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2020-09-15 15:57李德新刘云李庆岭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7期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

李德新 刘云 李庆岭

【摘 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资料共106例,均为本院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均行磁共振成像和CT扫描检查,比较检出率。结果:MRI对出血性脑梗死检出率98.11%较高,且<24h检出率96.15%、24-72h检出率100.0%CT检出率78.30%、67.31%、86.67%差异显著,P<0.05;MRI检出病灶数量较高,最小病灶面积检出较小,与CT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加强磁共振成像诊断可进一步提高检出率,且对梗死时间较短患者也可明确检出,利于尽早有效治疗,诊断价值较高。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出血性脑梗死;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87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7-071-01  临床将脑梗死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其中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为30-40%,多为大面积梗梗死。出血性脑梗死是指脑梗死期间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导致继发性出血,病因为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发病后导致患者头痛、呕吐、语言障碍、四肢偏瘫,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为实现对出血性脑梗死尽早治疗,当前临床多采用磁共振成像和CT扫描检查明确病情发生位置及进展,确保尽早采取特殊治疗[2]。而选择何种影像学诊断技术需加强区分,其中CT 扫描具有影像质量高,清晰度高,可三维重建特征,磁共振成像具有呈现多个切面图,空间分辨率较高优势。为此,本次研究对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共106例,均为本院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均经临床、DSA检查确诊,患者均表现出语言障碍、四肢偏瘫、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等[3]。其中男患者62例,女患者44例,年龄38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44±3.72)岁,梗死时间<24h共52例,梗死时间24-72h共45例,梗死时间>72h共9例,病发原因:高血压52例,动脉粥样硬化47例,颅脑外伤7例。排除合并其他脑血管疾病患者、造影剂过敏患者及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等。

1.2 诊断方法

1.2.1 CT诊断 选择GE64排128层螺旋CT仪器进行诊断,协助取仰卧位,以听呲线为基线,扫描范围为颅底向上至顱顶,轴位扫描,层厚10mm,层距0.9mm,矩阵512×512。平扫完成后再行增强扫描,向血管注射配制好的碘制剂。获得图像资料由至少两名资深影像科医师进行双盲诊断,以意见一致为准,如存在争议需讨论后统一结果。

1.2.2 MRI诊断 选择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作为诊断仪器,头部正交线圈,检查中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头部断层扫描,常规MRI参数为:SE序列,T1WI:TR800ms,TE8ms,成像16slices,层厚5.0mm,层距0.5mm,FSE序列,T2WI:TR84000ms,TE80ms,成像16slices,层厚5.0mm,层距0.5mm,矩阵256×256,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增强扫描。获得图像资料由至少两名资深影像科医师进行双盲诊断,同上述。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种方法对不同脑梗死时间(<24h、24-72h、>72%)的脑梗死检出率;记录检出病灶数量、最小病灶面积。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卡方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为P<0.05。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检出率分析 分析表1可知,MRI对出血性脑梗死检出率98.11%较高,且<24h检出率96.15%、24-72h检出率100.0%CT检出率78.30%、67.31%、86.67%差异显著,P<0.05。

2.2 两种方法对病灶数量、最小病灶面积检出情况分析 分析表2可知,MRI检出病灶数量较高,最小病灶面积检出较小,与CT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出血性脑梗死作为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疾病,发病后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肢体障碍等症状。由于脑梗死存在多种类型,而且出血性脑梗死与原发性脑出血症状相近,为确保治疗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应采取可靠措施明确疾病,其中磁共振成像和CT应用较为普遍,可通过颅脑扫描及病理特征分析病情发展情况,明确脑梗死位置、大小及数量[4]。CT诊断主要依据机体组织部位对X线吸收差异反应进行诊断,应用在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可表现出原有低密度梗死区域中混杂形状,伴无规则、密度不均匀条索状、斑片状及点状高密度影响,但诊断中也可能受到脑部结构复杂性及骨性结构影响,无法明确梗死情况,诊断效果有限[5]。磁共振成像则可通过扫描脑部细胞核中氢元素、脑组织等明确脑部活动信息,及时应对微小病灶也有较高诊断优势,应用在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可观察到脑梗死区域存在斑片状混杂信号,T1WI为边界模糊的高信号,T2WI为边缘清晰的高信号[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MRI对出血性脑梗死检出率98.11%较高,且<24h检出率96.15%、24-72h检出率100.0%CT检出率78.30%、67.31%、86.67%差异显著,P<0.05;MRI检出病灶数量较高,最小病灶面积检出较小,与CT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磁共振成像对出血性脑梗死检出价值较高,对梗死时间短也可有效检出,实现早期治疗,而且可检出微小病灶,发现多个病灶,为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较高,其可清晰呈现脑梗死后出血信息,并可分析脑细胞活动情况,并可检出微小病灶,对病情分析更加准确,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杨德根,江伟文,何亚明.MR扩散加权成像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04):34-35.

[2] 徐庆,邓凡,潘海松.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脑梗死并脑出血的应用价值评价[J].当代医学,2020,26(04):31-33.

[3] 陈万中.磁共振成像对急性脑梗死和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22(20):2286-2294.

[4] 刘成环,李俊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3):107-108.

[5] 马永桥.CT及MR在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5):16-17.

[6] 刘翠钰,梁伟智,牛犇.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5):130-131.

猜你喜欢
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腹部超声对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