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美立德:构建高中艺术特色审美融合的育人格局

2020-09-14 12:11陶文东
教育家 2020年28期
关键词:园林美育育人

陶文东

“美育”即“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立德树人”总目标下发挥自己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苏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吴地文化精深璀璨,有着丰厚的美育土壤和资源。苏州艺术高级中学校始建于1940年,深得吴文化浸润,是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中,地处世界遗产苏州拙政园、狮子林等园林景区,校内有明清古建“许乃钊故居”——一座典型的园林式私家宅邸,也是学校德善书院和有原美术馆所在地。根植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借助吴文化优势、艺术师资特长,创办艺术特色教育20多年,学校确立了“以美立校,以美施教,以美育人”的教育方针。回溯国学脉络,学校结合《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总目标,构建了艺术特色高中审美融合的育人体系,明确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大爱尚美”教育理念,坚持“三全”育人宗旨,将美育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学校发展和文化建设规划中,优化整合美育资源,健全美育协同育人机制,将立德树人根植课程、厚植活动,扎实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

尚美融合:构建适切的审美课程体系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审美课程是核心。校本审美课程的建构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育人内涵的过程。学校根据新时期立德树人总目标,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和学生需求,构建丰富优质的适合新时期学生发展需要的美育课程体系。

物型课程,以文化人。苏州作为吴地文化发源地,留下大量的物态文化资源,这些场域资源为中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丰厚的物型基础。学校依托得天独厚的校内外物型资源:校外借助千年历史街区平江路、世界遗产拙政园、苏州博物馆等优渥资源;校内利用古建有原美术馆、德善书院、苏州图书馆青少年艺术教育分馆等“物型”资源,开发校本化物型课程建设。

校内“许乃钊故居”是一门隐性的育美课程:亭台楼阁、碑廊花窗等园林景观元素,精美雅致,尽显审美品质;字体丰富、情景相融的匾额楹联,回廊碑刻,平添了历史厚重感和文人墨客的哲理追思;正堂中一副对联:“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感悟优秀家风家训;厅堂“明德楼”“至善亭”的命名,教诲明德向善;砖雕门楼的吉祥图案传递忠孝传统文化;古建场馆这些无声的言说,助推审美教育与历史人文相结合,以文化人。场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帮助更多的中小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位,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以此传承弘扬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艺术课程,以美育人。教育部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学校自1992年起开展艺术特色教育,在国家课程高中艺术必修课美术、音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需求,重构了音乐、美术、播音主持与表演、舞蹈四大类艺术校本课程,近20门学科。音乐有视唱、练耳、乐理、声乐等,美术有素描、速写、色彩、设计等;播音主持与表演有声乐、台词、形体、表演等;舞蹈有古典舞基训、民间舞、剧目等专业学科内容供学生学习。学生通过三年专业选修学习,不仅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体验与感悟学科的艺术魅力,更能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体验艺术人生,激发想象力和创意表达能力,拓宽国际视野,提升艺术综合素养,以美育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园林课程,以境润人。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歷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通过园林中可物化、可视听、可品鉴的历史文化、哲理美学,崇真尚美,提升艺术审美能力,传承民族文化精神。

学校自2013年起以苏州园林为文化课程基地,结合高中学科特点和内涵进行课程研发,开设了四大类20多门选修课程。如园林楹联、园林花窗、园林历史、园林植物、园林石、昆曲、评弹、江南丝竹等课程。课堂从教室搬到苏州园林,移到昆曲博物馆……逛园林、品楹联,赏花窗、演昆曲,浸润园境品鉴尚美。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确立以园林文化为抓手形塑高中生人文品格,成为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在“明理、达志、尚美”的目标引领下,建构园林文化德育课程群,突显德育课程群的艺术性、人文性、科学性、时代性、创新性,丰富园林文化课程群的育人价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升人文品格。

三大课程和国家课程既相对独立又在审美育人主线上相互融合、相映成趣,课程审美目标层层推进,课时安排张弛有度,普及提高动态调整,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适性教学艺文并进,美育渗透德艺双馨,以此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有效推进适合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审美教育。

以美启真:开展多元的审美实践活动

审美实践活动是学校美育的重要内容,具有寓教于乐、怡情养性、潜移默化等育人特质。以审美实践活动引领道德风尚、陶冶道德情操,能有效推动学生道德建设,起到自我教育和互助教育的作用,具体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审美实践活动入手。

艺术实践,提升育美品质。审美活动中的文艺作品作为一种“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是真、善、美的形象显现和传递。学校有原艺术团下设合唱团、民乐团、舞蹈团、交响乐团、校园剧团,积累演绎了从古典到现代、从民族到世界的上百个优秀文艺作品,学员们的表演技艺日臻完善,审美素养逐渐提升。

学生在艺术团演艺课程中以具体、独特、感人的审美形象在审美愉悦之中受教育,体验艺术的经典之美、和谐之美、创新之美、精神之美,艺术表现力、创造力等审美品质飞速提升,更重要的是艺术团活动促进了学生朋辈间的团结合作,奉献分享,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坚定了文化自信,在审美愉悦中接受道德洗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种美育辐射到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乃至国际交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终身。

家庭教育,培育审美品德。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也是审美教育的肇始。高中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艺术特色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更具特殊性,家庭教育应高度重视审美教育,善于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孩子的美好心灵。

学校通过家长学校线上线下的系列活动,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提升家长的审美品位。如组织参观教育博物馆、心理沙龙等系列活动,加深对教育的理解;组织观看文艺演出、参加人文讲座提升家长的审美品位;通过放手让孩子搬运乐器、提画架、拿服装道具等力所能及的劳动,养成孩子良好的归位管理生活习惯,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劳动的能力。抗疫期间正是亲子共度、共读、共劳动的最佳时机,学校不断推进各项家庭审美活动,助推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如苏州传统文化中明德重道的人格观,忠孝仁义的伦理观,读书正心的学习观等,很好地提升了家长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思考,家长以孩子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社会实践,形成大美格局。社会实践是社会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融入社会,回归自然,启迪心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主动自觉地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大爱尚美之格局。

学校组织学生深入农场,感受田园风光,体验农耕文化;身临影视基地,让学生从自身不同的专业角度(音乐、美术、表播、舞蹈)感悟影视文化的魅力,所需积淀的综合艺术素养;通过组织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信任、理解、包容、团队精神的重要性;通过社会的审美教育陶冶道德情操,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学校志愿服务团队用所学知识进行园林讲解和游园秩序维护;参与古城桥、古村落的保护宣传活动;演绎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一系列志愿活动,志愿者润物无声地传播真、善、美,弘扬崇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同时助人自助的志愿精神得到发扬光大,通过服务他人积累了宝贵的社会实践经验,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公民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润美立德:创设丰富的审美人文德育

美育是情感教育,更是心灵教育。学校通过构建适切的物型、艺术、园林课程体系,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实践活动,创设丰富的审美人文德育资源,从课堂到人文讲堂,从学校到家庭社会,从传统面向现代未来。学生从“知识”到“创意”,从“技能”到“人文”,从“审美”到 “立德”,学校重视每位学生的审美态度、审美能力、审美创造等美育素养的培养,更注重健全人格,以美立德,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学生在丰富的审美文化中滋养培根,在优秀传统文化中修德立身,在精神丰盈中走向未来。学生在艺术体验中,形成“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激发“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精神力量。20多年的藝术教育为高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毕业学生因潜力深厚、素质全面、为人真诚善美而得到高校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在各个领域成为传播美的使者,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倡导教师以美立身、以美施教、以美育德,立志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在审美融合育人体系下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形成了新时期“思政教育、专业教学与文化传承”相融的课堂育人模式,打造了一批美术与文学艺文合璧、音乐与舞蹈双师同构、戏剧表演与影视赏析、艺术主题班会等特色鲜明、学科融合的融美思政课堂。课堂上既传授学科知识技能,更有音、诗、画面的艺术表达和深层次的文化理解,极大地丰富了高中课程内涵,拓展了课堂教学空间,激发了师生的教学热情,挖掘了美育的深度和广度。

融美育人的艺术特色高中学校成为美育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学校接待中外团队来访近万人次,很好地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中国精神,坚定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学校充分发挥艺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用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讴歌劳动、讴歌奉献的精品力作,润物无声地传播真、善、美,弘扬崇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用高品位、高格调、有担当的社会实践活动浸润心灵、启迪心智、引领道德风尚,不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学校将在新时期育美立德的征途中,不断完善美育育人体系,构建良好美育生态,丰富美育内涵,为学子造福,为教育添彩!

猜你喜欢
园林美育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园林》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中国园林“缀玉集”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