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首都学校体育现代化的“一校一品” 体育教学改革理论(七):精准与强健

2020-09-22 08:42毛振明查萍张福良尤宝民张宏丁天翠
体育教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精准

毛振明?查萍?张福良?尤宝民?张宏?丁天翠

摘  要:北京市“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项目自2016年开始启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分析了国家各类文件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要求,重点分析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的要求。提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完善与发展需要“三精准”的工作,实现学生体质的大幅度大面积提升更需要“三精准”理论与方略,本文还提出“一校一品”课题“三精准”的工作思路与方法理论。

关键词:首都学校体育现代化;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精准;强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8-00-04

“一校一品”课题中有一个很亮眼也特具创新性的工作——“学生体质提升‘三精准工程”,这个理论一提出,立即得到了广泛的呼应和赞许,现在北京和全国开展这方面工作的学校已经有了一百余所。有更多的校长和教师在问:你们所说的“学生体质提升‘三精准工程”是怎么一件事?“三精准”的概念、内涵、工作都是怎样的?它与我们以往的学生体质增强工作有哪些本质不同?创新之处在哪里?其特殊的意义在哪里?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和解答。

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实现达标优秀率25%的目标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其中第六章“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第四节中提出,到2030年全国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达标优秀率要达到25%以上,这是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硬性要求和可量化评价标准。40年来,受应试教育倾向、城市化进程、独生子女政策等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受到轻视,体育课程受到挤压,中国学生的体质不断下滑,速度、力量、耐力素质下降,小眼镜、小胖墩逐年增加,这引起了国家的忧虑和重视,国家连续发文件要求大力增强学生体质(表1)。

可以看出:《纲要》提出的“《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的目标是各个文件中最为清晰的目标。它没有像中央7号文件那样提出“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的含混目标,并且要求是“优秀率25%”,这些都是在以前的国家文件中没有见过的,表明了国家增强学生体质的坚定决心。

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完善与发展需要“三精准”的工作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脱胎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脱胎于《劳卫制》,一次次变化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使得这个国家的体育制度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本身的诸多问题也日益突出,其效度和信度不断受到质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面临着若干机制正在减弱。

(一)动力激励性减弱

《劳卫制》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产生和发展于与现在完全不同的时代里,当时的社会形势、青少年的精神面貌、体育运动的魅力、集体锻炼的环境以及比学赶帮超的氛围都与当前社会无法同日而语,《劳卫制》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一个证书、班里一次评比、班主任的一个要求都足以唤起学生积极进行达标锻炼的热情,而今日,这些“动力激励性”已大大减弱,几近失效。

(二)诚信可评性减弱

《劳卫制》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都有“学校上报自测的数据让领导评价自己”的逻辑死结。在《劳卫制》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时代,学校尚可进行“以诚信为基础”的评价,但随着应试教育强化和体育达标的被轻视,达标数据的诚信也被逐渐压垮,假测试(或不测试)、假数据开始大量出现,甚至出现“立定跳远达4.2米”的神成绩,有了“我校数据差是因为我们是真的”的基层话语,体育界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標准》的达标数据的基本信任逐渐消失。

(三)指标精度性减弱

国家的体育制度具有“适应全国的通用性”要求,从设定测试项目起,就以“百分百通用可行”为基准。由于《劳卫制》是面向学生个体锻炼的,因此项目较多且具有选择性,而随着《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地区和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评价”的意义越来越强,“适应全国各地测试条件”成为必需,测试项目越来越简便、集约,但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测量精度也随之下降,典型的例子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诸多年龄段连上肢力量的测试指标都没有。

(四)问题指向性减弱

当前中国学生的体质健康既面临着“传统性的体质健康问题”,如速度、力量、耐力、营养不良等,也面临着越来越多“非传统性体质健康问题”,如感统失调、体成分、骨密度、平衡力、灵敏度、身体畸形以及越来越多的近视眼和肥胖等,但由于国家体育标准“须适应全国各地测试条件”的客观约束性,现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针对学生身体健康新问题的测量、分析、评价与干预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五)对象针对性减弱

在“给谁看、给谁用、激励谁”方面,《劳卫制》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基本上是给学生用,给班主任、辅导员们看,激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但是到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越发成为给政府和校长看,告诫他们是“第一责任人”,激励他们重视体育;而此时作为锻炼主体的学生反而淡出,甚至许多学生完成达标测试后连自己的成绩都不知道,可能也无须知道,当然,班主任和辅导员更不知道,或许也不希望他们知道。

(六)评价功用性减弱

以往的各个标准都是基于形态、机能、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单项评价”相加的“综合评价”,是通过“单项评价”看问题、“综合评价”做评价的方式。其实对于学生体质提升来说,单项成绩比综合成绩更能看到身体短板和锻炼重点所在,但当《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逐渐失去“学生个体需要”的情况下,“达标总分”及“各地区和学校的达标率”更受关注,反而学生究竟是力量差,还是速度差、耐力差等倒没有多少人去关心了。

(七)工作促进性减弱

无论怎样的标准,都要促进学校体育的工作,在《劳卫制》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时,是学生自己去积极锻炼,当他们需要时间、场地和设施时,学校就被学生们推着去做工作。但如今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已大不如前时,是学校哄着学生,变着花样引诱着学生去锻炼,所以体育改革一直在兴趣化、趣味化、多样化、游戏化、温情化上下功夫和打转转,学校体育改革理念和招数不可谓不多,但学生大幅度大面积体质提升的经验却不多,大多数的学校体育与课程教学改革都只说过程,不说结果,更不说体质提升的具体数据,这是不是可视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方面的机能失效呢?

综上所述,脱胎于《劳卫制》,经过《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进化与发展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面临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新的要求,面临着自身在精准测量、分析和干预学生体质的新使命,但其自身的功能和作用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在学生体质精准测量、精准分析和精准干预的视野下开发新工具、新评价、新机制,以促进中国学生体质的提升。

三、实现学生体质的大幅度大面积提升更需要“三精准”理论与方略

面对“中国学生体质连续30多年下降”的不良局面,党和国家下发了无数文件,采取了许多措施加以督导提升,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想了许多的方法提升学生体质,但是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学生体质的好经验和“特效药”始终不多(笔者可以想到的案例似乎只有密云的长跑)。究其原因,除了应试教育和运动安全的严重干扰之外,提升学生体质的工作不够精准,与同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扶贫工作很相像。

(一)学生体质测量不精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运行机制上存在着“自己测、自己报、评自己”的逻辑死结,由此造成松度测量、多次测量甚至不测量而虚报成绩和捏造成绩的现象,造成了国家管理监督失控,也造成学校自我激励机制丧失,更不能通过测试发现学生体质问题。

2.由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标准,更加关注全国基本测量条件,测量指标也要精简到最低限度,这导致“全国各地学校用一套测量指标来面对不同地区学生体质问题并提出提升要求”的测量不精准、发现问题不精准的状况。

3.当前的达标测试是由“劳卫制”和“锻炼标准”而来,从原始的目标和制度传统就一直以“体形”“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为主要测量指标,缺乏健康类的测量指标,而这些健康类的指标则更多地反映学生的身体问题,而且随着医学和测量工具的进步,健康性的测试越来越精准便利,可使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更科学更全面。

(二)学生体质分析不精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不尽真实的数据难以形成有意义的分析,精准更无从谈起

首先,不真实、不正确、不精准的测量难以为精准的分析奠定基础,精准的分析就更加无从谈起,依据不真实的测量数据进行的分析对学生体质提升没有任何指导意义,反而会加剧假测量、假数据的进一步泛滥,这也是“学生体质明显在下滑,而学生体质数据在不断攀升”背后的缘由。

2.学生体质的分析缺乏必要的公知性和共享性

在当前学生体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形势下,许多学校校长在年底都会拿到一个本校学生抽测统测结果以及学校的排名情况,而学生体质健康的其他几个“利益攸关方”“责任攸关方”和“获益攸关方”即年级主任、班主任、体育教师、家长和学生本人却对此结果一无所知,当然,这样的分析也就不会成为他们的工作努力方向和动力源泉。

3.学生体质的分析缺乏问题指向性和警示性

学生体质分析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要对相关的不良趋势进行及时的“警示”,以时时警示相关责任攸关方和工作攸关方有关问题的出现,如各个年级和各个班级中有哪些学生的体质出现明显下降、出现短期内连续降级或者逼近不及格成绩等,如果不具有这样的警示性,体质的分析就失去了重要的价值。而现在的分析几乎没有如此“警示机制”。

4.学生体質的分析缺乏细致性和深入性

当前绝大多数的学生体质分析仅仅停留在全校或各个年级学生的优秀率、良好率、达标率、不及格率等方面,而缺乏更加精准的分析,如各个素质分项的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和不及格率分析以及各年级的体质“雷达图”、各班级的体质“雷达图”、每个学生的体质“雷达图”、学生与班级和年级体质“雷达图”的比较等更加细致的信息,以便加大数据分析的有效性。

5.学生体质的分析缺乏分层性和发展聚焦性

学生体质的问题分析要有更加精准的针对性,要对学生的人群进行更加精准的层次性分析,而当前达标分析却较为泛泛,缺乏诸如瞄准及格进行努力的以及保证不落到不及格的“准及格人群”的筛选,相关的还有“准良好”“准优秀”等,而当前的达标分析却没有这样的思路。

(三)学生体质干预不精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各自的问题”和“统一的锻炼”的矛盾

学生体质的问题既是整体的问题,更是每个学生的个体问题,但在过去的学校体育工作中,不但对于学生体质整体问题的针对性不足,而且对于每个学生的个体问题更是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让柔韧差的练速度、力量差的练耐力、耐力差的练柔韧”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学生体质的提升缺乏了锻炼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2.“学校内锻炼”和“家庭内锻炼”脱节

学生体质的提升只靠学校的大课间和体育课远远不够,需要学生在家庭和校外的锻炼补充、配合,而当前学生体质的干预基本上没有家庭、校外体育锻炼的配合,更没有针对学生家庭锻炼内容与方法的指导,可以说是基本放弃了学生体质提升的一个重要阵地,当然这样的学生体质提升也就缺乏了锻炼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3.“敏感期锻炼”和“课内外锻炼”的缺失

学生体质的提升必须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锻炼,而以往的学生体质提升工作则少见这样的安排,学校体育界和基层学校也缺乏依据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窗口期、快速期)设计锻炼方案的研究与实践,此外,将课内外体育相结合,通过各种活动途径(如早操或零点体育、课间操或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或“330工程”、体育社团或代表队训练活动等)统筹进行体质干预的探索也非常少。

四、“一校一品”課题的“三精准”的工作思路与方法理论

(一)精准测量的策略与方法论

要实现对学生体质精准测量,其主要工作是要弥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测量工具、测量指标和测量方式方面的不足,“一校一品”课题组在学生体质精准测量方面的策略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探索多种第三方测试的机制与方法,促进形成“专家顶层设计、第三方测量、第四方统计上报、上级复核并进行评价”的方式。“一校一品”团队现已经承担起众多学校和区域的第三方测量,并根据经验形成科学合理的所谓“第三方测量”。

2.通过促进各个“攸关方”及时分享数据信息,强化对数据的真实性的监督,让有关各个当事人分享数据信息,扩展年级主任和班主任等知晓测试的数据,促进相关利益攸关方积极参与到学生锻炼督促的工作中。

3.帮助地方教育行政逐步建立“国家统一测试+区域专项测试”的“双轨制”测试指标,促进各地的学生体质标准既有共性更具个性,逐步形成具有各地特色的《地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配合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学生体质精准测试。

4.增加科学的健康类指标,促进体质测量全面性。加强健康类和体适能类的测试可以促使学生体质健康的数据更科学、更全面,促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增加反映健康深层次问题的“健康性体适能类指标”,以形成“传统的体能类指标体系+健康性体适能类指标体系”的全新测试指标体系(表2)。

(二)精准分析的策略与方法论

要实现对学生体质精准分析,其主要工作是要推进具有针对性、工作性和警示性的数据分析新体系,“一校一品”课题组在学生体质精准分析方面的策略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加大数据分析的警示性。针对各个攸关方(学生、家长、班主任、体育教师等)的警示作用,促进他们对达标数据的关心,设立“达标总分红色、黄色预警”、“单项分数红色、黄色预警”、“班级内预警”(代表班级内达标末位情况)、“年级内预警”(代表年级内末位情况)、“年龄预警”(代表同龄人末位情况)等各类预警信息以加大数据分析的警示功用。

2.提高数据分析的细致性。针对当前分析仅仅只是停留在学生整体的优秀率、良好率、达标率、不及格率分析的状况,增加各个分项的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和不及格率分析(细致分析各个项目的分布情况)、各年级的体质“雷达图”(代表某年级体质的均衡情况)、各班级的体质“雷达图”(代表某班级体质的均衡情况)、每个学生的体质“雷达图”(代表某学生体质的均衡情况)、学生与班级和年级体质“雷达图”的比较(代表学生与班级、年级体质的均衡对比情况)等细致的信息以加大数据的深入剖析。

3.提高数据分析的分类性。在当前达标分析只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得分成绩视角的基础上,要对“雷达图”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类型进行分析,如分出“全面发展型”(各项素质均好)、“全面欠缺型”(各项素质均有所欠缺)、“全面薄弱型”(各项素质都很薄弱)、“单项短板型”(有一项素质特别差拉了后腿)、“双项短板型”(有两项素质较差形成较大短板)、“极不均衡型”(各项素质好的好、差的差)等类型,增加了不同类型的分析内容,为精准干预做好准备。

4.明确数据分析的聚焦性。当前的达标分析限于通知的功能,而没有对能明确体质提升目标的“边际学生”的分析,如对“准及格”(刚刚及格的、意味着会重返不及格的学生体质情况)的学生情况分析、“接近及格”(意味着加强锻炼可能很快及格)的学生体质情况、“准良好”(意味着可能重回及格)的学生体质情况、“接近良好”(意味着加强锻炼可能很快达到良好)的学生体质情况)等,以此类推,如此可以抓住“边际人群”,也是“关键人群”的信息,以加强干预工作的重点性和精准性。

5.增加数据分析的公知性。要改变当前达标结果只有校长掌握,体育教师和学生部分掌握,而家长、班主任、年级主任基本不掌握或完全不掌握的情况,形成面向校长的全校学生体质分析表、面向学生的本人体质分析表、面向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各个班级体质分析表、面向年级主任的本年级体质分析表、面向家长的某学生体质分析表等,让各“攸关方”都掌握学生体质情况和问题,促进各方齐抓共管学生体质的良好局面。

6.提高数据分析的关联性和规律性。要改变当前达标分析游离问题的不良现状,通过有速度问题学生的“雷达图”分析、有耐力问题学生的“雷达图”分析、有柔韧问题学生的“雷达图”分析、有力量问题学生的“雷达图”分析等,提高体质相关性的科学分析。

(三)精准干预的策略与方法论

要实现对学生体质的精准干预,就要建立学生体质干预工作的平台化、责任性、个性化、实效性、共管性的新体系和新机制,“一校一品”课题组在学生体质精准干预方面的策略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建立基于网络化和大数据的数据分析信息平台。要依托现代网络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建立起学校、家庭、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第三方机构可以共享的学生体质干预平台:校长、班主任、体育教师共同分享学生体质数据分析信息,做好学生体质的精准干预和提升。

2.建立有主体责任的体质干预的学校主战场。学生体质精准提升的主体责任在学校,主体工作人是体育教师,因此要用精准的体质分析以及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督促和指导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大课间、课后“330”以及体育竞赛中进行体质精准提升,确保学生体质干预质量的“基本面”。

3.建立能因材施教进行体质增强的个性化服务平台。通过精准体质分析和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干预方案),促进学生针对自己体质问题,利用锻炼咨询平台,进行有教师指导的、平台提供内容的、有家长参与的、学校进行制度督促和评价的体质锻炼,确保体质干预的“个性化”。

4.建立具有丰富内容和实效方法的体质干预锻炼资源库。要实现具有个性化有实效的体质干预,必须向体育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锻炼内容,其中包括在体育课、课间体育活动、大课间进行身体锻炼的内容,也包括学生可自学的、在家里和社区体育场所可进行锻炼的内容。

5.建立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体质促进集体干预新机制。要实现学生体质的大幅度提高,须有校长、年级主任、班主任、体育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在课堂、课外、校外和家庭的空间和时间共同作用下才能实现,要通过互联网将各个时空相连接,形成各方齐抓共管的局面和长效机制。

6.建立锻炼、卫生、营养、睡眠、安全等综合干预方案。要实现学生体质的大幅度提高,要将体育锻炼与生活卫生、合理营养、足够睡眠、身心安全等相互结合起来,以相互促进、深层次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体质。

五、结语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达标优秀率25%已成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量化性标尺,学生体质的提升工作有了更加明确具体的目标,学校体育工作者必须通过有力有效的体质提升工作,努力实现或提前实现中国中小学生的体质出现大幅度、大面积提升,为此,“一校一品”课题组全面构建了学生体质提升“三精准”理论,并开始了“三精准”的实验工作,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全新的思路和理论,为首都中小学生体质增强做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改革精准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基于SWOT分析的二轮精准备考策略探究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大学体育教学的反思
基于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推衍“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