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梦想,大胆想象
——跟着凡尔纳学写科学幻想作文

2020-09-15 05:45丁燕伟张海淋
学生阅读世界(喜欢写作文) 2020年9期
关键词:艇长尼摩鹦鹉螺

丁燕伟/文 张海淋/图

儒勒·凡尔纳是19 世纪法国科幻小说作家,世界科幻文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写了104 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说,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

1868年,凡尔纳隐居在自己购买的一艘游轮上,有一天,女作家乔治·桑到船上来探访他,跟他开玩笑说:“您已经完成了《气球上的五星期》和《地心游记》,在作品中探索了宇宙和地心,是否有兴趣探索一下海底世界呢?我真想看到您笔下的人物能够乘坐一种潜水机器在海底自由自在地旅行。那样,您的学识和想象力一定能再次助您创造奇迹。”一句看似玩笑的话却激发了凡尔纳创作的欲望,他历时三年终于完成了《海底两万里》的创作。

海上航行的经历给凡尔纳的想象力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大量的阅读和积累更是帮助凡尔纳厚积薄发。《海底两万里》的横空出世,在文坛引起轰动。小说描写了法国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一行人被迫进入尼摩艇长的鹦鹉螺号潜艇,在海底漫游的见闻和经历。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险象环生,人物不多但形象鲜明深刻。《海底两万里》使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创作达到了巅峰。

凡尔纳的小说既是非凡想象力的结晶,又是饱含智慧的科学预言。凡尔纳小说中提出的许多大胆设想,在一百多年前似乎都是天方夜谭,但如今大多却已经成为现实。从这种角度讲,凡尔纳是当之无愧的科学预言家。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没有强烈的科学创造欲望,没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就不可能写出好的科幻作品。我们读凡尔纳的作品不仅是进行一种文学赏析,更像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地理、历史和科普知识课。接下来,让我们怀揣梦想,大胆想象,跟着凡尔纳学写科学幻想作文吧!

名家经典

去海底打猎

儒勒·凡尔纳/文

尼摩艇长招呼了一声,两名艇员立即跑来帮我们穿上那沉甸甸的防水服。这衣服是用橡胶制成的,不是缝制的,能经受得住强大的压力,恍如一件极其柔软又坚固的甲胄。【巧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新型潜水服既柔软又坚固的特点,自然地表达出“我”对新型潜水服的喜爱之情。】这是一种连体服,上衣与裤子连在一起,裤子连着一双厚重的鞋,鞋底是铅质的,沉极了。上衣有铜片支撑,构成了一个护胸甲,保护胸部不受海水重压,使肺部得以顺畅地呼吸。衣袖和手套连在一起,手套很柔软,手可以活动自如。【详细介绍潜水服的外观和设计原理以及穿者的感受,令人信服。】

不难看出,与未经过改进的笨重难看的潜水服相比,譬如与那些十八世纪发明的而且当时备受赞扬的什么软木护身服啦、无袖外套护身衣啦、海洋服啦、潜水箱等相比,眼前的这种潜水服确实要强得多。【采用对比的手法,将想象中的新型潜水服与作家所处时代中出现的潜水服进行对比,鲜明突出地表现出新型潜水服的轻便和科学。】

尼摩艇长,他的一位同伴ü一位赫拉克勒斯式的大力士一样的人物,孔塞伊和我,我们很快地穿上了潜水服,只等最后把金属圆球帽套在头上就全齐了。但是,在戴上头盔之前,我要求船长先让我们熟悉一下要发给我们的那种猎枪。

鹦鹉螺号上的一名船员给了我们一支很普通的枪。枪托是钢板制成的,中间是空心的,容积很大,用以储存压缩空气,由一个用扳机操纵的阀门把压缩空气送入金属枪管中。枪托里装有一个子弹夹,大约装有二十发电气弹,借助弹簧的弹力,子弹可以自动上膛。因此,打出一发之后,另一发会自动顶上。【介绍水下电气枪的构造和设计原理,描写真实具体,使原本虚构的海底猎枪真实可见,令人信服。】

“尼摩艇长,”我说道,“这枪很棒,使用起来很容易。我等会儿再去试试枪。可是,我们该如何到达海底呢?”

“教授先生,鹦鹉螺号此刻正停在水下十米深处,我们可以出发了。”

“可我们该如何出去啊?”

“您看着吧!”

尼摩艇长把头伸入球形帽里。孔塞伊和我也照他的样子如法炮制,同时,我们还听到加拿大人嘲讽地跟我们说了一句:“打猎愉快。”潜水服上端是一个用厚玻璃防护着的大洞孔,头可以在头盔里转动,各个方向均可以看到。头钻进头盔之后,背上背着的卢凯罗尔呼吸器便开始工作了。我感觉呼吸挺顺畅的。【用第一人称叙述,语气亲切自然。通过写自己穿潜水服的感受,告诉读者新型潜水服的优点。让读者感同身受,相信穿着这款潜水服去打猎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我的腰间挂着鲁姆科尔夫灯,手握猎枪,整装待发。可是,说实在的,身陷这身沉重的潜水服里,脚又被那双铅底鞋钉在甲板上,简直迈不动脚步。

不过,这种情况是早有预料的。我觉得有人在把我往与存衣间相连的那间小屋里推。我的同伴们也跟在我的身后被推了进来。只听见“砰”的一声,一道装有紧塞阀的门在我们的身后关上了,屋子里顿时一片漆黑。

过了几分钟,一声尖利的呼啸声传来。我感到一股冷气从脚底直传到胸间。显然,船上的阀门被打开了。海水向我们涌了过来,不一会儿,小屋里便灌满了水。这时候,鹦鹉螺号一侧的另一道门开启了,一线微弱的光照着我们。【这一段描写“我”和同伴从鹦鹉螺号出发进入海底世界的步骤和感受。作者调动了多种感官去描写,首先写听到呼啸声,再写感受到从脚底升上来的凉气,紧接着再写看到微光。作家充分调动听觉、触觉和视觉,多角度地表现了离开潜水艇进入海底的神秘感受。描写细致入微,使人身临其境。】很快,我们的双脚已经踏上了海底。

——选自《海底两万里》第十六章

点拨

如果我不说这段描写选自1870年问世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你也许会认为它出自一位当代海底探险家之手。首先,这段文字涉及多种在作家所处时代并不存在的高科技产品——又软又坚固的潜水服,可以在海底射击猎物的电气枪,能够在海底照明的灯。作家对这些神奇的宝贝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无论是外形,还是使用的感受都一一道来,使人不免产生错觉:这些东西都是真实存在的吗?作家真的看到过、使用过吗?为什么作家笔下的文字会具有如此神奇的魔力?这是因为作家翻阅了大量与之相关的科学书籍,对当时最新的产品有深刻的认识,并总结出不足,从而产生强烈的愿望去创新。也正是这种强烈的愿望让作家放胆去想象,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未来科技产品。因此,我们总结出科学幻想的基础是现实,动力来源是强烈的创新愿望,制胜法宝是丰富的科学知识。这也正是凡尔纳取得成功的奥秘。

学生仿写

超智能手表

北京市中科院附属玉泉小学五年级 王若潼/文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我的生活。很长一段时间,我不能跟爸爸妈妈出去旅游,不能跟小伙伴们玩,不能回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上课……

在这段时间,我每天都和爸爸妈妈通过电视、网络关注着防疫工作的进展,我看到了很多医务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救治了一批又一批的病人。我既为医务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精神所感动,也为这些康复出院的患者担心。因为他们还需要在家隔离,防止疾病再次传播。但是什么都不干,在家单独隔离的确太无聊了,我决定为这些在家隔离的人设计一些消遣的玩意儿,帮助他们度过难熬的无聊时光。【介绍自己产生神奇想象的缘起,使自己的奇思妙想具有现实依据。】

这几天我突然想到:如果我能发明一款多功能“智能手表”来陪伴这些需要隔离的人员,该有多好啊!它利用“裸眼3D人机交互功能”,将想要看的画面直接投射到眼前,利用视差原理,使左右两只眼睛看到的不同画面,达到立体的视觉效果,从而给我们带来更真实、更精细、更震撼的视觉感受和身临其境的体验。【能看出小作者查阅过相关的资料,对相关的科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才能在这里移花接木,大胆想象。】

这款“智能手表”除了具备普通智能手表的基本功能外,还增加了三大创新功能:

第一个功能,运动场景模式。它可以根据人们的喜好,通过裸眼3D效果展示出不同的场景,如山间、公园、田野、果园。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场景产生出不同气味,比如选择了在山间小路跑步或散步,手表就会自动散发出阵阵泥土和野花的清香,同时发出阵阵悦耳的鸟鸣。【描写栩栩如生,让读者对产品不由得心生向往。】

第二个功能,读书模式。这个功能还是利用祼眼3D效果完成。如果你想看书,只需点一下“读书”键,然后说出你想要看的书名,你的眼前就会出现一本书的影像。在你读书的时候,它还会播放出一些旋律优美的轻音乐,使你心情十分放松。

第三个功能,自动检查上报功能。这个是指隔离的人员戴上它,手表每时每刻都会监测到佩戴人的身体状况,比如,体温、心律、血压、肺部有无异常等。如有异常,监测装置就会直接把相关数据发送给社区医生,以便于社区医生通过网络或者上门为病人诊治。

怎么样?这款超智能手表很神奇吧?我真希望它能早日和人们见面。

点评

小作者的愿望很美好,想象也大胆而合理。能针对疫情提出美好的设想,为被隔离的人解忧,写作初衷很好,习作具有现实意义。文中提到了“裸眼3D人机交互功能”,这是在作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受到启发,才产生了发明多功能智能手表的想法。

名家经典

会放电的大船

儒勒·凡尔纳/文

两点三十五分,尼摩艇长出现在大客厅里。

“我们要起航了。”他说。

“啊!”我“啊”了一声。

“我已下令打开舱盖。”

“可那些巴布亚人呢?”

“那些巴布亚人?”尼摩艇长稍稍耸了耸肩说。【描写尼摩艇长说话时漫不经心的神态和举止,为下文情节设置了悬念,也凸显尼摩这个科学狂人对鹦鹉螺号“黑科技”的极度自信。】

“他们会不会冲进鹦鹉螺号里来呀?”

“怎么冲进来?”

“从你下令打开的舱盖口呀!”

“阿罗纳克斯先生,”尼摩艇长平静地说道,“他们是无法通过舱盖口进到鹦鹉螺号舱内来的,即使舱盖是敞开着的。”

我看着船长没说话。

“您不明白?”他问我道。

“一点也不明白。”

“好吧!您跟我来,您一看就明白了。”

我朝着中央扶梯走去。内德·兰德和孔塞伊已经先来到那儿了。他们看到几名艇员打开舱盖,正满脸狐疑哩,外面传来的是一阵阵怒吼与吓人的叫骂声。【先写听到怒吼和叫骂,符合一般的观察顺序,描写很逼真。】

舱盖板朝外打开。有二十多张模样吓人的面孔显现在众人面前。可是,第一个将手放到梯子栏杆上的巴布亚人,被某种我看不见的不知什么力量弹了一下,慌忙逃开,边跑边喊边跳,已经吓得不成人样了。【再写看到吓人的面孔和被电击的巴布亚人,描写紧锣密鼓,使“带电的鹦鹉螺号”充满神秘色彩,也让读者的阅读兴趣更浓。】

他们一个接一个地上前试探,先后上来了十多个,但是都同第一个一样被弹了一下,给吓跑了。

孔塞伊都看傻了。急脾气的内德·兰德按捺不住,冲向扶梯,但是双手刚一接触到栏杆,立刻就被击倒在地,仰面朝天。“真是见鬼了!”他叫嚷着,“我被雷击中了!”我一听此话,立刻醒悟。那已不再是钢铁扶手,而是一根金属电缆,它接通了船上的电,通到平台上。但凡触摸着它的人,都必然遭到猛烈的一击ü要是尼摩艇长把船上的电流全都接到这根导体上来的话,那可是一触即丧命的!说实在的,他这是在他与来犯之敌之间设了一道电网。【这一段描写是阿罗纳克斯教授的内心独白,作家借助一个博物学家的心声对鹦鹉螺号“可以给外壳通电,从而御敌”这一神奇的功能进行了比较科学的解释,令人信服。】

这时,被吓得魂飞魄散的巴布亚人已经退走。我们嘛,便半开玩笑地去安慰可怜的内德·兰德,替他按摩、揉搓,因为他像个魔鬼附体的人似的在不停地唠叨、诅咒个没完。

——选自《海底两万里》第二十二章

点评

大船会放电,对这一现象仅描写鹦鹉螺号是表现不出来的,作家巧妙地运用侧面描写表现被击中的巴布亚人被弹了一下,慌忙逃开,边跑边喊边跳,已经吓得不成人样了,这一描写四两拨千斤般凸显出电击的威力之大,再加上写壮汉内德·兰德只是触碰了一下扶手,便被“击倒在地,仰面朝天”,而且像“魔鬼附体”一般不停地诅咒,读者自然心领神会——带电的船的确威力巨大。

学生仿写

我的奇思妙想———未来的床

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小学五年级 刘释阳/文

未来的床不仅是用来睡觉的,同时又是我们的私人高级按摩师和医生。

未来的床是高级按摩师。【开门见山,引出描写对象,段首句设置合理。】在床的两侧安装着高级“按摩手”,当你工作一天,浑身酸疼、疲惫不堪时,躺在床上,只要按动床左侧的黑色按钮,床上的高级“按摩手”就会十分体贴地给你按摩,让你乘上“特快列车”,风驰电掣般地驶入梦乡。【采用侧面衬托和夸张的手法进行描写,生动地表现未来的床有很好的助眠功能。】

未来的床更是人类的医生。【过渡句设置合理,直接引出对“未来的床”第二个神奇功能的介绍。】床垫内部安装有极其灵敏的健康检测系统,当人们躺在床上,只需按下绿色的按钮,健康检测系统就会马上开始运行。当它发现主人有某种疾病隐患时,就会马上通知安装在床头的机器人医生。因此,只要病人躺在床上,这种未来床就能24小时随时监测病人状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和用药。对于传染性较强的疾病,这种床堪称离病人最近且最称职的家庭医生。它能非常及时、便捷地检测出主人是否患有传染病,并且立刻将资料(包括位置、近期行踪、各种病理检测数据)传送到疾病控制中心。这样就可以大大缩短看病的时间,有效地控制疾病的传播。【从这一段描写能够看出在写作本文之前,小作者对传染病有一定的了解。想象虽然大胆,但是有一定的依据。】当然,每天睡在这款床上,大多数疾病隐患都会被消灭在萌芽状态。我想,如果有更多的人拥有未来的床,我们的白衣天使们就不用像现在这样夜以继日地工作了!

未来的床凝聚了人类的智慧,我多么希望它能早日研制成功,帮助人类战胜所有疾病!

点评

想象大胆,有创意。能感觉到小作者不仅想象力丰富,而且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

总评

要想写好科学幻想类的习作,需要三件法宝:愿望、胆量和知识。首先要关注现实,从现实出发,确定描写对象。要发现描写对象在现实生活的缺憾和不足,产生改造的愿望,还需要调动平时通过大量阅读储备的相关知识,再进行大胆想象。就像凡尔纳写作《海底两万里》前后所做的——扎根现实,怀揣梦想;调动知识,大胆想象。同学们,做到这几点,你也可以写出好看的科幻类习作哦!

猜你喜欢
艇长尼摩鹦鹉螺
给约翰·克鲁斯的一封信
暴风吹响自由的钟声
妙“衬”生花 巧“隐”得彰
木子的婚姻
奇异的海底夏令营
海底危机
他们怎样猎杀鲸鱼
鹦鹉螺的奇迹
小蜗牛“鹦鹉螺”
和我一起当“螺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