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初任教师入职教育采用同伴小组指导模式

2020-09-21 08:51
中小学德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育观芬兰同伴

芬兰社会的教育观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找到适宜儿童发展的环境和方法,提供差异性教学,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与此相应,芬兰的教师观认为教师需要培养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以帮助他们在面对学生时可以做出适合每个孩子的合理决定。在教育观和教师观指引下,芬蘭采用同伴小组指导的模式将教师入职教育置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连续体上,有效整合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促成了默会知识的表达和合作文化的形成。

一学年的同伴小组指导共分为“小组形成-风暴阶段-一致化阶段-结束阶段”四个阶段。首先,小组形成阶段。目标是确定小组活动框架,包括小组目标、基本原则以及保密条款,并熟悉彼此。这一阶段的主要挑战是目标定位和成员彼此熟悉。风暴阶段,小组需要形成一个有效整体,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解决冲突。经历了第二阶段,小组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化和范式。本阶段需要保持小组的集体性与和谐性,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探讨。最后,结束阶段。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了很多主题,已建立彼此信任。同伴小组指导的路径为非正式教育形式与主题深度理解相融合。同伴小组指导以对话和讨论为主要活动形式,讨论主题涉及初任教师在学校和课堂中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并采用以同伴对话和合作反思为要素的实践模式。参与各方通过平等对话,交流观点,合作反思,共同进行知识建构,成为一个发展、合作、互惠的专业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0年第8期)

猜你喜欢
教育观芬兰同伴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基于“学为中心”教育观的“5.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探索及反思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芬兰将迎独立100周年 邻国挪威考虑“割让”山峰作贺礼
芬兰纸与纸板五年连减
落地
教育观形成的一般过程
大象无形 芬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