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结合温控银质针对小腿肌肉挛缩的疗效分析

2020-09-13 12:52许丽吴常平毕德波维莉莉陈维日杨文静雷孟德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银质温控活动度

许丽 吴常平 毕德波# 维莉莉 陈维日 杨文静 雷孟德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总医院 乌鲁木齐830000;2 中国人民解放军69242 部队卫生队 新疆吐鲁番838000)

随着实战化军事训练的不断推进,部队官兵肌肉受伤概率有所上升,小腿肌肉挛缩成为官兵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工作、训练、生活等。小腿肌肉挛缩临床表现主要为踝关节骨折术后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制动后出现踝关节活动受限[1];小腿肌肉疼痛、僵硬;下蹲时小腿肌肉无法充分拉伸,导致完成下蹲动作时足跟代偿性地离开地面;运动不当导致软组织过度拉伸,致使肌肉、韧带或筋膜痉挛、水肿等;影响肌肉正常收缩功能及踝关节正常活动。新疆军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采用运动疗法分别结合温控银质针、运动结合物理疗法治疗小腿肌肉痉挛,并比较疗效差异,以期为小腿肌肉痉挛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在新疆军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56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胫骨骨折术后制动6~12 周36 例,跟骨骨折4 例,足踝部韧带重建后制动16 例;患者踝关节活动度:背屈0°~5°,趾屈0°~20°,内翻0°~15°,外翻0°~8°。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 例。观察组男26 例,女2 例;平均年龄(25.06±4.26)岁;平均病程(23.32±12.61)周。对照组男26 例,女2 例;平均年龄(24.92±4.17)岁;平均病程(23.41±12.32)周。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有关小腿肌肉挛缩的诊断标准,并根据临床症状确诊。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运动疗法结合物理治疗。运动治疗方法:(1)小腿肌肉拉伸练习,健侧腿自然屈曲,患腿后撤,足尖方向与腿部平行,患侧腿绷直,身体向下压,明显感觉患侧小腿后侧肌肉牵拉,此训练适合健腿可以支撑身体,保持平衡的患者;(2)手握肋木,身体直立,两脚并拢,足尖与肋木最下端垂直,膝关节缓慢弯曲接触肋木等高部位,臀部缓慢下移完成下蹲动作,此训练适合下肢不能支撑身体,需要前臂辅助完成训练的患者。上述运动,1 min/次,10 次/组,10 组/d,基于患者自身情况循序渐进,避免运动剧烈。物理治疗方法:采用小腿肌肉及踝关节推拿按摩手法、偏振光照射、蜡疗、磁疗、单纯超声波、微波治疗,该6 种疗法临床使用频率依次减小,推拿按摩手法最高,微波治疗最低。排除禁忌证,进行4种以上物理治疗方法,每种治疗间隔10 min,并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小腿肌肉痉挛,1 次/d。共治疗10 d。

1.2.2 观察组 采用运动疗法结合温控银质针治疗。温控银质针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腘窝至足跟皮肤,备皮后触及小腿后侧肌肉,以腓肠肌肌腹与肌腱交接处至跟腱附着点近端5 cm 的范围内密集定点,主要集中在肌肉移行为腱性结构部分,通常为30~50 个点位;B 超定位避开胫神经、小隐静脉及胫后血管;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国药准字H20063466)局部充分麻醉;温控银质针按定点位置逐个垂直刺入皮肤,深度超过深筋膜,挛缩严重者可深达骨面;针刺完毕后,采用TDP 治疗仪局部照射保持温度,留针20 min,注意观察及防护,以防止意外发生;术毕逐个取针充分压迫止血,无菌敷料包扎,弹性绷带保护。温控银质针,治疗1 次。运动疗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和治疗1 周、2 周后,由同一位医师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评定。(1)小腿肌肉功能评分:采用踝关节活动度对两组患者小腿肌肉功能进行评分,0 分为无法正常活动;10 分为背屈15°、趾屈40°、内翻30°及外翻10°。(2)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测,0 分为无痛,10 分为最大疼痛程度。(3)临床疗效:在治疗周期内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定,治愈为疼痛、压痛消失,且活动自如;好转为疼痛、压痛不明显,且肌肉功能改善;无效为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踝关节活动度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增加,且观察组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踝关节活动度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踝关节活动度比较(°,±s)

时间 组别 n 项目 活动度治疗前观察组28对照组28 1 周后观察组28对照组28 2 周后观察组28对照组28背屈趾屈内翻外翻背屈趾屈内翻外翻背屈趾屈内翻外翻背屈趾屈内翻外翻背屈趾屈内翻外翻背屈趾屈内翻外翻2.34±2.10 12.65±10.04 8.76±6.28 3.41±3.17 2.30±2.14 12.68±10.19 8.65±6.31 3.36±3.10 8.16±2.68 26.47±4.99 21.06±5.35 4.20±3.07 6.54±2.24 21.57±4.89 13.34±5.54 4.86±3.23 12.74±2.28 34.34±5.95 26.47±4.74 7.36±2.57 9.26±2.87 26.37±5.45 18.90±4.47 5.97±2.45

2.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下降,且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分,±s)

时间 组别 n 疼痛程度治疗前1 周后2 周后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28 28 28 28 28 28 8.11±0.67 8.07±0.68 5.35±0.42 6.23±0.45 2.67±0.25 4.58±0.32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肌肉痉挛是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收缩。小腿后侧肌肉为小腿三头肌,由腓肠肌与比目鱼肌组成,两肌肉在小腿下段形成跟腱。小腿肌肉挛缩主要原因为踝关节制动后局部肌肉活动减少,周围软组织粘连,深筋膜弹性降低,肌肉收缩范围缩小,导致肌肉周径及肌力减少。肌肉挛缩使肌肉收缩力度减少,运动时局部牵拉出现疼痛,影响关节正常范围活动,完成下蹲时会出现身体后仰或足跟离开地面。严重时病人挛缩症状逐渐加重,引起剧烈疼痛和肌肉痉挛。小腿肌肉挛缩虽有自愈性,但有些患者挛缩症状可长达数年之久。

小腿肌肉挛缩是康复医学科的常见临床病症。根据小腿肌肉挛缩的发病因素及病理变化,我院康复医学科采用运动疗法配合温控银质针的综合治疗方法,两类疗法作用互补,疗效确切。医学研究表明,运动疗法可有效促进腰痛[2~3]、网球肘[4]、颈椎病[5]、强直性脊柱炎[6]、脑卒中[7]患者康复。本研究临床治疗实例中,运动疗法可促进患者小腿肌肉收缩、跟腱牵伸,增加小腿肌力和肌肉耐力,进而提高踝关节活动度、缓解小腿肌肉疼痛等,促使小腿肌肉功能恢复。运动疗法操作相对简单,有利于长时间坚持,可达到长久而稳定的疗效。银质针疗法可有效疏通电生理线路系统的电通路,局部刺激可使紧张肌肉势能释放,起到平衡解痉、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8]。目前,银质针疗法在治疗椎管外软组织疼痛[9]、急性腰部肌肉痉挛[10]、肩周炎[11]、膝骨性关节炎[12]、腰椎间盘突出症[13]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温控银质针便于加热、检测、定时及管理,现已逐渐得到医生和患者的关注和认可。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病症均得以改善,观察组(运动疗法加用温控银质针疗法)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运动疗法加用物理治疗)效果。运动疗法结合温控银质针疗法为提高小腿肌肉痉挛治疗效果拓宽了思路,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银质温控活动度
考虑用户满意度的温控负荷能效综合指标模型和调峰策略
基于小型化的功放单元和温控箱结构及散热设计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次曲神湖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细银质针疗法的操作及整体护理
细银质针与普通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月亮里面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