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的本质

2020-09-15 09:49王永利
中国服饰 2020年9期
关键词:余额账户货币

数字货币可能带来深刻变革

SOCIOLOGY | 社会

王永利

WANG YONGLI

前中国银行副行长

眼下,呼之欲出的数字货币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其发轫于2009年初,随着全新的“数字加密货币”——“比特币”的横空出世,带动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数字货币的概念风起云涌。从纯粹的网络内生“数字币”,到与一揽子法定货币挂钩的“稳定币”,再到多国央行研发设计法定数字货币等,花样不断翻新,甚至成为国家之间相互竞争的金融热点。

尽管目前出现多种数字货币的概念,但从严格意义上看,真正能作为货币存在和发展的,只能是央行数字货币。这是因为货币从自然实物货币发展成为纯粹信用货币,是有其内在逻辑和规律的。所谓货币,就是货物之“币”,“币”是价值的单位和表现方式,这就决定了货币最核心的功能就是价值尺度,发挥着交换媒介的功能。

要充分发挥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就需要保持货币币值的基本稳定。要保持货币币值的基本稳定,就需要保证一国的货币总量能够与该国主权范围内、法律可以保护的可交易社会财富的规模相对应,能够随同可交易社会财富的增减变化而变化,具有可调性、灵活性。因此,从严格的货币角度来看,数字货币最终只能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发展到最后也只能是央行数字货币。

在笔者看来,本着积极创新、趋利避害的原则,央行数字货币设计方案的可能是央行数字货币系统面向所有用户开放,所有的社会主体(包括金融机构)可以下载系统并在央行开立唯一的数字货币基础账户,需要做到严格的实名制,逐笔登记每一笔数字货币收付金额并保持账户适时余额。

当社会主体发生数字货币收付时,其数字货币钱包载体要相互确认并生成业务勾联码,收付款双方要将相关信息及勾联码同时传送央行及自己的业务开户银行进行账务处理;业务开户银行根据收到的信息进行账务处理,并要将相关信息加上自己的标识后发送央行,相应调整其存放央行的数字货币账户余额;央行分别将收付款双方发来的信息,通过业务勾联码进行核对相符后,调整收付款双方的账户余额并向其发出对账信息。

另外,将收付款双方开户银行发来的信息,通过业务勾联码进行碰对并核对相符后,相应调整两家银行的账户余额,并向其发送对账信息。这样就在央行形成了全社会“数字货币一本账”,并形成数字货币在央行的基础账户与在金融机构的业务账户并存格局,保持数字货币“二元运营体系”。

这将推动货币运行体系和运行机制的深刻变革:央行可以实时掌控所有数字货币逐笔的收付情况及数字货币具体的分布情况,实现对数字货币的全方位、全流程监控,大大提高央行货币政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可以实现央行之外的有限匿名,适度保护商业秘密与个人隐私,并且不会对现有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包括支付机构)产生重大冲击,有利于维护货币金融体系稳定。

目前,不少国家都在积极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其中,中国央行走在了世界前列,其要推行的数字货币电子支付已进入联合测试阶段,似乎已经呼之欲出。

可以预见,央行数字货币的落地运行将产生一系列派生影响:必然要求货币载体的改造与广泛的系统连接,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和运行机制变化,也势必对现有包括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在内的国际收付清算体系产生很大冲击,需要做出相应变革,打造出适应数字货币运行的区域化、全球化收付清算新体系新机制。

猜你喜欢
余额账户货币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2020,余额不足
如何切换Windows 10本地账户与微软账户
Windows10账户的删除、禁用与启用
古代的货币
5月广义货币增长11.8%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2015.5.8—2015.5.14)
上交所:将允许一人开设多个证券账户
余额宝为宝粉年创收118亿元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