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0-09-16 05:47刘一凡
山西青年 2020年17期
关键词:核心职业高职

刘一凡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公共基础部,山东 潍坊 261041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一系列教育文件的出台和教育精神的贯彻,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当今社会,养老、教育等问题成为摆在人们面前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如何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公众所需求的“用的住、留得下”的护理人才,也成为高职护理专业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一、高职护理类专业职业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

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理性思维等十八个基本要点①。核心素养并不是独立个体的素养,不仅仅是体现能力,更重要的是体现人的综合素质,是不同职业的人才所具备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品德上的要求。

高职护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在具备基础文化知识、基本职业技能的基础上,更要注重社会参与度的培养,也就是要有责任、有担当,同时也要有创新思维。借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所提出的“三个方面、六种素养”,将高职护理类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从“基本素养”、“关键能力”和“拓展能力”三个维度进行构建。通过向普通公众、医院患者、护理专业师生等发放调查问卷,充分调查了解高职护理类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素养的具体表现,初步分析出高职护理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框架,见表1。

表1 高职护理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理论框架

二、高职护理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明、融、练、育、熏、评”培育路径

(一)明素养:明确高职护理类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核心素养的基本需求

明晰高职护理类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结合所必备的职业核心素养,实现职业核心素养→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护理专业毕业要求→护理专业指标点→课程预期学习成果的层层转换。在这里,要着重详细分析护理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目标以及培养规格,设定科学合理的知识学习体系,以科学严谨的理论指导实践的开展与运行。职业素养扎实的人才培养策略让学生终身受益,是自身职业发展的基础,打好知识体系基础。强化专业,以用为本,将专业化建设作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突出专业化建设,发挥人才专业作用。课程设置服务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技能掌握,通过高标准的毕业要求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使学生掌握全面知识与技能,了解业务操作流程,增强对专业的认识,大力推进专业化建设,加快形成特色突出、服务专业的建设格局。

(二)融素养:对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更新,融入职业核心素养

在明确高职护理类学生所具备的职业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和渗透,讲究因材施教,凸显学生个性。对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更新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开展丰富多彩的选修课,让学生在自主选择课程的过程中彰显个性,灵活学习;再例如可以选择多元化的讲课方式,推进翻转课堂的实施,总结经验,推陈出新。通过选修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锻炼,加强锻炼的跟踪管理和考核评价,考评结果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通过强化锻炼让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提高综合素质。推行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培训力度,线上、线下课程相结合,鼓励学生参加权威专业资格课程学习,通过研讨座谈会、实战演练、课题研讨等形式,进一步跟踪培养,根据行业实际需求打造优秀人才。

(三)练素养: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

打破传统课堂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受教育者为主体的新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是一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体现,而且更有利于师生角色定位准确,推动师生关系良性循环发展。重视荣誉体系建设,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一环,通过竞赛推动、评选奖励等工作,努力营造争先创优的销售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市场化人力资源理念,遵循人力资源发展规律,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创新完善人才成长机制,突出专业化能力建设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统筹推进各类人员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坚持以素养和能力的提升为着力点,短期内完成多人的组织协调、问题分析等能力的综合考察,增强知识化、专业化优势,助推素养提升。

(四)育素养: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核心素养,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带动师生共同进步与发展

教师首先需要认知清楚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式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核心素养能力,以自身的发展带动学生的发展,教有所成,教学相长,从而实现师生共同进步。此外,护理类是一个更重视操作和实践的专业,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实操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教师知识的讲授,让学生切实掌握和提高如何解决医患矛盾,如何解决老人护理问题等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给予学生更好的帮助。师生强化交流,深度挖掘思路,细化分工协作,让实际问题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不断积累经验,积极带动思维转型。以能力建设为牵引,分层规划、分级实施,抓好关键,切实提升人才队伍能力素质、增强岗位本领、拓宽视野格局。逐步建立学生扶助计划,统筹考虑学生成绩、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挑选优秀学生,配合老师对存在困难的学生实施帮扶,有针对性补齐短板,定期回顾、改进完善带教工作,助力困难学生掌握技能,树立职业信心,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五)熏素养:创设社会、企业、学校协调发展的良好育人环境

明晰社会、企业和学校对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推动作用,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例如护理类学生毕业前去医院实习和见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专业知识,还能提前适应未来工作(医院)环境和工作氛围,有益于自身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娴熟,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所以,要充分发挥社会、企业和学校相辅相成、相互协调的作用,实现这三方面良性发展,共同打造良好育人环境。加强学生思想淬炼、实践锻炼、专业训练,进一步提升履职尽责、开展工作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

(六)评素养:建立合理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高职护理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评定要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该评价体系需要结合职业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应该着重体现文章第一部分与职业核心素养相关的三个维度(基本素养、关键能力、拓展能力)。此外,该标准应具体化,注重与系统协调一致,具有可操作性。通过此科学的评价标准,合理分析检验出高职护理类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和建立的实现程度。确定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逐步形成人才培养、评价、激励相互间接的机制,大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推行人员考评积分制,根据个人职业素养三维度情况换算为相应积分,明确积分兑现奖励标准及兑现方式,通过积分情况对学生课程完成情况、实习效果、实践能力等方面综合评价,建立科学有效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三、结语

众所周知,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解决医患矛盾,解决老年人养老护理问题,高职护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此基础上,构建高职护理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理论框架以及在此框架指导下科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就显得刻不容缓,这也是本文着重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及具有的现实价值意义。

注释:

①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果发布:培养什么样的人[EB/OC].http://ex.cssn.cn/gx/gxjxky/201609/t20160914_3201911.shtml.

②韩天学,张辉,齐大鹏.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8(10):104-107.

猜你喜欢
核心职业高职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职业写作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