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力上劳心”在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学习中的应用

2020-09-14 11:58李福忠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3期
关键词:解析几何高中数学应用

李福忠

摘  要:陶行知曾说过:“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这句话展示了陶行知对于劳力和劳心之间相互统一的观点。在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的学习中,往往出现“劳力”与“劳心”没有结合,而是单纯地采用一种方式,学习效率越来越低。文章就以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学习为例,对“劳力上劳心”的教学方式进行应用研究。

关键词:“劳力上劳心”;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应用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面对解析几何问题时,学生往往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只进行“劳力”解题,没有自己的思考,对知识的理解深度不够。又或者只是进行“劳心”,对方法死记硬背,正确率不高。无论是哪种方式,都不能对数学学习效率进行真正地提升,唯有做到“劳力上劳心”。

一、“劳力上劳心”模式在高中数学考试中的实施

解析几何是数学学习中的重难点,并且也是高考中的必出题,许多高考学子都曾在这道解析几何的大题中倒下,因为这一道题就和别人拉开了距离,因此利用“劳力上劳心”对学生的考试做题进行研究应用十分重要。陶行知先生曾表达过“教学做合一”的观点,表明“做”的重要性,而在做的同时还要思考,有方法有目的的去做,善于总结发现,做到“劳力上劳心”。

在高中的数学考试中面对解析几何题目更是要善于将“做”与“心”结合起来,不能只靠着以往的做题经验,不经过思考,盲目解题,也不能通过死记硬背下的解题方法来在考试中生搬硬套。“做”就是动手实践,“心”就是大脑思考,将二者结合起来,既要大胆去做题,带着求知欲去解题,也要学会找到解题思路,善于变通,带着思路去解题。下面以一道高考模拟卷中的数学解析几何题为例,分析这种方式对考试解题的应用实际。

已知椭圆x?/4+y?/3=1,长半轴等于焦距,左准线为x=-4,若点D是左准线与x轴的交点,过D作一直线交椭圆与M、N两点,点N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N1,问MN1直线是否过定点,若存在请求出该定点,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对这种题目我们很容易根据以前的做题经验联想到设点,做题容易盲目,其实对于这种题目还可以进行设线的方法。如果用设线的方法,可以设直线DM方程为y=k(x+4),点M(x1,y1),N(x2,y2),则N1(x2,-y2),由y=k(x+4),3x?+4y?=12得(4k?+3)x?+32k?x+64k?-12=0,所以x1+x2=32k?/4 k?+3,x1x2=64 k?-12/4 k?+3.继而y=kmn1(x-x1)+y1=24k/(4 k?+3)(x1-x2)·(x+1),所以直线过顶点(-1,0).

如果用设点的方式解决,则设M(x1,y1),N(x2,y2),则N1(x2,-y2),得D(-4,0),设MD的向量=λND,MN1与X轴交点为P(xp,0),则y1-0=λ(y2-0),即0-y1=λ(-y2+0)于是MP的向量=λPN1的向量,通过列方程,又因为y1=λy2,所以4=x1?-λ?x2?/1-λ?,即xp=1,所以直線过定点(-1,0),该点是椭圆的焦点。

这样对于一道解析几何题,可以从两种思路上解决,同时在设线的方法里还有第二种思路,在一种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延伸出其他方式,这种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在解析几何中十分具有优势,并且满足了“劳力上劳心”的教学要求。

二、“劳力上劳心”对于数学解析几何学习中的应用

在解析几何的学习中渗透“劳力上劳心”的教学思想,对于解析几何学习的提升非常大,提高了解析几何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解析几何思维。将学习解析几何的过程中融入“做”与“心”的结合,学生不仅进行实践,还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用心去思考。对于“劳力上劳心”在学习过程中的应用,教师应当注意从教材学习方面考虑。教师可以将解析几何的教材内容进行重组。重组之后的内容没有以前的教材知识归纳性强,学生只能自己去思考理解,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合理讨论分析,成立课堂小组,以学生们的方式对解析几何的学习进行归纳整理,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解析几何学习的理解。

例如一道题中:A是椭圆B的交点,D是短轴的端点,DA线段的延长线与B交于C,DA的向量=2AC的向量,来对离心率进行计算。教师可以在班级里进行学习小组分配来各自对这道题进行讨论,首先去引导各个小组思考对于该量的计算有几种思路,哪一种方式最为合适,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展示。面对不同的答案,教师要分别进行讲评,最后根据这道题,提出“代数法”,也就是设点是最为合适的解题方式,但同时也要对设线的解题方式进行讲解,与设点之间进行比较联系,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在下一次遇到类似题目时可以更快地找到合适的解题方法。

这种教学方式中融入了“劳力上劳心”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解析几何中“做”与“心”之间的有机结合。

三、结束语

“劳力上劳心”的应用到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的教学中,对学生经常会出现的做题误区进行了改善,无论是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还是关键的考试做题中,都能够做到“劳力上劳心”,学会做题的方法并且勇于实践,不怕犯错。“劳力上劳心”的应用提高了学生面对解析几何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显著提升了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让解析几何教学不再复杂,从根本上提高高中学生的解析几何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罗明 .陶行知文集[M].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287.

[2] 吴飞. “劳力劳心说”在信息技术课程操作学习中的应用[J]. 教育信息技术,2014(10).

猜你喜欢
解析几何高中数学应用
探究数学软件在解析几何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