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主办的工人报刊

2020-09-16 09:11
武汉广播影视 2020年8期
关键词:共产党济南劳动者

邓 涛

在工人中进行宣传与组织,乃我党早期组织的重要工作

1920年8月至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各地创建共产党早期组织并积极开展活动。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以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基地,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当时取名为“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其成员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骨干,陈独秀为书记。

在上海成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和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1920年8月,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指导下,董必武、刘伯垂等人在武昌抚院街97号董必武和张国恩开办的律师事务所举行会议,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同年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3人在沙滩北大红楼李大钊办公室正式成立了北京共产党小组。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于1920年冬。据李达、张国焘回忆,至中共一大前早期组织成员有近十人。可以确定的是毛泽东、彭璜、何叔衡、贺民范、易礼容、陈子博和彭平之。

1921年春,在陈独秀主持下,“广州共产党”成立,先由陈独秀任书记,后由谭平山接任。王尽美、邓恩铭等先进分子在上海、北京党组织的帮助下,1921年春成立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国内大城市筹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同时,旅日、旅法华人亦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干了四件大事:一是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二是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论战;三是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四是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为了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了一批通俗的专门供工人阅读的报刊,如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周刊》、广州有《劳动者》、济南有《济南劳动周刊》等。这是中国第一批以工人为对象的通俗报刊,它们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工人运动的开展。工人群众开始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提高阶级觉悟,涌现出一批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为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准备了条件。

上海的《劳动界》周刊:工人自己的“喉舌”和“明星”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主办、陈独秀和李汉俊主编的《劳动界》系中国首份马克思主义工人刊物。该32开本的周刊1920年8月15日在沪创刊,由新青年社承担发行工作。李汉俊在发刊词《为什么要印这个报》中写道:“我们中国的工人比外国的工人还要苦。这是什么道理呢?就因为外国工人略微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我们中国工人不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我们印这个报,就是要教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当月17日,两位主编联名在上海《民国日报》上发布启事:“同人发起这个周报,宗旨在改良劳动阶级的境遇……希望劳动界诸君对于投稿及推销两事,大家出力帮忙,好叫本报成一个中国劳动阶级有力的言论机关。”《劳动界》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向工人介绍劳动创造价值、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劳资对立和工人阶级解放的途径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道理。它指出工人之所以受剥削,是由于“资本家生产制”造成的。而按照历史发展的进程,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私有制必然为公有制所代替。引导劳动者“信奉社会主义,实行社会革命”。

周刊设有“演说”“本埠劳动界”“国内劳动界”“国外劳动界”“时事”“诗歌”等栏目,每册16页一万字左右。参加编撰工作的有沈玄庐、郑佩刚、陈望道、袁振英、李达、邵力子、陈为人、柯庆施,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笔名“吴廷康”)等。《劳动界》重视同工人群众的联系,在第2、3册用大字刊登《本报欢迎工人投稿》启事,从第3册起设立《读者投稿》专栏,到第19册时已刊登工人来稿30余篇。上海电灯厂工人陈文焕说:“我们同伴的工人都喜欢看你们所办的《劳动界》。从前我们苦恼的工人有话不能讲,有冤无处伸!现在有了你们刊行的《劳动界》,我们苦恼的工人,有话可以讲了,有冤可以伸了,做我们工人的喉舌,救我们工人的明星啊!”(见第5册)第7册《一个工人的宣言》表达觉醒的中国工人的使命说:“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利(厉)害还迅速的一种潮流。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一位印刷所的排字工人在《打破工头制度的商榷》一文中指出:排字每千字3角,但不全归自己,而被工头克扣。他认为不合理的工头制度完全可以打破,成立印刷工会代替,介绍工作由工会负责,劳资争议可由工会调解处理。(第15册)

《劳动界》帮助发起建立了上海机器(1920年11月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工会,最初会员有370余人)、印刷(会员逾1300人)等工会,并指导出版《机器工人》、《友世画报》等工人报刊。1921年1月军阀政府以“煽惑劳动,主张过激”罪名查禁《劳动界》(周刊共出24册),并密令“缉拿惩办”它的主编。

陈独秀的新青年社还曾帮助上海工商友谊会编辑出版《上海伙友》周刊(1920年10月10日在沪创刊,次年1月16日出版第11册后停刊,后曾改名为《伙友报》出版),以店员工人为主要读者对象。陈独秀撰写发刊词,指出店员、工厂矿山和交通事业的工人是“阶级战争底三大军团”,要觉悟到“自己的境遇有新旧改革底必要”;强调刊物的目的是“诉说伙友们现在的苦恼”,“研究伙友们将来的职务”。后来由于该会负责人童理璋坚持改良主义立场,将自第八册起自行接办《上海伙友》,新青年社才与该周刊脱离关系。

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办有《劳动音》和《工人周刊》

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主办的通俗性工人刊物——《劳动音》(32开本周刊)1920年11月在京创刊。邓中夏、罗章龙编辑。初期,无政府主义者黄凌霜、陈德荣也曾参加编辑工作。“我们既要排斥那般不劳动而食的人,以维持我们真正劳动同胞的生活,那末,我们不可不有充足的智识和善良的方法,做我们排斥他们的利器,阶级战争的工具。所以我们出版这个《劳动音》,来阐明真理,增进一般劳动同胞的智识,研究些方法,以指导一般劳动同胞的进行。”创刊号发表邓中夏(署名“心美”)写的《我们为什么要出版这个〈劳动音〉呢?》,称周刊还要“记述世界劳动者的运动状况,以促进国内劳动同胞的团结,及与世界劳动者携手,共同去干社会改造的事情”。

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劳动音》反映中国工人的痛苦生活,报道罢工运动,结合具体事实通俗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号召工人组织起来进行斗争。第1册用触目惊心的标题:《几十分钟内死工人五六百》、《矿局年利八倍于资本,然而工人一命只值六十元》,详尽报道当年10月唐山煤矿发生的瓦斯爆炸惨案,揭露帝国主义者残酷剥削和压迫中国工人的罪恶事实。第5册用大部分篇幅报道南京一万多机织工人捣毁省议会痛打议员的事件,并发表评论一面揭示事件的经济根源,赞扬工人的大无畏精神;一面揭露工人被资本家利用的黑幕,指导工人正确的斗争方法。《劳动音》主要发行于长辛店、南口等工人聚集地区,每册约销2000份。1920年12月遭北洋政府查禁,仅出版了5册。后曾改名《仁声》出版,不久停刊。

1920年11月中共北京支部成立后,创办了《工人周刊》,主编是罗章龙。该刊大力提倡工人组织起来,开展维护工人阶级自身利益的斗争,“办得很有精神”,出版后迅速行销北方各地,每册销售量有几千份,最多时有两万多份。北京支部还出版了《工人的胜利》、《五月一日》以及其他小册子及传单,运用问答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宣传工人劳动创造伟大世界的真理,启发工人们的阶级觉悟。

广州的《劳动者》用浅白的文字宣传劳工神圣

创办于1920年10月3日的《劳动者》周刊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后,苏俄政府派赴广州的代表米涅尔、别斯林和广州的无政府主义者梁冰弦、刘石心等为宣传社会主义和开展工人运动而发起出版的刊物。梁冰弦、刘石心、黄凌霜负责编辑,梁一余负责印刷、发行,经济上由梁冰弦主持。发刊词《劳动者呵!》描述了劳动者的生活景况和所受的种种困苦,提出应该把工人组织起来,改进生活景况,改革生产制度,指出这是做工人自救的唯一途径。为达此目的,认为“印书出报,也许是许多办法当中的一件办法。这是我们出版的唯一原因”。

该刊用浅白的文字宣传劳工神圣,号召工人团结起来组织工会,反对资本家的压迫。《劳动者》在二、四、五、六册上连载了实际上是《国际歌》不准确译文的《劳动歌》,这是已知的最早的《国际歌》中译文。

由于该刊由无政府主义者主持编辑,散布了不少无政府主义思想,对工人有不良影响。其对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宣传不够。尽管如此,《劳动者》在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工人的阶级觉悟,教育工人团结起来开展罢工斗争等方面还是起了积极作用。1921年春无政府主义者退出了共产党,《劳动者》亦在当年1月停刊。

促劳动者觉悟,向光明路的《济南劳动周刊》

1921年春,王尽美、邓恩铭建立了济南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还有王翔千、王象午、王复元等。为了启发工人觉悟,推动济南地区工人运动的开展,王翔千、王尽美、王复元等创办了劳动周刊社,并于1921年5月1日出版了第一册《济南劳动周刊》。主编王翔千。该刊在创刊宣言中宣布:“我们出这周刊为的是促一般劳动者的觉悟,好向光明的路上去寻人的生活。”我们的方针有三条,即增进劳动者的智识,提高劳动者的地位和改造劳动者的生活。体现了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在工人当中的工作成绩,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会运动的进一步结合。

《济南劳动周刊》创刊之初,多在学生中发行,后来王尽美等考虑到办刊目的主要是为了教育工人阶级,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就把周刊直接送给大槐树机厂、溥益糖厂、鲁丰纱厂及小清河码头的工人阅览。作为山东第一份工人报刊,它对山东革命高潮的到来和济南地区工人运动的兴起,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津浦铁路大槐树机厂工运的开展更是起到了指导与推动作用。1922年春,终因和大东日报馆关系出现问题及经济困难,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对外联络劳动界同仁、交换知识、联络感情的纯粹机关——《济南劳动周刊》被迫停刊。

猜你喜欢
共产党济南劳动者
共产党为人民百年千年万年
共产党是好琴手
共产党一心为中国
致敬劳动者
劳动者
十谢共产党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在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