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生态教育环境

2020-09-23 08:04房慧陈新华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0年9期
关键词:和谐课堂学生

房慧 陈新华

[摘 要] 生态教育是一种关怀生命的教育。它把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发展人作为自己的起点和归宿。强调教育必须关心学生成长,开发学生潜能,关注学生体验,适应学生学习和生活特性。它强调让教育走进学生的生命世界,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得以充实与升华。而课堂作为蕴含微观生态教育环境因子的综合体,对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创设和谐的课堂生态教育环境也就成了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学生;课堂;和谐;生态教育环境

哲学家卢梭在十八世纪就倡导自然教育,强调要从儿童生理与心理特点出发来设计教育。就生态教育理论来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主体,创设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充分开发个体潜能,顺应并促进每个学生自由、充分、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只有各种因素和谐统一,实现“生态平衡”,才能达成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心理生态环境

首先,教室布置要给学生一种和谐和亲切感。教室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布置得不要有压抑感,更不要充斥太多警示标语。因为过多的说教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让学生不敢走进课堂。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受到压抑,会产生逆反心理,容易产生敌视行为。可想而知,学生如果把进课堂当成进法庭,那么课堂教育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作为教室,应该以布置学生自己的作品为主,如学生自己的“名言”,学生的书法绘画作品,学生自己设计的板报、手抄报等,这样学生对教室就会有认同感和亲切感。

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让学生感觉轻松愉快。教师不能高高在上,唯我独尊,而是要面和语善。课堂上不妨来点幽默,调节气氛。从教育心理学来看,愉悦的心理让人对面对的事物会产生渴求的欲望,会对教育者的观点产生认同感。所以,作为从教者要把握时间的度,适當地插入引起学生注意的话题来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第一原动力。同时,教师要能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给学生以直观、生动、趣味、形象的感觉,设置问题要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最后,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一味地寻求正确的结果,而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要注意学生思维想象的过程,哪怕是一瞬间不符合逻辑的想象,都要作为学生的亮点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肯定,而不能因结果相谬予以全盘否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学习中获得乐趣,从学习中得以发展,从学习中得到真知,最终才能把学习当成有趣的和必需的事情来对待,才能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教学的良性循环才能因此而建立起来。

二、为学生创设和谐的人际生态环境

生态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而不是任意地开发。合作学习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对于教学来讲,合作学习的假定是:“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合作学习是将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之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意色彩。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把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学生的位置摆放可设计为马蹄形、圆桌形、T字形、V字形等,为学生提供交际的环境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使生生之间增加了交流、合作、学习机会,生生关系的相互作用成为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即设置了充满温情和友爱的和谐的人际生态环境。学生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由此可以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的均衡达成。这种教学活动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消化课业,发展兴趣的时空条件,也拓宽了交往层次,提高了反馈频率,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气氛,又唤起了学生的表达欲望,激发了学生参与意识;在这种氛围中学习,时时会激起学生的自我意识,唤起他们的责任心,学会为共同的目的而与他人有效地合作;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行为习惯、认识和情感都会根据小组这个“微社会”的需要不断调整、适应,得到积极和谐的发展。这无疑会在保护学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为学生创设和谐的个性生态环境

生态教育认为:学生应当自主地发展,全面地发展,成为他应该成为的那个人。就如冰心所说:“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所以,在这里,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护“生态环境”,挖掘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而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适合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差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要力图缩小学生智力和能力差异,而应促使不同智力和能力的学生,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进一步发展.

首先,要尊重学生。传统上教师对于学生来讲是至高无上的,教师仅仅把学生当成管理对象、受教育对象,有的教师不仅缺少感情和爱心,甚至采用变相体罚等手段来教育学生,还美其名曰:严师出高徒。体罚本身就不尊重学生,更不是素质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怎么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呢?只会破坏学生发展中的生态平衡。生态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尊重学生在思维创造,主动学习等方面的思考。要真正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愉快感,安全感、尊严中生活和学习,才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展现。古今中外,凡教育大家,无不提倡教育的“尊重”思想,尊重,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其次,要开展适合学生个性心理特点的活动,真正贯彻“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教育思想。”作为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来对待全班的每一个学生,设计的问题和布置的作业要有层次,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要根据学科特点,经常组织一些全员参与的实践活动,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崭露头角的机会,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在学生的个性张扬中构建和谐的个性生态平衡,催生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功意识,达到人人进步的课堂生态平衡。

四、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科生态环境

生态教育认为:在生命中,没有什么比自由地成长更幸福,也没有什么比剥夺这种自由成长的权利更大的悲剧。现行的课程结构和内容虽与以前相比注重了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结合,但仍未脱离传统的学科体系,仍注重学科体系的传承性和完备性,没有形成完整意义的涵盖性和交差性,仍需进一步地改进。教师要给学生充分选择的自由,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而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知识全而多,深而精,尤其是中小学课程,更要重视其基础性功能,体现素质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中要明白共性问题和选择性问题,而不能全面探究。在课堂上应借助于学生自身的条件,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让学生快乐地成为自己。大力推行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和完善,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课程领域,也是真正构建和谐学科生态环境的重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通过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使学生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

现行的素质教育理念正是基于“教育生态环境”这一独特的角度提出的,课堂是生态教育环境链上的一个关键环节。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生态教育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他应该成为的那个人,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责任编辑:姜 波)

猜你喜欢
和谐课堂学生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学生写话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