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活动创新策略

2020-09-14 11:58李莉郭超睿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新时代

李莉 郭超睿

摘  要:随着我国的发展,经济、科技、教育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当前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活动的组建,在高校学生的管理中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可以充分的展示党员的先锋作用,同时强化学生管理。随着“两学一做”“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等学习教育活动的提出,在高校围绕着各个主题开展各项学生党支部党建活动,加强了党和大学生之间的联系,也促进了高校党组织的基层建设,对祖国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发展有较大的帮助。但是目前的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活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活动的创新和发展,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在新时代创新高校学生党建组织活动的策略,希望对高校学生党建组织活动的有效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组织活动

引言:

青年是祖国发展一个重要力量支柱,正确的引领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需要充分的发挥党员的作用。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大学生党员需要发挥自身的先锋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吸引更多的青年加入到党组织中来,推动党组织的建设,同时也做好教育引导,为祖国的建设发展添砖添瓦。“两学一做”“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活动的开展及《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提出,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活动的创新,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对高校学生党建组织活动的开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组织活动存在的问题,帮助解决并予以创新改进。

一、加强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的意义

作为党组织的基层单位,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党组织的发展建设中有重要的作用,而当前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提出,要求高校学生党支部做好相关的落实工作,对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激发大学生党员的战斗力量

在党组织中,党员是基础也是重要的组成,没有党员的党组织是不存在的,党员是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联系纽带,在高校中,大学生党员则可以在大学生中起到先锋作用,积极的推动和鼓励大学生为党组织的发展贡献力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也将党组织的先进性有效的呈现出来[1]。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因素、文化的影响,造成当代大学生的信念不坚定,入党的动机不单纯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党支部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可以将大学生党员的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的问题解决,激发学生党员的战斗力量,进而也可以增强党组织的先进性以及加入党组织的纯洁性。

(二)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也是党组织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基层组织可以带领群众落实党组织的方针、党组织的思想、党的任务等,所以在党组织的发展中,建好党的基层组织对其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建好党组织基层,帮助加强党与群众的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党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可以强化基层组织的堡垒作用,同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更好的支持党组织的工作。加强学生党支部与基层团组织的有机联系,激励团支部紧跟党支部,将党团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示范作用,激发基层党团组织力量的蓬勃生机,帮助党组织在高校党支部的党建活动中不断地开拓创新,实现共同发展的同时,也突显自身的特色,推动党建工作的进行[2]。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指出:高校党组织必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生党的支部委员会要成为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但是当前高校党支部的党建活动内容和形势相对的单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没有达到预期的党建活动效果,影响着党建工作的开展。也无法实现国家对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高校党组织的培养。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有。

(一)意识淡薄党性修养不足

在大学生中积极培养和发展新党员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大学生要求入党的热情很高,一入校就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虽然要求入党的学生很多,但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和功利性,通过日常与学生的接触了解和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种种情况表明,现在大学生申请入党时的动机,现实多于理想,功利大于信念,这是社会观念在大学生思想中的折射。这些都是党性意识薄弱,党性修养不足的表现,为此入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还有一些学生入党时思想正也很积极,但是成功入党之后思想和行为上都出现了懈怠,无法发挥自己的党员先锋表率作用,這些都是意识薄弱党性修养不足的现象[3]。

(二)数量少素质待提升

青年大学生是党员基层建设的重要群体,同时思想的弹性较大,可塑性也较大,但是当前的高校大学生党员的人数相对较少,而且素质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在高校的党支部建设中,党务工作人员数量少,学生和老师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任务,无法全身心的参与到党建工作中,而党员的发展和培养是一个过程,还需要对积极分子进行考察、教育等,工作量较大,参与其中就会影响其他的工作质量。学生党员人数少,党建工作无法积极的开展,为此影响着党的基层建设。除此之外,大学生党支部里面党员学生也担任着重要的工作,但是在党务知识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责任心也不够,为此自我约束力较低,所以素质亟待提升也是当前大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开展的前提。

(三)流动性大高多低少

在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流动性,大学生毕业党员的流动性较大,而且根据目前调查的结果大部分的高校党支部中高年级的大学生党员所占的比例较大,而低年级的大学生党员所占的比例较小,而且高年级的大学生中还有很多即将面临着毕业,这些都影响着高校大学生基层党员的建设。就是因为大学生党员的流动性较大,增加了大学生党员管理的难度,因为需要加强对高校大学生党支部的管理更好的开展党建活动,所以需要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管理,但是因为大学生党员的流动性较大,而且高年级的多,低年级的少,进而党建活动无法有效的进行。

(四)党建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活力

虽然党建工作在各大高校都有进行,但是从反馈的信息以及各大高校的实际党建活动的成效进行分析,当前高校党支部的党建活动形式相对的单一,而且缺乏活力。大部分高校的党建活动的开展上采用的是传统的方式,活动的内容也相对的固定化,进而降低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影响着学生的关注兴趣,所以党建活动的成效较低。传统的、陈旧的党建活动形式缺乏活力,很多活动内容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所以无法发挥党建活动开展的价值。

共青团作为党员的预备队,在党建活动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的高校共青团成员在党建活动的开展和组织中对党建活动的认识不够,参与党建活动较为被動,共青团的基层团组织的工作不明确,相关的工作也不规范,各项工作没有制度的规范和保障等,这些都影响着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培养[4]。

三、新时代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组织活动的策略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技术都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落实十九大精神,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在高校大力的开展大学生党建活动,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是当代对大学生培养中的要求和意见,结合当前在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党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现状,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教育实践的影响下,高校学生党建组织活动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新党支部工作方式。选优配强支部委员,选拔优秀学生党员任支部副书记和支委,充分发挥在校学生党员的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支部活动组织管理。从而激发学生党员的主动参与性,实现学生党员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融入的角色转变。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党组织的活动更加贴近学生、走进学生、引导学生,实现以点带面、以一促全的教育效果。以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的形式予以管理,使得学生党员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发现表现优秀的团员干部,作为党组织新鲜血液的后备军,做好团组织的推优工作,正确的加以引导,以利于把好党组织的入口质量关,实现一名优秀党员锻炼培养的全过程关注与参与。

(二)打造学习型基层党组织。

认真贯彻三会一课制度,将党团课有机结合,组织全体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微党课、学习新党章争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党课、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讲座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的活动,真正意义上使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支部、进课堂、进心灵,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员、骨干学生干部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争做践行十九大的表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真正实现思想引领。

(三)探索“网络+学习”管理模式。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QQ等载体,加强活动宣传阵地建设,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为广大团员搭建活动舞台,树先进典型,增强团支部的影响力、辐射力和感召力,吸引更多团员向党组织靠拢。在微信公众号中加入打卡学习项目,将符合时代特色需要学习的内容及时的加入网络,要求广大学生党员和青年团员进入平台打卡学习,实现线上线下的多元渠道灵活沟通交流平台,使党团员教育变得丰富多彩,及时有效。

(四)创新党建活动形式。设立学生党员大讲堂,有计划安排学生党员上微党课,结合时下热门话题,以及理论知识,设计不同程度的党建内容,将这些理论实施应用到实践中,在党建活动策划时,注重多元化、新颖化。同时结合大学生不同阶段的兴趣爱好以及当前的形势,针对性的开展,全面提升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完善相关的制度,提高创新素质

高校党支部的党建活动在高校的开展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制度保障,为了更好地落实高校基层组织建设,需要将高校的党支部党建活动的相关制度和章程进行规范化,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为党建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保障。然后为党建活动的开展提供平台,加强交流,增强党支部党建活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可以开展专业的竞赛、建立大学生党员骨干队伍等,给与党建活动重视,制定适合的方案、制度等,更好的推动活动的进行。为了更好的推动高校党建活动的开展,可以结合党建活动的运行体系做好相关的准备,突出重点,又可以将主题与其仅仅的结合在一起,抓重点和难点,实现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为党支部的党建活动增加活力。

结束语:

高校党支部作为党组织的基层组织,在党组织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因为高校学生党员的流动性较大,增加管理难度,所以高校的党建活动开展的成效较差。在“两学一做”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各项主题教育实践的影响下,我们针对当前高校党支部党建活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给出了自己的创新策略,希望对高校党支部党建活动的进行提供一定的帮助,为我国党组织的发展增添活力和青年中间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诗毅,朱志惠,赵鑫东.“两学一做”教育实践下的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活动创新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5(46):30-31.

[2]韩彦国.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2):44-45.

[3]葛凯,彭光成.高校学生党支部创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式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37):248-250.

[4]王俊.高校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创新策略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1):203-205.

作者简介:李莉(1969年1月——),女,汉族,江西景德镇人,本科,硕士学位,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及思想政治研究。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新时代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形成策略
“运动世界校园”对促进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调查研究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