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英语改革方向

2020-09-10 02:38曾如刚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摘要: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英语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开发适合我国学生意识形态文化的教材、以及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三个角度展开。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传统优秀文化;文化自信

2016年12月7日—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實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特别是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工作高度重视。为了落实好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高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实践,其中“课程思政”建设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和载体。习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下面本人结合《大学英语》这门课程,就课程思政角度,谈谈大学英语改革方向的几方面问题。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语言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怎么结合的问题。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宇明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带一路”语言铺路的文章,语言之路铺设如何,直接关涉“一带一路”能有多宽广,能行多快,能行多远。语言是国家的先遣队,国家要去何方,语言就应先到何方。中国正在由“本土型国家”向“国际型国家”转变,国家的语言能力也应由“本土型国家”向“国际型国家”发展。在高校人文素质基础课的大学英语怎样从有“水课”现象变成“金课”,有必要对教学内容做一定探究,现今所推的系列大学英语教材,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所占比重微乎其微。了解西方文化故事远比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多的多。本人一直在思考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通识教育大学英语课堂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故事既能增加同学们的兴趣点,又能更好国际上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怎样有机融入到大学英语通识课堂中去?本人认为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如何把传统中国故事题材翻译好、编写好的原则。其次,如何针对中国优秀故事等文化题材,进行“重构母语”教学法探讨。最后,通过认知负荷理论(CLT)所建议的教学设计原则和策略,探讨语言同步“大剂量”输入与输出的认知负荷理论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法,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最后实现对外“发声”,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题材如何对外传播中国声音,提高语言在对外传播提高效率与实用性。

二、文化自信问题。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实用型人才,知识技能与道德修养缺一不可。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学教育不仅要培养高技能具备岗位能力要求所需要的技能,更要塑造监考的灵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将使的学生终生受益。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教师认识比较片面的问题,把语言简单理解为一门工具语言,学生学习的目的以期末考试和等级考试为导向,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和僵硬,忽视了育人功能,更谈不上社会对当然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全方位发展的要求。虽然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有德育渗透的意识,但往往轻描淡写,不够重视,不会费心去挖掘英语教材中德育素材,更谈不上拓展课外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素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方向背道而驰。大学是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的改革方向,应该成为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尊和自信心的重要阵地之一。在今天外来文化思潮的涌入,英语世界性语言的形成,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都给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甚至有些学生崇洋媚外,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甚至贬低祖国文化,所有这些苗头,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文化自信。因此,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把大学英语语言的教学与德育真正有效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培养文化自信,热爱自己祖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三、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体系的主体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需要基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人才培养工作实际,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为出发点,建立知识结构完备、方式方法先进的教学体系。在基本知识结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编排和教学结果评价等方面做出系统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整体规划;教材体系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载体,是为学生提供教学内容的基础。从教材内容上看,好的高职英语数字化教材应当注意教材内容职业化。过去几年里,高职英语教材是本科院校教材的压缩版,缺少了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和与岗位相联系的实用性。虽然近几年大部分高职英语教材仍然在内容职业化方面已经调整到适应多数专业学生岗位相匹配。职业教育课程整合主要应建立实践知识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内在联系,而整合的原则是“岗位实践的需要”。从这个角度看,项目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组织的必然选择。开发高职英语项目课程是以工作项目为中心来组织语言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课程,这些知识不是按照本身的逻辑,而是按照“工作项目完成的需要”而被组织的,实践知识是项目课程的核心,即语言在实践岗位中的运用是项目课程的核心。但与党的十八大提出新课题——其中“课程思政”建设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和载体这个大方向,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如何把课程思政融入到大学英语教材编写体系,这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和载体。教材的编撰要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基础,分析学习者在未来文化交际,文化传播可能会遇到的交际情景。这种交际情景包括特定的文化环境以及心理状态。另外学习者将来进行有效交际必须掌握的技能和知识。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不仅是代表中国传统优秀经典故事,又要与交际时候常用的口语表达法相结合,各个教学单元不仅要以独立故事为主,还要设置真实的交际场景让“真实性”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既避免了教学内容的形式单一,又可以激发学习者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

结语:“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虽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二者又有不同侧重,需要加以区分,防止在实践中出现偏差。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要发挥好育人优势。要“准确把握大学英语性课程特点,既牢牢把握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抓好教材建设等多方面问题,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N].教高〔2020〕3号

作者简介:

曾如刚(1975—),男,职称:副教授,学位:学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本研究是2018年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