未得到满足

1.社工激励机制欠缺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不仅能够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更能够为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要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必须要不断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成就感以及工作热情。员工激励是每一个机构管理的关键要素,也是每一行业、每一单位必须重视的内容。据笔者调查,目前G市社会工作机构普遍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员工积极性差,对社会工作专业认可度不高,长此以往,社会工作者不仅在此机构中得不到归属的需求,更会导致其对该行业的失望并最终流向其他行业。

2.团队协作程度低

大多数刚出社会的毕业生,他们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是充满希望,充满激情的,从一个熟悉舒适的校园生活突然跳到一个陌生迷茫的新环境,大多数人都想在这个新环境中得到归属感,能与新同事和谐友好相处。通过笔者的访谈,在职员工Z说道:“工作了这么久,大家都各干各的,明明很多项目都是可以互相合作,合理分配好工作就可以更快完成的,但是大家就是爱自己干自己的,费时费力不說,得到的结果也不如意。”社会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与社会的良好适应,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单靠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更强调借助集体努力,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来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工作机构中团队协作程度低不仅不能满足员工情感和归属的需要,而且容易消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二)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1.社会认同度低

虽然学校每年都在不断培养人才,但残酷的是社会却没有接纳他们。Y员工说道:“每次逢年过节,家里亲戚都问你在做什么,我说我在做社工,一说社工,根本没人知道这是干什么的,有些亲戚就想不通怎么还有这种工作,这和义工有什么区别?”这并不是Y员工一个人碰到的处境,在社会大环境下,社会工作这个专业认同度极低,大部分人都经历过旁人将社工等同于义工,甚至对这个专业进行贬低的处境,在大部分眼中,这个专业似乎一文不值。每一个进入社工行业的工作者都是满怀激情的从事这份工作,但是社会的不认可甚至贬低都将成为一把利刃,一点点抹杀他们对该专业的憧憬与激情。

2.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

近几年来,国家对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视明显提高,随之出台的配套政策也并不少见,但是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新兴职业,它的发展依旧滞后于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公民的社工意识依旧薄弱,各省各地区对社会工作的重视程度依旧处在一个较低水平,Y机构的一位社会工作者说道:“这几年都有相应的政策出台,我们都以为社工会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地位越来越高,但是这些政策对这个职业似乎并没有改变,该怎样还是怎样。”国家政策落实在各省各地区并未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这让很多对这个专业抱有希望的社会工作者越来越失望。

(三)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1.薪资待遇低

在西方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职业价值定位普遍较高。而在我国,社会工作待遇低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事实,这也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的一大重要原因。然而一个职业能否长足发展,终究要靠专业人才的支持,要想留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则必须在薪资待遇上下功夫,让社会工作者感受到社会对该专业的认同感以及社会工作者自身对该专业的认同感。根据笔者在两家机构的调查,有很多非社工专业的人们在做着本该由专业社工来做的事情,而他们大半都受着经济问题的困扰,有因为工作原因三十多岁还未成家的男性,也有带着女儿住在一间同时当作厨房、客厅、卧室的郊区房子里的单亲妈妈……他们大多不清楚什么是社会工作价值观,什么是社会工作伦理规范。甚至有时候已经到了无法保障基本生活的地步,作为社会工作发展遥遥领先的深圳,工资也才5000/人,而在落后的内陆地区,工资仅仅为2000-3000/人,据笔者调查,将近85%以上的社会工作者都是由于薪资待遇过低而选择离职,他们普遍认为:“如果社工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何谈帮助别人。”

2.自我认同普遍不高

自我实现是人的终极目标,也是每个人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而通过调查发现,社工普遍对自我认同度不高,认为自我价值程度低,预期的高期望与现实的低认同度形成巨大的反差,从而导致社工的心理失衡,放弃社会工作行业。笔者在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社工他们都对社工行业薪资待遇低有所了解,但他们还是凭借着对社工的热爱踏入这一行业,他们认可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希望自己能在这一行业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并能够秉持着“助人自助”的宗旨帮助更多社会弱势群体。但是在实际服务过程中,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薪资待遇低的问题,更多的是对自我,对专业的怀疑,导致很多社会工作者找不准自身定位,逐渐失去信心,甚至出现社工职业枯竭的现象,直接放弃从事社工行业。

三、針对社会工作人才流失问题的思考

(一)提高社工薪资待遇

目前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投入机制,建立可靠的社会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制定出台社会工作人才薪酬指导政策,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完善奖励政策,切实改善社会工作人才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是帮助弱势人群,可如果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保障,怎么能够一心一意地帮助别人呢?社会工作者是需要“心”的付出,但他们也需要物质上的保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二)提高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度

很多人在面对薪资待遇低的情况下仍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是因为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他们更多是想从专业服务过程中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但是现实中群众和政府对专业的不认同很容易挫败他们的自信心和热情,因此需要在社会上加强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职业认同,促进社会工作的稳定健康发展,并依靠政府的力量提高社会大众对该专业的了解及认同。此外,政府应该加强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宣传,拓展多种渠道让社会大众更能近距离的了解这个专业,社会新闻媒体也可充分利用其优势宣传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方法和作用,比如在国际社工日依托媒体平台深入宣传社会工作的优秀典型或成功案例,提高全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了解与认同。

(三)加强社工培养机制建设

社工机构激励体制的不完善或者是培养机制不健全往往会造成社会工作者的流失。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激励体制和培养机制的重要性,为社会工作机构的良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首先、机构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拓宽多种渠道,为机构人才的高素质培养提供发展空间,为机构人才提供更多实践的平台,其次,赋予各个管理层一定程度的自主权,积极促进不同岗位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工作人员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社工机构经常开展培训,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经常进行社会工作督导,积极关注社工的生理和心理问题,不断提高机构社工人才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

四、结语

目前社工人才的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了社会工作本土化、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发展,建立优秀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亦或是实现我国伟大复习的中国梦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强化激励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人才制度体系,更需要从社会公众入手,不断提高社会工作专业的职业认可度。各级党政部门需要牵头重视,发挥他们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保障作用,促进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只有国家政治上高度予以重视、社会组织上协同创新,资金政策上有效予以保障,让三者共同发力,才能够有效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从而更好的满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郭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缺失与就业研究[J].文学1教育(中),2013(7):42.

[2]冯亚乾.社会工作人才发展与人才流失问题的反思[J].管理观察,2015(21).

[3]王烨捷.加薪是否能挽回人才流失[N]中国青年,2013(7):38.

[4]吕绍刚,史维.深圳社工为什么留不住[N].人民日报,2013(9).

[5]白新睿.大学生社工流失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N].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6):33.

[6]王文晶,甘颖.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6(7):104-108.

猜你喜欢
流失
在华日企现地管理人才现状及对策研究
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工作生活管理的革命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环球城大酒店员工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从心理角度看职校学生的流失现象
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流失问题研究
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原因与对策探究
浅谈农村学龄儿童的流失
村集体资产流失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