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湟地区民间祭祀活动中看家风民俗

2020-09-26 11:59韩峙邦
群文天地 2020年5期
关键词:家教长辈家风

韩峙邦

近年来国内各大媒体相继举办了一系列聚焦家风家教的报道、征文和研讨会,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以家风家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

在我省河湟地区,每年农历二月至清明节这段时间流传着一种民间上坟祭祀活动,这一活动通常是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的。看似简单的家族祭祀活动,并不是以上坟为主,其核心是一次家族的聚会。它不仅包含了联系、沟通、交流感情、增进情谊等内容,也孕育着丰富的家风家教内容,潜移默化地传递着一种正能量。

就拿实惠沟地区的祭祀活动来说,一般程序是:首先在第一年的祭祀活动时由家族的长辈们推选出次年家族祭祀活动的会首,①一般有一至两户人家承担,负责来年祭祀活动的准备及组织。祭祀活动通常分为两步:1、上午9点,家族全体成员到祖坟进行烧纸祭祖活动;2、约11点左右,所有家族成员在会首家集合,在方桌上摆上祭祀贡品,中间摆放族谱(即家谱)。家族中所有人按辈分一行行排好,面对祖谱行三跪九叩之礼,然后由家族中的长辈向晚辈们讲解家族史。内容包括:历代先祖中有哪些做官为国理政、有几位通过科举制度考取功名;近年来有谁家的孩子考取了名牌大学,为家族争得了荣誉;向年轻一代人提出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要求等。祭拜活动结束后,将家族中一年来亡故的老人情况记入家谱;对一年来新出生孩子的姓名、出生年月等按辈分进行登记,使家族中一年来的变化情况有一个完整的记录。然后家族成员不论男女老少全部聚集在会首家中聚餐,席间晚辈代表逐一给长辈敬酒,同辈间推杯换盏、交流感情。看似一场祭祀活动,实际是一次家族史的教育活动。

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有机统一,是中华民族在辉煌发展史中凝聚的价值取向。家国情怀,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精忠报国等家风代代相传。传承下来的家风家教,已经融入每个中国人的血脉当中。每个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学习的过程,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在成长经历中的影响。家庭教育不是说教,家风家教大多是普普通通的言行,却能在日常生活中影响每个人的心灵。这一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通过言传身教让每个人刻骨铭心,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家风和家教是中国人最切身的文化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富滋养。正是有了家风这样的微观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变得更加具体、鲜活,更能实现从精神层面的“深入”到具体行动的“浅出”。可以说,家风家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和具体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冷冰冰的说教,而是贴近每个人、带着温度、生动活泼的精神追求。家风不仅是价值、伦理层面的宏观问题,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举止息息相关。家风家教从历史走来,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道德感召力,让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启示。我们感念祖先留给我们的深厚家风,我们也要在新时代不断发扬中华民族的家国精神。

注释:

①会首:即家族聚会的组织者。

(作者單位:青海省文化艺术职业学校)

猜你喜欢
家教长辈家风
家教有法
家教“漫”镜头
《弟子规》小绘本
《弟子规》小绘本
家教“漫”镜头
家教“漫”镜头
家风伴我成长
当好廉内助,树立好家风等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