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习设计 提升语文学习力

2020-09-23 08:04刘伟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0年9期
关键词:学习力任务优化

刘伟

[摘 要] 指向学习力的语文课堂以学为本,注重学生的学而不是老师的教,首先应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可操作化,设计突破文本重难点的学习方法,设计怎样让学生投入学习、学会学习的策略。其次将“学习目标”转化成“学习任务”,教师领着学生在情景中带着任务学习,在完成学习任务中获得认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优化;任务;学支架;学习力

在知识信息大爆炸时代,学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一个人具备学习力就具备持续发展的动力,就拥有未来应具备的核心竞争力。语文学习力表现为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立足于语文学科特点,优化学习设计,给予学习支架,拓展学生思维,引发学习力在课堂生长,让课堂焕发生气,就能在语文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一、驱动学习任务,引发学习动力

1.提炼大问题,整合学习任务

一堂课只有短短的40 分钟,我们经常看到老师琐碎肤浅的问题让学生“疲于接招”,看不到他们自主探索的学习乐趣和质量。大问题聚焦文本的核心目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有内在的牵引力,可以将学习任务有机整合。如统编三上《带刺的朋友》一课的教学中,根据课后要求,设置以“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在哪儿呢”为切入点,分两个环节完成学习任务。首先让学生默读关注文中的关键词,提取刺猬偷枣的动作“爬、摇晃、掉、拢、打滚、扎、驮、跑去”,归纳出偷枣步骤:爬上树枝——摇晃树枝——掉下树来——爬地拢枣——打滚扎枣——驮枣逃跑,理清了刺猬偷枣的大致经过,串起来即说出了刺猬是怎样偷枣的。学生不仅学会了检索信息,还学会提炼、归纳、整理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其次,学习任务落到“高明在哪儿呢”,要求学生细读文本,去发现一系列动作前面的修饰语,旁批自己的心得。学生在“读、思、悟、品”中体会刺猬偷枣时的小心翼翼,离开时的果断迅速,理解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最终用生动的词汇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为开头讲述偷枣经过,感受了刺猬的“高明”。整个学习过程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及空间充裕,學生无须被老师牵着走,自身求知的动力增强了。整合课堂学习任务,以大问题统领教学,线索清晰,任务明了,学生紧扣文本一步步深入研读,习得阅读方法,实现能力的提高。

2.聚焦关键能力,驱动学习任务

“概括”是中年级学生的关键阅读能力之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断训练,驱动学习任务,唤醒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于自研、互动中掌握概括的方法。

如统编三下《燕子》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在初读课文后,出示学习任务单:图文对照,小组合作探究梳理文章脉络,初步学习概括。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根据画面找到相应的自然段,初步感受画面与文字的内在联系。小组内积极互动讨论,互相补充,提炼出小标题“燕子休憩、湖面横掠、稻田急飞”,让学生在图文对照中,浮想春天的生活画面,为边读边想象做无痕铺垫。略读课文《不懂就要问》其中一项学习任务“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也可采用“图文对照,分步概括”的方法训练概括能力。显然,有了任务的驱动,学生由被动化为主动,增强学习动力,语文阅读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

二、搭建学习支架,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支架是帮助学生学习的“脚手架”,阅读知识藏在支架里,在教学中搭建适当的学习支架,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辅助学生有效思考,深刻表达,最终习得语言,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1.巧设学习单,比较阅读

“学习单”是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有效载体,为学生呈现易于理解的框架,可帮助学生围绕某一重点或难点内容进行任务式讨论学习、碰撞思维、展示成果。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从容,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以统编三下《剃头大师》为例,结合课后“朗读课文,讨论老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教师可紧扣语文要素,设计如下“学习单”开展合作学习,达成目标的落实。

学生借助“学习单”的提示,找到相应的段落,提取关键语句填入表格,老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截然不同一目了然。接着联系上下文品词析句,理解难懂的语句,感受人物特点。课堂无须老师的过多提问,赋予学生学习主动权,学生更乐于探究、表达,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得言、又得法。这比起纯粹的填鸭式讲解,效果更理想,学生更易于接受。一些群文阅读课,如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在比较阅读中,也常用“学习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本的异同点,多元视角分析、比较、归纳,锻炼阅读思维和阅读能力。

2.巧用示意图,练习复述

示意图是思维导图的一种形式,在统编教材中时有出现。统编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围绕“有趣的故事”编排了四篇长课文,必需落实“复述”这一语文要素。复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搭建记忆、复述故事的支架。借助“示意图”这一支架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把握故事结构,生动复述故事内容,丰富实践。

例如统编三下《漏》是一篇诙谐、有趣的民间故事,内容一波三折。课后习题要求:借助下面的示意图,复述这个故事,这为本课教学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复述《漏》这个故事时,笔者依托示意图进行阶梯式地训练。

第一层次,梳理人物关系,简述故事开头,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这是简单性复述。

第二层次,借助逃跑路线,根据地点的变化复述故事大意,这是概括性复述。

第三层次,出示课后示意图和文字提示,同桌合作复述这个故事,尽量关注细节。

三次复述有梯度,循序渐进,渗透复述方法,搭建有效平台,让学生亲历复述,语言实践中提升能力。

《方帽子店》《枣核》等这些长篇幅的叙事作品,都可以巧用示意图或表格,为学生“搭梯子”,降低难度,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3.巧借插图,引发想象

“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兴奋剂”。课文插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以插图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与课文的联系,引发想象,发展语言。

例如统编三年级上册童话故事《去年的树》里面有两幅插图,一幅是鸟儿站在大树枝上,扇着翅膀,张开嘴巴尽情唱歌给树听,大树则微笑着沉醉在歌声中。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鸟儿和树的动作、神态等,想象他们会说些什么,联想到他们之间真挚的友情,美好的相处时光。另一幅是鸟儿静静地盯着灯火,若有所思,略带忧伤。这幅图内涵丰富,正好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启发想象。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鸟儿的表情和动作,感受鸟儿对大树的不舍与怀念,进入童话故事的情境,体會角色细腻的情感。并结合上下文,抓关键语句想象说话,在辨析中训练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再如,古诗的插图呈现的是整首诗的意境。学生依托画面进入遥远的古代,想象诗人的生活及情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诗意,体会了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三、建立有效评价,激发学习毅力

毅力是学生完成学习的“持久力”,它的作用巨大。学习毅力可以通过课堂评价来影响和激发,使学生保持对语文学习的持久力。笔者在课堂评价中采用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结合的方式。

首先,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持续关注,最重要的是倾听的习惯。台湾李玉贵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倾听,她制定倾听规则“转向发言人,视线跟随,沉稳地听,静静地想,听到最后”,并以这个规则对照评价学生的表现。就是在这样的倾听中,学生学会静心思考,完全进入文本角色,体会了人物的情感。在课堂上可以用有指向性的语言树立倾听的榜样,如:“繁体字‘聼告诉我们,左边耳的下面是王,就是指会听者为王,右边十个目一个心,就是要目视对方,一心一意地听。你做到了,真了不起。”全班全神贯注。久而久之,因为有了互相倾听的习惯,40分钟都能秩序井然,课堂浸润着语言文字的丰富与美感,学生尝到了语文学习的甜头,学生参与越主动,学习就越深入,学习能力就越强。

其次,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设计书面评价。家长是学生最亲近的人,要及时沟通家校评价信息,如采用家校联系卡,每周家长把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课外阅读情况反馈给老师。家校同步,通过“评价——反馈——提高——再评价”的模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毅力,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指向学习力的中年级语文课堂,应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规律,找准切入点,精心设计“学的活动”,以学习任务引发内驱力,借“学习支架”学会阅读方法,凭有效评价唤起兴趣,转化为动力。这样的课堂设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大大提高学习力。

参考文献:

[1]沈立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发展自主学习能力[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3):70-71+91.

[2]顾燕群.巧用任务单,提升学习力——以高年级阅读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19(36):33-35.

[3]钱丰年.趣在伊始,趣在其中——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激发策略探索[J].学周刊,2020(10):109-110.

[4]骈文丽. 搭建学习“支架”发展学生语言——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研究,2018(28):10-13.

[5]陈春燕.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J].学苑教育,2016(7):84.

(责任编辑:吕 研)

猜你喜欢
学习力任务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