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文化价值的构建研究

2020-09-21 08:51汤克文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5期

汤克文

摘 要:城市文化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类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艺术审美、价值取向的总和,是公共艺术设计的基础与核心,为艺术创作实践提供了灵感,而公共艺术设计则具有塑造城市品牌形象、宣扬城市文化的功能,很好地反映了城市文化、城市生活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文化价值,应优化公共艺术设计方案,注意公共艺术品主题和内容选择,注意公共艺术品的视觉表现效果,注意公共艺术品的体量与尺度,注意公共艺术品的材料与色彩。

关键词:公共艺术设计;城市文化价值;城市精神

注:本文系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重大课题项目“大运河文化带常州段村镇聚落公共艺术设计研究”(19CZDYH-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实体建设框架逐步完善,在此物质基础上构建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文艺术环境是城市建设的一大重任。在这一背景下,城市公共艺术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一种以人为核心,依托于城市公共空间,采取空间、结构、造型、色彩、功能等多种设计形式所设计出来的公共性艺术作品,它集中反映了城市环境所展现出来的民主、自由、开放、共享的人文理念与价值观念,是一种艺术性、可视化的综合创作实践。公共艺术设计初始目的为美化城市环境,随着这类创作活动的发展,公共艺术成为了承载城市历史文化、社会生活、自然生态等物质记忆与精神内涵的载体[1]。

一、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文化价值的

相关性分析

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是在特定城市文化环境中产生、发展的。这意味着城市的历史、地域、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共艺术的基本面貌。城市作为人类集中活动的场所,其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语言文化的发展、社会观念的转变、外来文化的引进等历史活动,被刻画在各个角落,体现在方方面面。公共艺术设计作为记录城市重大事件、纪念城市重要人物的艺术活动形式,其作品很好地反映了城市文化、城市生活的变化,比如南京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山东的沂蒙纪念广场以及天津的天津抗震纪念碑等,这些极具地域性和历史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就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发展进程,反映了城市的时代精神风貌[2]。历史是城市不可磨灭的记忆,也是公共艺术设计的基础,脱离历史文化的公共艺术设计,将失去公共艺术特征。

城市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文化合集,是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类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艺术审美、价值取向的总和。为了更好地留存城市的记忆,应该做好对城市公共艺术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保留城市文化的根基,推动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公共艺术设计具有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的职能,记录着城市当前生活形态与风俗习惯,在创作过程中,应该基于城市历史文化及流行文化,展开现代化艺术创作。这样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将成为城市的地标性设施,比如深圳的《孺子牛》、珠海的《漁女》等雕塑作品,就很好地传承了城市的历史文化,体现了城市的地域特征,达到了公共艺术塑造城市品牌形象、宣扬城市文化的目的。而深圳的公共雕塑作品《深圳人的一天》,上面雕刻着深圳某天的天气情况、空气质量、蔬菜价格、股市行情等社会信息,将这一天定格,成为了人们了解这个城市的指南针,成为了当地人内心的一种美好记忆,引发了人们对于这个城市人文环境、生存环境、居住环境的思考[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对我国各个城市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城市的地域性、历史性特征受到影响,城市文化建设面临困境。城市经济水平虽然提升,但是具有城市个性化特征的城市标志越来越少。没有目标地发展城市,无目的地展开公共艺术创作,是对城市社会资源、人力资源及财政资源的一种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就更要关注公共艺术设计在打造个性化城市中的作用,深化公共艺术中的城市文化内涵与精神,形成当代城市空间文化建设的精神自觉。

二、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文化价值的构建

为了推动城市文化构建,必须基于城市的历史及未来,展开公共艺术设计,以更具有人文性、艺术性的设计作品来展现出城市的文化内涵与品质。

(一)城市公共艺术品主题和内容选择

公共艺术设计具有塑造城市品牌形象的功能,在选择创作主题时,必须关注城市的历史文化与当前精神面貌,选择与城市地域、历史特征相契合的主题。这类公共艺术品的表现形式一般都是雕塑、主题公园等具有纪念意义的作品,比如北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采取了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设计方式,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艰难过程,凸显了北京作为一国之都的战略地位。再比如武汉的武昌首义文化公园,以辛亥革命为创作主题,彰显了武汉人民敢于斗争、不畏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而且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园区进行了升级改造,打造了连通蛇山、紫阳湖的旅游路线,将城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在一起,给游客们递出了一张具有武汉特色的公共艺术名片[4]。

(二)城市公共艺术品的视觉表现效果

公共艺术设计具有公共性、多元性特征,创作而成的公共艺术品,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作为一种可视化的艺术品,在进行公共艺术设计时,必须基于城市整体面貌,合理设计其空间形式,选择合适的构造材料,以产生合乎城市文化特征的视觉表现效果。公共艺术设计作品相当于城市的“介绍信”,为了推动城市旅游发展,应该基于游客角度合理展开设计。

(三)城市公共艺术品的体量与尺度

公共艺术设计服务于城市面貌,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除了强调艺术创作的个性化特征外,还必须保证公共艺术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和统一性,而作品尺寸的大小正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要素。通常情况下,视线开阔的地带适宜设计尺寸较大的公共艺术品,比如四川的乐山大佛、里约热内卢的基督像,这些原有宗教性雕像随着时间和历史演化成如今的公共艺术作品,在群山环境中也能显现出独特的气势。而在城市的街道、公园中,则应该建立一些体量相对较小的公共艺术品,比如武汉江汉路步行街就建设了《卖热干面的老人》这种小规格雕塑,给人以亲切、朴实的观感,充分展现了武汉的市民文化。

(四)城市公共艺术品的材料与色彩

在城市中,大部分的公共艺术品都设置于露天环境,遭受着风吹、雨打、日晒,其外观容易发生变化。而公共艺术品作为城市文化的象征,必须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出城市文化发展的历程,因此,在进行公共艺术设计时,应该优选艺术品的材料与色彩,根据艺术创作主题,选择耐腐蚀、艺术表现力强、持久性强的色彩和材料。石材的持久性较好,一些保存至今的历史建筑物,比如埃及金字塔、希腊帕特农神庙都是以石质材料建造的。不过,当前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原材料趋于多元化,在公共艺术设计中可选用的材料也越来越多,合金、不锈钢、混凝土、陶制品、玻璃纤维等新材料都是当前公共艺术设计中常用的。

公共藝术与城市是一个共生体,城市为公共艺术设计提供了空间和平台,而公共艺术设计则展现了城市精神与城市文化,实现了城市文化这种虚拟物质的实体化转换过程。公共艺术设计的典型特征为公共性,它融合了环境学、人类学、社会学、工程学、生态学等多门学科,将艺术和社会连接在一起。在公共艺术设计中,城市为其提供依托,城市文化为其带来创作灵感,而所设计出来的作品延续了城市的人文精神,为优秀城市文化要素传承提供了载体,在城市品牌形象塑造及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结合城市规划及城市建筑环境展开公共艺术设计,有利于公共艺术设计及城市文化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馥.海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淮官话保护与传承的意义研究:以推动连云港申请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为例[J].智库时代,2020(14):154-155.

[2]戎彦.主流媒体城市特色文化传播与形象建构:基于浙江卫视杭甬新闻报道的研究[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20(3):46-48.

[3]王昕,庄家瑶.城市空间体验方式探索:以建筑学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城市文化传播之可能途径[J].建筑与文化,2020(3):152-153.

[4]王鸿,高淑美.特色文化元素在中小型城市形象提升设计中的应用:以“养生·平凉”为例[J].新西部,2020(6):49.

[5]陈雅男,李薇,刘印梅.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之于城市文化建构:公共空间设计专辑[J].现代装饰,2020(2):23.

作者单位:

常州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