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教学中人文性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2020-09-26 11:36李松
文学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初中

李松

内容摘要:现代诗歌是进行人文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施路径。当前现代诗教学中人文性教育的现状,具体表现为:学生主体性缺失、教学方法使用不当、评价机制不合理、教师人文素养缺乏以及价值观的扭曲。就此,文章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开发现代诗歌的人文性内容;完善评价机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 现代诗教学 人文性教育

“诗比别类文学更严谨、更纯粹、更精微, 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1]现代诗歌作为人类精神的瑰宝,对人文性教育有着重要作用。现代诗歌作为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构成,与人文性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人文性教育价值和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人文性教育是立德树人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推进方式,是素质教育向前发展的关键推动力。从而有利于学生个人素养的培育,为国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3]在现代诗歌学习过程中,要牢牢的把握现代诗的抒情性,结合诗歌的“四美”特点,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欣赏趣味并在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4]即人文性教育是从情感的角度对人文知识进行教授,从而培养学习者人文精神的活动。

二.初中现代诗教学中人文性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偏重知识讲解,学习者主体性缺失。在初中现代诗的教学中教师偏重于对知识的讲解,主要表现,其一,在诗歌的教学过程几乎等同于老师的讲解过程,学生缺乏对诗歌自主理解及独立探究诗歌的机会,形成学习主体性的缺失。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老师在讲解诗歌时很难与学生之间发生思想上的碰撞,使学生兴趣锐减,学习的效果不佳;其二,教材内容等于教学的内容,没有做好以文本为辅助工具来设计教案,将文本作为教学全部。如教师在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通常介绍诗人,齐读诗歌,讲解诗歌内容,理解中心主旨,要求学生背诵全诗。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教师对现代诗的研究不透彻以及备课时间的被挤压造成。

2.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不当。首先,教学形式单一,主要表现在,教师在多媒体的使用和黑板的使用上,全程不是使用多媒体或黑板。二者使用不当,既降低了教学效率,又影响了教学效果。其次,教学方法单一,主要表现,部分老师在进行现代诗歌教学仅使用串讲法,活活地将一篇充满人文性、富含魅力的现代诗肢解得毫无生气。教师忽视朗读法,很少带领学生有情感的朗读,在课上朗读只是简单地重复,仅形成了机械记忆,不能帮助学生理解,束缚学生的思想,阻碍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偏离了语文课程设定以及国家立德树人的目标。

3.评价机制不健全,评价方式不合理。我国教育严重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所学知识通常采用考试的评价方式,评价机制的建设严重不足。学校老师多追求分数,背诵成了现代诗歌的学习重点,对现代诗歌的人文性教育没能发挥作用,不利于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纵观近三年的全国中高考试题,偶尔有填空题,未出现现代诗歌赏析,分值占比较小。以终结性评价为唯一的评价方式,以考试仅以分数作评价标准,很难对学生的人文性学习做出评价。

4.教师人文素养缺乏,忽视学习发展规律。首先,多年前现代诗歌没有纳入语文课程,部分老教师对现代诗不了解,盲目以追求中心思想作为教学目标。其次,教师的现代诗歌的素养和理论缺乏系统地培养,对诗歌的解读的主观随意,没有理论作为工具,对现代诗歌中蕴含的人文情感漠视以及空洞解读,破坏了现代诗文本的人文性。最后,教师未把握学习发展规律,忽视最近发展区,不能利用其做相应的引导,学生处于被动。例如在现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认为学生不能自己去理解和迁移,使其十分被动;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世界有着自己见解,热情纯洁的他们正是写现代诗最佳时期。老师主观看法使学生身上可能性没能得到及时发掘,错过最佳的发展时机,没有顺应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规律。

5.社会一味地追求利益,学校呈现功利化。一方面,社会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追求利益和效率的快餐文化成为一种消费主流,扭曲人们的价值观。反过来影响了学生,造成审美空洞和趣味低下,优美的现代诗无疑是拯救他们审美趣味一剂良药。因此,现代诗的人文性教育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在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下,现代诗的人文性教育几乎淡出语文教学的视野。

三.初中现代诗教学中人文性教育的对策

现代诗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还能推动语文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的发展。针对上述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措施:

1.明确课程目标,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5]因此,改变“师授生受关系”,充分地发挥学生思考的主动性;积极地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和鼓励学习者进行自主探索,改变老师满堂灌。同时老师根据学情,遴选出课堂探究有效问题,发挥教师课堂的引导作用。第二,教师在现代诗教案设计时,知识与技能不是全部,而是应该将课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方法贯穿到教学过程中,熏陶学习者的人文情怀,唤起审美和创新意识,进而向立德树人目标迈步。

2.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合理采用教學方法。在现代诗的人文性教育中,要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就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提高教学的效果,不能生搬硬套,做好灵活的衔接。

第一,朗读法,运用得当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语感,增强对诗歌的理解,感知美的存在,提高文学修养。现代诗歌是抒情的,朗读正好可以将这种情感外化,使读者能够更加的深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流露。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6]老师要积极将学生引入朗读的情景,教授学生朗读方法和技巧,注重读音和轻重缓急,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陶冶和升华。

第二,情境教学法,老师设置具体而可观的情景,将诗歌中的意象和景物带到学生眼前,能够增强学生对诗意理解和提高学习现代诗的兴趣。注意情景教学法使用:第一,要根据最近发展区,了解学习者当下认知程度,设计符合学习者情况的情景,充分地挖掘其潜能;第二,在设计现代诗歌情景内容时,不宜将情景展示的过于具体化,一定要留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经验不同,思考的方式和角度有差异,看到事物的面不同,因此设置情景要给学生留白,才能更透彻地理解现代诗歌中的人文精神。

第三,探究教学法,通过设置有效的问题来做有意义的探究,在过程中使学习者理解所学内容。具体可先从艺术手法上来感受语言艺术魅力,拓展相关的诗来帮助理解所教学的诗,在这探究过程中,教师用“产婆术”进行引导,使学生产生困惑,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地养成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引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巧设问题进行引导,使学生有意义探究。如《祖国啊,我的母親》在教学时,老师可以提问上下文的景物和意象有何不同?有什么明显的感情变化?试着谈谈你自己的看法,然后将讨论小组的答案进行整理,这充分发挥了学生自己的主体性,强化学生对诗歌的认知,体会现代诗带给读者强烈的人文性。

3.采取多种方式评价,发挥评价的合理作用。“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评价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7]就中学现代诗人文性教育而言,需要多个主体参与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评价,体现评价的多元。另外,多采用形成性评价,要对学习者学习的各个环节的表现多角度地评价。例如学习《黄河颂》时,要观察是否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祖国的热爱,学生平时的生活中是否表现对祖国的认同和自信。每个学生形成一个学习情况的档案,多个主体同时参与,既刺激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又发挥了学生主体性,促进评价的客观公正。

4.提高教师的人文性修养,挖掘现代诗的人文性内容。首先,教师要有不断提高自我素养的意识,树人先树己,系统地学习文艺理论和作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再进行现代诗歌人文性的内容开发,才能真正达到立德树人效果。其次,教师应具有钻研教材意识,挖掘现代诗的人文性内容,帮助学生捕捉现代诗歌中的人文内容,鼓励学生去主动感受和迁移,提高其创作能力和自身人文修养。例如上《假如生活欺骗你》时,要注意抒情性,从多个角度去品味其中细腻的情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中所蕴含积极的人生态度。忽视内容挖掘,教学则会变得空洞,阻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最后,教师积极参加一些人文性质的活动,如读书会、诗歌朗诵等。不仅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还可以增长阅历。通过积累教师自身人文素养,使其在开展现代诗歌人文性教学时更加的轻松。

5.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融入日常的教学之中。第一,展现现代诗歌中优秀民族精神,使学生被现代诗歌中的人文性深深吸引,产生浓厚兴趣。如教授《黄河颂》时,其中蕴含勇敢无畏民族精神和坚持革命时代精神,通过真切的历史资料,给学习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的学习动力;使其能够深刻地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形成正确的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审美和价值趣味。第二,教育部出台相关规定,组织学校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及课程标准学习,充分地理解国家对学生的培育目标,使将其充分地融入在教师日常教学之中,渐渐地形成学生正确的三观,推进现代诗的人文性教育发展,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诗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2.

[2]习近平.决胜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3][5][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齐开.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2):67.

[5]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01.

(作者单位:喀什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初中
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
浅谈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与实践
打造精彩初中英语课堂的措施分析
如何提高学生思品课学习内驱动力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