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仿真造口体验改善造口术后老年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并发症的效果

2020-09-21 07:18窦欣宇朱守林周晓敏董志娟瞿小龙
军事护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肠造口造口口袋

窦欣宇,朱守林,周晓敏,董志娟,瞿小龙

(1.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2.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伤口造口门诊)

结直肠癌是我国高发的一种恶性肿瘤,永久性结肠造口是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后解决患者排泄问题的出口,将伴随患者至人生的终点,又称“人工肛门”[1]。老年造口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多存在年老体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问题,术后造口多需要家人或护工护理,增加了家庭和社会负担,同时患者因为不能自理造口,会产生心理挫败感而不利于康复,容易出现造口并发症而降低生活质量[2]。提高老年患者术后造口自我护理能力,降低造口并发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根据老年患者特点探索提高造口自我护理能力的新方法,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便利抽样法选取连云港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拟行永久性肠造口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60岁,性别不限;(2)确诊为结直肠癌,拟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和永久性肠造口手术;(3)无意识障碍或老年痴呆;(4)有正常的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5)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有正常的学习、交流能力;(6)患者自愿加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生命体征不稳定;(2)有多项慢性病或合并症影响术后康复;(3)有精神病史者。

1.2 方法

1.2.1 随机分组方法 由计算机产生随机序列号,将受试者序号装入不透光信封,按照患者入组顺序打开信封,实施随机分组和分配隐藏。采用单盲设计,即患者被告知需要实施造口手术和术前教育,但不告知具体内容和方法,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在不同示教室接受教育和指导。存在样本污染可能时,由办公班护士将确定入组的研究对象及时进行床位调整避免样本污染。 本研究共纳入拟行永久性肠造口的患者120例,其中男94例、女26例;年龄60~83岁,平均(69.74±4.35)岁;学历:大学及以上17例、中学55例、小学48例。随访过程中,观察组脱落6例,对照组脱落4例,脱落率分别为10.00%和6.67%,最终观察组纳入54例,对照组纳入5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自我自理能力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

1.2.2 对照组 术前对造口定位后,在定位处粘贴造口袋,连续佩戴3 d。术后第1天由经过培训的专职护士示范更换造口袋的方法,讲解造口护理知识、识别造口及其周围并发症;术后4~6 d由患者自行造口护理,专职护士在旁观察和纠正患者造口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告知注意事项,讲解造口和造口旁并发症预防的护理操作要领。出院指导:给予患者造口护理知识指导,登记患者联系方式,制定每月1次造口护理门诊随访计划,共随访6个月,指导患者造口异常时至造口护理门诊就诊。

1.2.3 观察组 术前采用佩戴仿真造口,结合面对面指导介绍疾病及肠造口相关知识,发放造口护理手册和播放造口护理流程视频,研究者术前3 d按照国际标准方法进行造口术前定位[3],在造口定位处粘贴仿真造口(Silgel®612 A/B,丹麦生产)模型,通过仿真造口模型模拟患者手术后状态,研究者每日指导患者造口护理、粘贴造口袋和佩戴造口袋,造口袋内装满1/3水,患者手术前住院期间体验走路、慢跑、爬楼梯、下蹲等日常活动和睡觉时的感受,并进行造口袋更换练习,询问患者感受,强化教育、指导。术后护理同对照组。

1.2.4 观察指标 (1)造口和造口旁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每月造口门诊随访时,由造口治疗师按照国际造口指南标准[4]评价并发症(造口脱垂、造口狭窄、造口旁疝、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情况,并询问发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数/入组例数×100%。(2)自我护理能力:采用Kearney等[5]根据Orem理论编制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等4个维度,共43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其中11个条目为反向评分。总分为0~172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好。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7,重测信度为0.79。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直肠癌造口术后3、6个月造口及造口旁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术后3个月,观察组有1例(1.85%)造口周围皮炎,对照组有4例(7.14%)造口周围皮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6,P=0.382)。术后6个月,观察组造口脱垂1例(1.85%)、造口狭窄2例(3.70%),对照组造口脱垂3例(5.36%)、造口狭窄4例(7.14%)、造口旁疝1例(1.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8,P<0.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造口自我护理能力的比较 结果显示,术后内3、6个月,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的比较分)

3 讨论

3.1 仿真造口体验能改善老年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拟行肠造口的老年患者术前佩戴仿真造口,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分析原因可能是术前通过仿真造口佩戴体验后,增加了老年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通过学习造口袋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感受造口位置并适当调整,提高了患者术后造口的适应性和接受度,从而提高了其自我护理能力。这与栾冬云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

3.2 仿真造口体验能降低老年造口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均以造口周围皮炎为主;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并发症均以造口脱垂、造口狭窄为主,对照组发生率为14.29%,而观察组为5.56%,分析原因主要与仿真造口体验使患者提前感受了造口对正常生活的影响,术前已了解粘贴造口袋和佩戴造口袋的方法,并学习将造口护理融入日常生活,提高了患者造口的接受度有关。这一结果与张红彬等[7]研究一致。这可能是经过仿真造口体验后,患者的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得到提升、掌握造口护理相关知识及并发症识别能力增强有关。张贞丽等[8]的研究表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后,较好地掌握造口护理的相关知识和并发症预防的技巧,能更好进行造口周围皮肤的护理以及造口袋的携带和更换,从而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两组实施的干预措施均为因研究需要而专门设计,因样本量受限,今后需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探索,以进一步验证术前仿真造口体验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

综上所述,手术前仿真造口体验有助于提高老年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降低造口及造口旁并发症,从而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是值得尝试的一种造口护理新方法。

猜你喜欢
肠造口造口口袋
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多功能肠造口栓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浪漫口袋
神秘烟口袋
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体会
借口袋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会喝酒的大口袋
肠造口护理中奥瑞姆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