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统编教材教学方法破解习作单元教学密码

2020-09-14 11:58陈水琴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3期
关键词:习作单元实施策略

陈水琴

摘  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增设了“习作单元”“策略单元”,打破了“阅读”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阅读、习作、策略“三足鼎立”的格局。“习作单元”这种创新编制的单元自成体系,紧紧围绕语文要素,“五位一体”终极目标指向“习作、表达”。我以五下“习作单元”为例,探究统编教材教学方法,通过铺垫训练、读写迁移、靶向性训练、活用训练、提升性训练等有层次、有焦点的写作训练,紧依教材,拾级而上,破解习作单元教学密码,充分展现了写作知识向写作素养、写作技能、写作策略完美转化的轨迹。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习作单元;实施策略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增设了“习作单元”“策略单元”,打破了“阅读”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阅读、习作、策略“三足鼎立”的格局。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册教材中安排一个“习作单元”,共8个习作主题单元。“习作单元”这种创新编制的单元,根据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发展特点,提出了最基本的写作方法,凸显每学期习作的教学重点。

但一线教师对于“习作单元”没有具体的操作经验可循,产生了很多的困惑:1.“习作单元”有异于普通单元,是专门指向表达,但在到了具体的课文该如何操作呢?2.“习作单元”要弱化字词、内容理解、情感体会,但不知道弱化什么程度呢?3.“习作例文”,不能当“精读课文”或“略读课文”教,那如何引导学生仿写呢?

在教学中,我们在遵从“习作单元”的基本教学原则下,还应对“习作单元”这个独特的单元进行具体的分析。下面,我就以五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为例,浅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习作单元”的教学实施策略。

一、习作单元新格局,聚合“写作资源”

“习作单元”主要由以下几个板块组成: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

“精读课文”: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着重引导学生落实单元中与习作相关的语文要素,引领学生学习写作知识与表达方法。

“交流平台”:针对两篇“精读课文”,归纳梳理并提炼本单元集中体现的写作知识和表达方法。

“初试身手”:联系生活实际,读写迁移、言语转换等方式,进行片段写作的初步尝试运用。

“习作例文”:重点不在教学,而在于运用,选取两篇不同表达风格的例文,借助“批注”和“课后习题”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到它在具体语用实践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习作”:形成单元的学习结果。“习作单元”的“习作”较之普通单元的习作,给予学生更多個性化的选材空间,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到的方法进行习作实践,体现整个单元的学习成果。

“习作单元”这种创新编制的单元自成体系,紧紧围绕语文要素,“五位一体”终极目标指向“习作、表达”。这就更需要我们实施一个整体性的单元教学,备课时要注意这几大板块的关联与整合。

二、从“写作资源”走向“写作课程”,找准训练点

“统编语文教材努力构建符合语文学习基本规律、常用的学习方式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语文能力发展训练体系,将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常用的学习方法或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统筹规划训练目标的序列,并按照一定的梯度,落实在各个年级的相关内容中,努力体现语言文字训练的系统性。”

统编教材重视基于能力体系建构的“知识”和“训练”,在写作板块,主要从写作资源中可以充分显现出来。“从教科书的编排体系中可以看出,统编教材的语文要素纵向线索清楚,由易到难,螺旋发展,能稳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五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形形色色的人——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是写人记叙文文体。统编教材就这类文体共有7次的习作训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我们将它们整理出来,以便找准训练点。

通过这样的梳理回顾,五年级下册习作5的教学重点——“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便清晰可见了。

三、拾级而上,构建训练链条

为了“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这个终极目标,编者安排了精读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沿着学生的习作需求与写作困境,构建不同角度的习作训练链条,让写作训练相机而生,步步踩实,拾阶而上。

(一)紧扣目标,开展铺垫训练

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是整个单元教学的基础,不在于生字词的教学,不在于细致入微的品词析句,不在于深刻领悟文章所蕴含的人文价值,而着重于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解读习作的基本要素,引领学生通过必要的训练、检测和反馈,为后续的实践练笔铺垫必要的写作知识和策略。

例如《人物描写一组》课后练习2:举例说说三个片段分别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这些方法的表达效果。

《刷子李》文后练习2:画出描写刷子李和曹小三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么写出刷子李的特点的。

这两个课后练习,前者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运用这些方法的效果;后者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就是指向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指向文本的教学取向的,为学生铺垫后续实践练笔所需要的知识和策略。因此,教师要充分解读并挖掘出课后练习中所蕴藏的教学价值,从而渗透进课文教学,为习作训练夯实基础。

(二)关注“怎么写”,进行读写迁移

“交流平台”,重在归纳梳理所学的表达方法,从关注“写什么”——赏析语言、形式、构思、创意等等的魅力,走向关注“怎么写”——揭开精彩的言语中所蕴藏的表达秘诀,从而实现读与写的初步迁移与融合。

例如五下第五单元的“交流平台”,以《人物描写一组》和《刷子李》两篇精读课文为基础,梳理出“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方法:1.运用具体事例,把它写具体。2.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特点。3.也可以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特点。

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提炼关键方法,再进行平移式的仿写练笔,难度就不大了。

(三)“初试身手”,开展靶向性训练

“初试身手”旨在让学生在学习了本单元的前三项内容:导语、精读课文和“交流平台”后,运用梳理出来的方法,进行一次小规模的口头练习和书面练习,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及运用能力。

如五下第五单元的“初试身手”

“初试身手”针对学生完成本单元习作任务可能遭遇到困境,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微型的情境来设计读写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领略到写作与自己生活的真切关联,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练习1”侧重于引导可以通过观察,多角度、多种描写方法将人物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而“练习2”则侧重于引导运用具体事例,把人物特点写具体。这两个练习很清晰的围绕单元习作的核心目标开展靶向性训练,为学生搭建必要的写作框架或开发适合的写作方法。如果将记人记叙文的这两项最具有本体性特征训练到位了,也就能够将人物的特点介绍清楚了。

(四)巧用“例文”,开展活化训练

“习作例文”主要是对从精读課文中所学到的表达方法进行印证和补充。借助两篇紧扣生活与学生言语水平非常接近的下水例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习作知识的多面性和机动性,从而看清楚写作知识走向言语实践的真实样态,也从更大程度地为学生丰富了示范性价值。

五下习作单元中的两篇例文,《我的朋友容容》以典型的事例、传神的描写,使一个天真、可爱、执着的小女孩的形象跃然纸上;而《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则抓住不同人物各具特色的外貌、神态、动作等写出了人物各自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性阅读,让学生清晰了解到:根据写作内容和写作要求的不同,写作知识所搭建的言语表达支架也应该完全不一样。经过这种活化训练中,学生才能内化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从而学会灵活使用这种写作知识。

(五)统整写作要素,进行提升训练

“习作”是“习作单元”中的综合训练,体现整个单元的学习成果,让靶心更聚焦,确实保障单元语文要素落地转化成每个学生的写作素养和技能。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写作知识有更多操控权利,如何使用、使用程度、呈现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表达内容自行决定,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例如在五下第五单元“习作”中,首先,教材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小区里锻炼身体的爷爷奶奶,学校里老师、同学,还有上学时遇到的公交车售票员,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引导学生写真实的生活,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注意特点鲜明的人,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人物典型的事例和相关材料,了解人物的特点。从而习作时能做到心里有底,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在习作教学中,为了减缓习作难度,教材还提供了这样的例子,引导选材,交流写法。如图:

教材从学生的写作实际出发,还提供了一个“引导选材”的环节——编者提出本次习作的要求是:“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在“作前构思”时初建文章的整体框架,又能让学生掌握详写和略写。借助教材中的例子,展开两个思考:1.围绕《叔叔记忆力超群》所选择的材料中,你觉得最能表现叔叔特点的是哪些材料?(事例1和事例4最能体现叔叔记忆力超群的特点)2.在写作中应该怎样合理安排这些材料?(最能表现叔叔特点的材料事例1和事例4要详写,其他材料略写)

最后,交流描写人物的方法。在最后的“习作”中,写作知识已经成长为“写作支架”,成为学生聚焦中心、布局谋篇的工具和手段,此时的写作就有了水到渠成之效。

叶黎明教授在她的《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中讲道:“练习是促成读写结合的关键,练习是从阅读到写作、从阅读到听说、从阅读到生活、从阅读到其他学科、从阅读通向无限可能性的桥梁。”“习作单元”就是这样的“桥梁”,紧依教材,通过有层次、有焦点的写作训练,拾级而上,破解习作单元教学密码,充分展现了写作知识向写作素养、写作技能、写作策略完美转化的轨迹。

参考文献:

[1]张勇.小学语文单元习作预习单的设计和使用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4):20-22.

[2]刘红宁.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主题习作教学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101.

猜你喜欢
习作单元实施策略
树立整组观 凸显单元要素 关注联结点
找准定位、举重若轻,实现例文价值
聚焦“观察”,学习表达
“依标扣本” 精准教学
整体观照 立体架构 有序推进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探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系中的实施策略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