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道德实践的应用探究

2020-09-13 09:07林灵敏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应用

林灵敏

摘要:笔者通过论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要想加强道德实践应用,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综合道德素养;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学生道德实践建设;丰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知行统一。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应用

随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不断提高,新课标对于道德法治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课程不仅是让学生学习理论道德与法治常识,更是要让他们通过该门课的实践活动加强道德建设,发现生活中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措施,注重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渗透,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议题。笔者通过论述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加强道德实践的应用策略,希望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帮助。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应试化,学生道德实践能力较差

虽然新课标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但是由于该门课在初中属于副科,还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相关的调查发现,在授课中教师更注重学生道德理论的教学,模式比较应试化,一般过程为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理解、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过程,教学模式应试化程度严重,学生兴趣一般,理论教学与道德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同时课堂上关于道德生活案例内容很少,学生不能通过该门课提高自己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2、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实践能力弱

初中生正是形成自己思想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课堂教育方法能够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自主的参加一些活动,适当扩展和提升他们的生活经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将“知识教育”向“生活德育”教育过渡,要想得到这样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接近生活的案例。但是我们发现,课堂上教师很少创设生活类道德情境,课堂的探究、体验、反思活动很少,在仅有的一些课堂道德情境活动中,教师的组织协调能力不强,学生借助情境活动去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将情境活动当做了休闲娱乐过程,可想而知效果肯定很差。

3、道德与法治教育,知行不能统一

道德与法治课程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遵守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和意识,教学中的素材应该来自于实践中。我们同样发现该门课程课堂教学教师对于书本内容虽然讲解深刻,但是没有进行生活化的延伸教学,课堂创设的问题比较简单,引不起学生的思考,达不到教育人的目的。同时在课下学校很少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感受去理解道德实践的重要性,学校层面的教育比较欠缺。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道德实践的策略

1、创新教学模式,关注學生综合道德素养

教师要认真研读道德法治新课标内容,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发展阶段性特点,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他们的综合道德素养。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由之前的教学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和策划者,将课堂充分交给学生,通过生活的自学、互学和展学过程让学生体验到道德的重要性,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通过点拨教育方式让他们理解比较困难的内容,提高他们的道德思维意识。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化的案例搬到课堂上,采用情境模拟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行为意识,比如对于当前社会热门话题“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内容,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让学生扮演摔倒老人、扶老人者和旁观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道德观念做出实际行动,触发学生对于思想道德的切身体验,在角色扮演中有的同学可能比较犹豫到底扶还是不扶,在最后的小组评价中,教师要根据我国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向学生说明不管老人因为何种原因摔倒,处于尊老爱幼的美德,我们都应该及时出手相助,体现自己的正义感。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们知行得到统一,达到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的,学生道德实践能力会提升很多。

2、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学生道德实践建设

丰富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发挥出他们主观能动性的特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多思考、多体验道德文明情况,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内化,在内化中践行。比如在教学《敬畏生命》这节内容中,教师在课前要制定好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学会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比如“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交警”“最美妈妈”……一系列“最美”的事件或人物,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思考,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重要性,自觉关爱身边的人,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有效的提问,比如“你是如何看待生命的?”、“如果实际生活中遇到社会不良现象,需要你站出来时,你会怎么做?”,这样的提问,调动了课堂氛围,每个人积极思索,从自己的切身实际出发,说出不一样的答案,道德实践能力在课堂上得到了加强。

3、丰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知行统一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课本中每个小的知识点对教材进行积极的生活延伸,让学生整堂课始终处在道德的洗礼和问题的探究中,在进行新课备课前,教师要将一些丰富的教学案例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心灵受到感悟,了解道德实践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周末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让学生去当一名交通小协警,帮助警察维持交通秩序,学生通过接触交通认识到维持秩序的意义,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我国绚烂的多民族文化,强化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的,主要教育者重视度不高、课程过于注重理论授课有关。下一步,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关注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在课堂上引入一些生活案例,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到道德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让学生深入实践中,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道德,帮助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玉婷.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道德实践的应用探究[J]. 考试周刊, 2018(4):145-145.

[2] 徐芳杰.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整合案例教学的实践尝试[J]. 教育现代化, 2018(11).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应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