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探讨

2020-09-29 08:47卉,刘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科实验室学科

苏 卉,刘 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随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高质量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提升。而新文科理念的提出对公共管理类专业发展提出了挑战,促使公共管理类专业进行转型,融入多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专业实践技能的提升。

近年来,为了促进高校转型发展、推动专业优化升级、培养应用型人才,公共管理类专业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部分人主张对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如李碧霄、李泽荃提出学习英美国家公共管理学科体系,从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实践课程安排、专业指导4个方面对我国公共管理学科进行改革[1]。孟艳春、任皓臻主张通过实行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2]。成欣欣主张将研究性教学思想引入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中去[3]。另有一部分人主张建设专业实验室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如谢安建、王礼贵认为高校应用型文科实验室建设对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发展人文学科及促进高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4]。胡康林、乔健提出了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协同共建模式[5]。邱坤、顾亦然等提出运用信息化技术对文科实验室进行管理[6]。由此可见,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新文科与传统文科相比,强调多学科的交叉、协同发展。本文综合考虑公共管理学科特色及人才培养需求,以新文科为背景探讨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必然性及当前高校公共管理类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实验室为例进行分析,提出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发展路径。

1 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1)公共管理类专业转型发展的需要。公共管理类专业的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等特点决定了公共管理类专业建设实验室、开展实验性教学的必要性,实验室建设是实现公共管理类专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时期,政府和企业对于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转变,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正是目前国内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所欠缺的。在此背景下,公共管理类专业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专业特色和社会实际发展需求,建设专业实验室,把实验教学打造成为公共管理类专业的一大特色,为本专业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专业不断优化升级,促进公共管理类专业的繁荣和创新发展。

(2)学科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公共管理类专业主要是解决社会公共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其课程教学也要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兼具,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地应对社会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美国公共管理类专业开设较早,在课程设置方面强调专业化和实践操作,通过相关的实践课程来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与素质。相比之下,我国高校公共管理学科还停留在以课堂传授为主,缺乏实践支撑,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显著。而新文科建设则对公共管理类专业发展提出了实践性、交叉性的要求,实验室建设正好满足这一要求,通过推进实验教学、案例教学、专业技能教学等措施,更新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是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一大创新。

(3)公共管理类人才能力培养的需要。《公共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公共管理类人才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除了具备基本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应具备思维理解能力、计划能力、应急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2]。因此,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突破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为公共管理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开展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验教学活动,将理论充分应用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积极地参与专业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其应变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逐步缩小与理工科发展的差距,使其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更具优势。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框架见图1。

图1 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框架

2 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数量少,实验设备不足。目前国内高校虽然开设了一些文科实验室,然而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及专业水平的限制,对文科实验室重视程度和建设水平远低于理科实验室。据统计,2015年教育部公布的10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中,文科实验室占比仅10%,其中还不包括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室。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验室设备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进行更新、完善,更好地满足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及国家战略分析的需要。而当前高校公共管理类实验室多是通过自筹、自建的方式获得,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因而在实验场地、环境、设备等方面与理科实验室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2)对外开放程度低。由于高校实验室在专业教学的重要地位,并且实验设备昂贵,高校实验室管理较为严苛,开放程度低,文科实验室也是如此。一方面,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多依托于学院成立,出于对实验设备安全及实验成果保护,其使用对象仅为本专业教师及学生,大大降低了其他相关学科师生对实验室的使用率,不符合新文科的发展理念;另一方面,目前公共管理类文科更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实验室的需求不如理科实验室,实验室仅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每周开放次数有限,学生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进出,课余时间多处于闲置状态,实验室的使用率很低,不利于学生实践意识的养成及实践技能的提升。

(3)专业教学人才缺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用大数据分析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已成为大多数文科实验室的重点项目,尤其是与社会问题密切相关的公共管理专业,而大数据的应用离不开实验设备、计算机系统及软硬件的支撑。然而公共管理类实验室专业人员有限,缺乏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实验教学人员多为本专业的课程教师,主要从事理论知识教学,缺乏实验教学经验,不熟悉实验设备的使用、实践技能的教学及设备的维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易出现操作错误,导致实验设备受损,从而缩短实验设备的使用寿命,阻碍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也不利于实验室的良好运行。

3 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案例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在全国公共管理学科领域位居前列,学科发展实力雄厚,且较早开设专业实验室,侧重于政策性研究,以计算机为载体,通过模拟决策过程、公共决策实训及软件技术训练,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同时也为公共管理学科领域培养了一批实践性、创新性人才。因此,本研究选取最早建设公共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公共政策实验室为案例,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实验室的定位、软硬件、项目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为其他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提供参考。该校公共政策实验室建设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公共政策实验室建设模式

(1)定位明确。2011年该校依托于本校的公共管理学院建设了公共政策实验室进行公共政策研究和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验室通过整合国内外相关组织或机构的学术资源,以可视化数据信息为基础进行多学科、跨学科、超学科或综合学科的科学决策,现已成为国内知名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与公共决策社会服务的项目基地[7]。

(2)软硬件设施齐全。 实验室拥有囯内领先的沉浸式、八通道、无缝拼接的三维环形背投显示系统,结合高性能的计算集群与决策支持平台,形成了用于辅助决策、协同决策的综合性设施“电子决策剧场”[8]。实验室还采用改善决策效果的协同决策技术、高端可视化的三维视觉技术、动态模型与模拟技术等软件技术作为辅助。为了使上述软件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实验室还配备了一些通用工具软件,包括:ArcGIS(ESRI products)、GIS Visualization Software、Google Earth Pro、3D Modeling、Autodesk Infrastructure Design Suite、Modeling and Simulation Software、AnyLogic等。

(3)项目研究丰富。该公共政策实验室由学校独资成立,属于校级科研平台。目前实验室主要有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方法研究、城乡土地规划及公共管理定量分析三大项目。其中,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方法研究主要探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属于实验室重点项目;城乡土地规划则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探讨城乡规划问题;公共管理定量分析基于信息技术平台和数据库对金融市场进行监测和分析[9]。三大项目都跟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都致力于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4 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路径

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室是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入科学研究、培养专业技能的重要平台。结合当前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需求及实际案例,从实验室规划、发展模式、管理及教学4个方面提出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路径。

4.1 统筹规划,明确实验室职能

公共管理学科内容广泛,涉及多个专业,如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等,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培养目标也各不相同。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综合性管理人才,更好地满足政府、企业等对于人才的需要,实验室建设必须要进行统筹规划,明确实验室的职能和方向,如该公共政策实验室就是以可视化数据为基础、以计算机系统为工具进行多学科、跨领域的科学决策。高校应根据自身性质和学科特色开设不同类型的实验室,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配备相应的实验设备,对专业人才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软硬件使用技能,培养专业知识丰富、实践技能熟练的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以适应不同的社会实践需要。

4.2 加强校企合作,拓展实验室资金投入渠道

当前,国内不少高校正在进行文科实验室建设,但对文科实验室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实验室资金投入有限,实验设备不完善,实验室数量远远小于理科实验室。为了满足广大师生的专业实践需求,增加文科实验室数量,单单靠高校自主建设实验室是远远不够的。新文科的提出将其他领域的新技术、新课程引入公共管理类专业,因而使得实验室需求及种类也相对丰富,高校可结合自身发展实力和实验室定位寻求新的合作对象,如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等,通过与合作方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如清华大学行为与政策实验室属于校企合作,合作方为北京阳光易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充实实验室资金、设备、技术与人才,保证实验室的良好运行,为企业输送更加专业、优质的人才,真正实现合作共赢。

4.3 健全管理体制,提高使用率

当前我国文科实验室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发展水平、实验设备配置、管理水平等还存在一些不足,部分高校文科实验室面临管理混乱、责任主体不明确、对外开放程度低、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实验室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阻碍教学培养目标的顺利完成。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实验室必须设置清晰的组织架构,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明确权利与责任,严格遵循国家文科实验室管理要求,采用二级管理方式、制定标准的实验规范、配置专业管理人员、公开实验经费等,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的监督,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及综合发展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质量。

4.4 完善教学体系,构建专业队伍

实验室的良好运行、有效利用及科学管理离不开人,实验队伍的组建是增强实验室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实验队伍主要包括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实验设备维护人员和行政工作人员,他们是实验教学、技术开发及后勤保障的重要力量,是实验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重要保障[10]。实验教师,可从本专业中选取优秀且有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或从其他高校聘请;实验技术人员,实行高薪或激励机制吸引高技术人才到实验室来或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或设备维护;管理人员可适当选用本专业学生,使其对实验室业务、专业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不断地锻炼其专业能力。最后,还要建立系统的培训机制,定制不同类型的培训课程,提高实验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从而推动公共管理类专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猜你喜欢
文科实验室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豆文科作品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