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读写一体化的策略探讨

2020-09-13 14:12赵琳雅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以写促读读写一体化

赵琳雅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一体化,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以及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读写一体化   读中学写  以写促读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和写作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将读写一体化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实现语文读写一体化呢?笔者就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紧扣教材,读中学写

文本中的一个词语、一个句式、一个段落、甚至是一个标点,都可以是读写结合的一个点。将写的训练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使学生有章可循,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

1. 句子仿写

如《秋天的雨》一课中有这么一个典型的句式:“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在课上,可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写(     )的(     )像(  ),(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物(动物、植物、人物)去仿写。 又如《秋天的雨》中每个自然段开头有这么几句话:“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让学生连起来读一读,会发现这就是一首小诗,再仔细地读一读,学生会读出这几句话是从颜色、气味、声音这几方面来秋天的雨的。接着让学生也试着写一写,学生会在模仿中发现原来我也会写诗啊,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2. 片段仿写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利用语言优美、结构典范的段落,设计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如《桂林山水》中,有一个经典段落:“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漓江的水真清啊,……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这段文字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用总分总结构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让学生模仿着写一写,学生套用了这段文字的结构,修辞方法,举一反三,收效甚好。

3. 篇章仿写

在阅读教学中,不仅仅着眼于字词句段,还要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结构特点,了解章法技能,学习作者谋篇布局的技巧。如《我爱绿叶》一文,文章结构严谨,整篇课文都按“总——分——总”的结构来组段谋篇的。其中分写的三个自然段,作者又以总分的形式阐述了自己热爱绿叶的三个理由。教学时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欣赏这三个并列结构的总起句,即“我爱绿叶是因为……”并在总起句的基础上领会文章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又如《火烧云》一文以时间顺序抓住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写出了火烧云的美,这一单元的写作要求是写身边的自然景物,所以可以将这篇课文和本单元的习作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和写作方法,仿写身边的一处自然景物,写一篇完整的习作。

二、相融共生,以寫促读

以写促读,这里的写不是为了些而写,这里的“写”是阅读活动的一种推进,是指在课堂上巧妙安排“写”的环节以此来带动、促进“读”的深化。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写”,都要为“读”服务。

1. 批注

批注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比较、质疑、联想、创造中读,是较高次的读。写批注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展开的,无论是课前的预习批注,还是课中的理解批注,都要求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思考的时间,学生要静下心来与文本对反复对话,感悟文字。比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我让学生给课文批注几个小标题,小标题既要紧扣课文内容,又要推敲用语的表现力。学生要拟定小标题时,必须认真地阅读文本。

2. 读后感

写读后感是对文本的感知、理解、欣赏,是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如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时,通读课文后让学生思考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然后动笔写一写自己的读后感。学生纷纷拿出笔书写自己的感受。“严监生啊严监生,你那么地有钱,临死前竟为了两茎灯草不得咽气,至于不?真是一个吝啬鬼!”“严监生啊,你太抠门了吧,我要像你那么有钱,一定会好好享受为时不多的日子,辛辛苦苦挣钱为了什么呀?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何必这样呢?”在学生的读后感中可以看到学生通过对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描写已经感受到了人物形象,不再需要教师的层层分析了。在这个写读后感的活动中,着眼于人物的形象和写作主旨,让学生形成文字,“逼”着学生读得细,“逼”着学生读得深。

3. 缩写

缩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概括表达的能力。因为缩写有抓住了主干,才能传达出文章的的中心思想。要缩写一篇文章,必须认真阅读原文,理清原文内容,把握文章的要点,还要理清层次结构领悟中心思想。只有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对原文内容有了透彻的了解,才能缩写出文章。所以缩写是以写促读的一种好方法。

4. 补白

挖掘文本留白处,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资源,指导学生以写促读。例如《穷人》一文,在交流渔夫神态描写后,给学生一个心灵的补白,“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他想:(                      )。再如教学《画家和牧童》,结合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围观人群,充分发挥想象,进行补白练习:围观的人有的(         ),有的(          ),还有的(           )。通过看图写话更好地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景之中,也为理解文中牧童的勇敢天真和戴嵩的谦虚做好铺垫。

总之,读写一体化,并不是简单的两个环节的叠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两个环节的“相融共生”。读中学些,以写促读,在读写合一中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素玲《关于小学中高级语文读写一体化的策略探讨》2013,3;23—27

[2]张之培﹒《怎样做到读写一体化》﹒《中小学电教》,2014,4(上);46—47

[3]毛文生﹒《对当前小学中高级语文读写教学的几点探究》﹒《中小学电教》,2013,4(上);35—36

猜你喜欢
以写促读读写一体化
探究如何利用微课提高初中语文以写促读的教学效率
品读经典名篇,书写生活点滴
侧重“以写促读”
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读写一体化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读写一体化”在农村普通高中的有效实施
输出驱动假设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读写结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
“以写促读”教学法探究
高校英语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