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儿童问题行为

2020-09-14 11:58赵晓莉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3期
关键词:问题行为教育对策成因

赵晓莉

摘  要: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令人烦恼或讨厌的行为表现。这些行为,有的属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有的是由于生理缺陷或心理障碍造成的,也有的是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这些行为问题往往会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许多麻烦。尤其重要的是,如果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常常影响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甚至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及成人后的品德、行为等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为了减少和避免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教育工作者以及父母应该了解行为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掌握和采取有效的科学方法,针对不同行为的儿童采取不同的有效方法进行教育。

关键词:问题行为;成因;教育对策

儿童问题行为是指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反复发生的偏离社会正常要求或个人正常发展,既影响他人又影响自身发展的行为和情绪异常问题。

一、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及产生原因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主要分为:攻击性行为、妒忌行为、破坏性行为、说谎行为、感觉统合失调、睡眠问题、饮食问题、多动行为等。产生问题的原因有两大因素:生物因素及心理因素。生物因素包括遗传、母孕期不利因素的影响、围产期损害、营养饮食状况等。心理因素包括儿童与气质、不良行为习惯、家庭教育因素、养育环境的变化、幼儿园教育因素等。

二、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

(一)家庭教育的策略

1.对孩子的问题行为立即给予明确的结果。孩子行为的后果不管是正向的或是负向的,父母都必须立即作出反应,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孩子不适当的行为。在这方面要注意以下两点:(1)后果要一致。后果一致性的概念是掌控孩子行为的关键。这包括要在不同情境、时间及父母之间的一致性。(2)自然与合理的行為结果。例如下雨不带伞会淋雨,父母只需在安全的范围让事情自然发展。合理的行为结果是指违反社会法则的结果,例如走路这遵守交通规则可能受伤。当父母需要干预孩子的问题行为时,可以自己设计一套合理的行为结果。和孩子说明合理行为结果时,应该强调父母与孩子双方的权利与彼此尊重。

2.父母有效的命令。父母应做好以下几点:(1)说话算话。当要求孩子做什么时,父母给孩子适当的反馈结果(包括正向和负向的),表示自己所说的是认真的。(2)父母不要用询问或请求帮忙的方式说出指示,要以一种认真的语气,简单明了地表达指示。(3)不要一次给太多指示。(4)确定孩子注意到父母正在给指示,确定双方有视线上的接触。(5)在给指示前先减少会引起分心的事物。

3.关注孩子,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当孩子完成父母的指示或命令时,父母要用关注鼓励孩子,即父母要立即对孩子的良好表现给予回馈。(1)一旦孩子顺从了命令或要求,立即鼓励孩子的顺从行为。(2)若发现孩子自动自发地把工作或家事做完,要给孩子特别正向的鼓励。甚至可以给他一点小小的特权,让他记得而且自动遵守家里的规定。(3)在每次给孩子命令时,都给予孩子正向关注。父母要学会“停、看、听”。即当孩子说话时,暂停手中正在进行的工作,注视孩子,提供孩子表达感受的时间和空间。

(二)学校教育的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十分复杂,纠正儿童问题行为的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任务。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同伴是学校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他们的认知和行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而学生的问题行为并非完全是个人缺点或不足的产物。不少问题行为是学校中人际交互作用的结果。要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可以从改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入手。在实际的教育和生活中,必然存在教育和被教育、指导和被指导、领导和被领导的不平衡的关系,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主导性的地位,所以师生关系的促进和改善也应该以教师为重点,建立具有以下特点的新型师生关系。

2.老师与家长密切配合。经常和家长保持良好的联系。孩子的问题行为包括孩子在家和在校的行为表现,老师和家长最能详尽地观察到这一表现。只有老师和孩子的父母经常保持联系和沟通,才有助于双方协助孩子健康成长。儿童问题行为在全球范围内显得日益突出,无论是发达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成为国社会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儿童问题行为导致儿童学业失败青少年违法犯罪及成年期的精神障碍,不仅给家庭和学校来麻烦,而且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要切实解决儿童的早期问题行为,必须由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

三、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预防

(一)父母与学前儿童、教师与学前儿童、父母与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关系。

(二)在家中,父母要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教会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教师应利用环境因素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并促进幼儿亲近社会行为的学习。另外教学进度表、各种常规活动的合理安排也可以预防问题行为的出现和发展。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幼儿的积极互动,促使幼儿积极行为的出现。

对学前儿童来说,导致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生理,心理、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生活环境等不同因素。近几年来,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仍然在上升。因此掌握有效的矫正以及预防的教育对策,不仅有助于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学前儿童教育的展开。

猜你喜欢
问题行为教育对策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规则”先行,追求高效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