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2020-09-15 15:57韩艳萍胡其图成秀梅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7期
关键词:孤独感手机依赖大学生

韩艳萍 胡其图 成秀梅

【摘 要】 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量表》和《UCLA孤独感量表》对297 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大学生手机依赖处于较高水平(M=56.19﹥40);文科生在量表总分及戒断症状、心境改变方面高于理科生(t=-1.64,t=-1.32,t=-2.22,均 P﹤0.05);城市大学生脱离手机后会感觉明显不适(t=1.45, P﹤0.05);恋爱学生在戒断症状、凸显行为和心境改变高于非恋爱学生 (t=1.46,t=-3.11,t=-1.42,均 P﹤0.05);大学生孤独感处于较高水平(M=48.40﹥40);农村大学生的孤独感较高 (t=-1.20, P﹤0.05);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r=0.19 P﹤0.01)。结论:大学生孤独感越高,手机依赖越严重。

【关键词】 大学生;手机依赖;孤独感

【中图分类号】 R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7-081-02  当今时代,手机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它既可以作为通讯工具,有可以作为娱乐工具,同时还可作为学习工具。它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手机依赖。手机依赖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过度的滥用手机而导致其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现象。[1] 大学生作为使用手机的绝对主流,已经出现了过度使用现象,使其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以往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集中在“情绪”、“动机”、“人格”等方面,对孤独感这一心理因素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孤独感现状,探究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以期为丰富大学生手机依赖研究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33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共发放问卷330份,回收有效问卷297份。其中男生141人,女生156人;低年级157人,高年级140人;理科156人,文科141人;恋爱152人,非恋爱145人;城市166人,农村131人。

1.2 方法 采用熊婕编制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2],共16题,包括戒断症状、凸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总分分值范围是16-80分,得分越高,手机依赖越严重。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采用Russel编制的《UCLA孤独感量表》[3],共20题,一维量表。总分分值范围是20-80分,大于44分为孤独感强,小于28分为孤独感弱。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主要有描述统计、T检验和相关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手机依赖、孤独感现状

手机依赖量表的中间值是40,戒断症状是15,凸显行为是10,社交抚慰是8,心境改变是8,表1显示,手机依赖总分及四个因子均显著高于中间值;孤独感量表的中间值是40,平均值48.41显著大于中间值。

2.2 手机依赖、孤独感变量比较 本文筛选手机依赖高分组的学生,研究其手机依赖、孤独感分别在性别、年级、学科、生源地等变量的比较。研究发现,除性别、年级变量之外,其它变量在量表总分或各个因子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表2显示,文科生手机依赖较严重,当手机不在身边时会感到不舒服,在孤独感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3显示,不同生源地学生在戒断症状存在显著差异,在其它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另外,农村大学生比城市大学生感到更孤独。

表4显示,恋爱大学生在戒断症状、凸显行为、心境改变方面与非恋爱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在其它方面以及孤独感不存在显著差异。

2.3 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

表5显示,孤独感与手机依赖总分以及四个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孤独感水平越高,手机依赖的程度越严重。

3 讨论

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整体上处于较高水平。可能的原因是手机功能的多元化和便捷性以及大学生自我控制力不足造成的。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实现娱乐、通信、学习、观影等活动,花费其大量的时间。同时,网上内容丰富多彩,远远要比看似无聊乏味的书本知识更具有吸引力,导致自我控制力低的大学生抵不住手机的诱惑,出现机不离手的现象。研究发现,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总分及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能由于大多数男女生在手机使用上表现出相似的动机如娱乐、学习、交友等而导致依赖程度趋于平衡。而不同年级学生由于学习任务有轻有重、自由支配的时间有多有少而导致手机使用的频率增加。文科生除了在凸显行为、社交抚慰上与理科生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在其它方面均显著高于理科生。可能是由于文科生的专业性质所致,他们需要获得更多更新的实时文字材料信息去夯实其专业基础知识,上网时间就相对要长于理科生。城市大学生在戒断症状方面与农村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可能是由于城市大学生的经济条件相对优越,他们比农村大学生更早拥有手机,习惯于利用手机娱乐、学习、聊天、购物等生活,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表现出明显不适。恋爱大学生当与自己的亲密恋人不在一起时习惯于借助手机表达关心、思念之情。由于手机联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占据了他们彼此绝大多数时间,所以当脱离手机,他们比非恋爱大学生表现出更多的不适应。

大学生孤独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量表的均值是48.40,大于中间值40,与信莹莹的研究结果一致[4]。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手机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由原来的现实交流逐渐演变成网络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那些渴望现实交流却不能实现的大学生内心的孤独感逐渐增加。同时,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通常他们趋向于采用回避的方式而不是积极的解决问题或求助他人的方式,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孤独感偏高。农村大学生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与史梦薇的研究结果一致[5]。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他们的知识面相对狭窄,视野不够开阔,业余生活比较单一,缺乏先进的学习辅助工具等诸多的缺失导致他们自觉与城市大学生的心理距离逐渐增加,孤独感水平整体较高。

研究发现,孤独感与手机依赖存在显著正相关,孤独感越高,手机依赖越严重。大学期间是自我同一性建立的最重要的時期,是理想我和现实我统一的关键时期。当现实我远远低于理想我的预期时,他们会感到很无助、孤独。他们渴望与他人进行面对面交流,却又为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而感到无奈与孤独。既然现实世界无法满足其需求,他们就求助于手机这个虚拟的网络世界。手机里五花八门的社交软件为大学生提供了与他人网上交流的渠道,帮助那些渴望现实交流却无法实现的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孤独感,成为其排忧解难的“小棉袄”,时时刻刻带在身边。手机商家一直都在不遗余力的开发着新款社交软件,使得孤独感较高的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程度将越来越严重。因此,建议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使其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将其注意力转移到社团活动中来,使其体会到现实人际带来的身心愉悦,依此降低其孤独感,减轻其手机依赖程度。

参考文献

[1] 张美玲,胡新越. “智媒”时代下的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9(5):67-71

[2] 熊婕,陈武.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量表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3):222-225

[3] 刘平. UCLA孤独感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86-287

[4] 信莹莹.大学生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分析[J].现代交际,2016(436):115-116

[5] 史梦薇,王优. 大学生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2018(02):90-93

猜你喜欢
孤独感手机依赖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孤独感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