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重要社会支持

2020-09-14 12:11王海燕
教育家 2020年28期
关键词:办学特色大学

王海燕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促进办学体制的多样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的发展模式。随着2020年高中教育普及化的实现,促进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更是成为提升普通高中学校育人质量的现实课题。

有学者指出,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有两个问题需要关注:一是学生群体而言的多样化发展。二是学校群体而言多样化发展。指向学生群体的多样化发展是突出关注到学生群体不同的个体应该适合其发展的学习路径和成长通道;指向学校群体的多样化发展则是突出关注到一个区域内不同学校在教育内容、方式、管理、服务等方面各具特色。

可以说,无论是促进高中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还是学校教育供给的多样化有特色,都让高中学校渴望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体系作为保障高中学校优质特色建设的重要因素,其中协同性的资源共享和实践性的成果转化是最现实的动力。而大学作为拥有现代办学理念、丰富学术资源和专业优势的教育高地,责无旁贷地成为高中学校特色发展的协同力量。在北京市2014年启动实施的北京市高校支持中小学发展项目,是大学与高中学校协同合作、助力高中特色办学的实践举措。

大学品牌助力高中彰显育人特色

教育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普通高中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人心智、人格走向成熟和稳定的关键时期,其办学特色的形成过程既要立足学校已有基础、条件,又要适应不同学生成长的多样需要,还要结合新时代改革创新的人才需求。因此,对于高中学校而言,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培育过程是高中学校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北京市高校支持中小学发展项目,是依托政府统筹规划,建立起大学与中小学的“联姻”方式,或以大学附属学校的身份,或以大学支持学校的名义,建立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协同合作。据“北京市高校支持中小学优质发展项目组”调查显示,近70%的项目高校都基于附属学校的需求、结合大学专业优势,支持高中学校在育人特色、培养目标上的个性化探索。

例如,参与项目的大学中有不少高校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如地质、矿业、石油等行业类大学,都有自身突出的专业优势和学术影响力。当这些大学与中学“对口”合作时,大学的专业品牌、口碑都让中学增添了形成自身育人特色的信心和底气。高中学校原有的教育优势经由大学的学术科研助力,让特色的建设和办学影响力都得以快速提升。例如,有的大学利用理工科专业优势,对其所支持的附中在物理、化学等实验室建设上加大投入,不少大学教授、研究生都走进实验室指导高中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直接带动了学校理科类课程、师资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快速提升。又如,有的大学以无线电、机器人、信息技术、航模等重点专业为特色,加速了其所支持的中学特色课程建设。再如,有的大学组织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业教师与附属学校对接,针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进行诊断评估,指导完善课程设置,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

可以说,高中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综合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治理、挖潜培育的过程,除了高中充分调动内在力量的主动探索外,大学的学术资源、专业资源的注入无疑是高中教育特色形成的重要支持力。

专业师资助力高中特色課程

有学者指出,特色办学本质上是学校的一种育人行为,从同质化办学到特色办学,是对育人的一种变革式探索,因而课程也成为特色办学的关键,是特色高中建设的内在要素,也是特色高中建设的主要支撑。高中学校的课程特色是高中办学特色的真实表达。以北京市为例,一些学校结合学校基础和学生兴趣,组建和举办了多种多样的特色课程和特色项目,让不同的学生在一所学校中有不同的教育选择和体验。也有一些学校以国际班、“高加会”普通班、内高班等多种“通道”的课程让不同学生经历不同的“课程特色”与“培养特色”。还有一些学校招收有艺术、体育、科技等特长学生分别组建不同的特长项目班,让不同学生参与到不同的项目学习和课程之中,学生爱好专长的“专门性”和“特殊性”有了“另类”特色课程的依托。当然,新一轮课改和高考改革更是通过学生个性化的选学、选考,有了自己的专属“课表”。这些尊重学生成长差异性的课程设置成为学校特色的基本体现。确保高中课程全面、精准开设,大学是一些高中特色课程研发的坚强后盾。

在北京市高校支持中小学发展项目中,一批以外语教育见长的高校就充分显示出对于所支持学校的特色课程支持。例如,一些外语类高校分别与所支持的附属学校合作研发了诸如适应12年基础教育系统连贯并与高等教育相衔接的序列化英语课程,同时也支持学校开德语、西班牙语、法语等多门外语选修课,让其附属学校逐渐显现出在外语学习上的课程优势;同时依托外语教育特色课程全面带动附属学校教师的课程实施以及相关专业学习。又如,参与项目的工科院校纷纷聚焦高中学生的机器人、STEM等动手实践类热门课程研发,增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

多元资源助阵特色教育落地

对于现代大学而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现新知识、直接服务社会已经成为其三大基本功能。大学履行社会责任,可以通过将自身独特和重要的学术资源及其他教育资源向基础教育开放、提供教育服务来实现。在高校支持中小学发展项目中,高中学校有机会得到大学资源的开放共享,成为特色教育落地的一个便捷渠道。

如北京市某大学自身有若干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其实验室建设水平、实验仪器、操作经验都属于一流水平,附中的师生因此得以亲身走进该类实验室,享受到一流的实验室资源,也让附属中学成为“理化卓越人才培养”项目学校;又如某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教授为附中物理教师进行培训,让中学老师通过对大学实验室高端、先进器材的学习和利用,提高实验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该校教授还帮助物理组开发19个分组实验,通过整合和技术支持,将19个实验做成视频,让学生通过手机就能生动地观看实验的演示过程,便于实验教学的开展。

大学支持高中学校发展、凸显教育特色,一方面是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引领提升,另一方面是学校场馆、学术氛围的感受与融入。而在此过程中,大学的支持更多是超越需求供给本身,引发学校干部教师的学术追求、变革创新的专业自觉。据项目组调查显示,学校教师对于大学的各种资源支持是认可的。

总之,在加快高中学校特色发展进程中,依托大学的支持,高中学校得以快速分享到高校“短平快”式的教育资源,也因大学的学术思想、专业经验与智慧快速注入到高中教育活动之中,吸引周边社区学生、家长的更多关注,提振对学校发展的信心和期望。特别是大学人力资源的快速进入,直接补充到高中特色课程学习、教学活动之中,让本该需要高中学校教师花更长时间去研发、筹备、尝试的一些课程、活动、社团等建设迅速成真,让学生直接受益,由此也让学校特色发展的行动力、信任度快速提高。当然,切实建立起高中学校与大学之间的合作关系,本身就是学校特色建设中的一项复杂工作。因此,大学为高中学校特色发展的一支重要支持力量,有其独特的实践意义,也有待更扎实有效的合作探索。

猜你喜欢
办学特色大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至善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