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平台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9-29 08:47池永宽许勤勤熊康宁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年7期
关键词:药品实验室实验

池永宽,许勤勤,熊康宁,肖 华

(1. 贵州师范大学 喀斯特研究院 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1;2.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培育基地,贵州 贵阳 550001)

我国高校的各类实验平台(包含各类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实训基地等),是整个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实验/试验场地,是各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具有较高层次的科技文化交流的中心,是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与示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各类科技人才培养的主体,对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至关重要[1-3]。高校实验室在面临诸多科研、教学安全压力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实验室人员和设备安全稳定地运行,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是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要难题。因此,本文针对高校实验平台存在的常见安全隐患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

1 实验平台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实验平台的安全管理涉及实验教学管理、实验人员管理、实验场地安全管理、实验用设备运行管理、实验用药品试剂安全管理、废弃物安全处置管理、实验操作过程安全规范管理等[1-4]。目前,高校实验平台主要存在以下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1.1 安全教育较为松散,制度不健全

高校实验平台安全教育松散现象较为普遍,很多实验室存在流于形式的管理现象。部分实验室管理人员或实验课任课教师仅对本门课程所需要的知识进行传授,未能及时讲解涉及安全的实验基本原理、实验设备的工作原理、潜在的危险点、应急处理等[5],甚至认为安全危险比较遥远,没有必要开展逃生演练,这就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埋下了隐患。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化学、生理或病毒操作课程有危险,因此将学生与一线实验操作隔离,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无法得到有效锻炼,在离开实验室后难以胜任实验工作。总之,高校各类实验平台未能对师生进行严格安全教育的情况较为普遍,各类合格证有一定的“水分”,为今后的实验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

1.2 危险化学药品处置混乱,废异物管理不到位

高校实验平台的实验通常需要涉及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实验药品。这些药品在存放和实验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隐患,如易燃、易爆药品难以专柜处置,易污染药品同柜放置,固、液、气体不分,冷藏处理混淆以及使用管理混乱等情况。在实验室危险品使用管理上,药品的名称、性质、保管人信息、药品登记手册、台账的标注等很多都不规范。虽然浓硫酸、浓盐酸等危险化学品有专人保管,但实验人员领取后难以跟进,药品使用进度难以监督,盲点较多[1]。此外,危险化学废液直排也是较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很多高校实验室尚未制定专门的危险化学、生化实验废弃物(废液、废物、废气等)的处理措施,存在不少实验室图方便将废液直接倒入水槽,严重影响了水处理,造成一定的污染。

1.3 实验室设施陈旧,安全隐患明显

目前,很多高校实验室是在前教学楼或办公楼的基础上改建而来,存在较大的设计缺陷与安全隐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在科研转换和科技应用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了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实验室,其中包括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改委重点实验室等。许多实验室是在原教室或办公室的基础上改建的,无法按照最优的实验室标准建设,特别在电路、供水、排气、通风、无尘、无菌、温度、逃生等方面难以达标,形成潜在的危险隐患。此外,很多高校实验室没有预处理室,如磨草、磨土、配试剂等预实验操作直接在实验室内进行,对实验仪器安全和实验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1.4 安全检查监督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有关部门发布了《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指标》《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以及地方实验室安全检查监督标准等,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仍存在重视不够、检查不到位等情况,实验室应付推诿等现象也比较明显[6-7]。多数高校实验室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是由各个学院抽调组成,业务能力有限、专业水平和意识难以形成严厉的监督体系,未能严格按照“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的“五查”要求开展工作,未形成安全检查的闭环管理。同时,许多实验室没有安全专项资金,安全经费主要从教师的科研经费中提取,难以满足正常需求(如更换灭火器、紧急喷淋装置等),造成必要的安全设施缺乏、老旧,甚至空缺,使得实验室的火灾、危化品安全等存在较高的风险指数。

2 实验平台安全管理教育对策

完善实验平台安全管理体制与监督管理制度是实验平台安全管理教育的核心问题。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章制度的前提下,须完善高校实验平台安全体系架构,严格实验平台的培训与考查制度,分类制定各类实验室安全计划,规范共享公共开放实验室安全措施,做到应用大数据信息化处理实验平台安全问题,严格规范实验平台药品管理与废液等有害废弃物处理,强化实验平台安全运行资金保障。

2.1 完善高校实验平台安全体系架构

图1展示了高校实验平台安全教育监管体系的基本架构,包括人员组织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培训管理体系、问责制度体系等,同时接受上级实验平台安全教育督查体系和第三方实验平台安全评估体系的评估检查。从制度上做到有据可依,切实保障高校实验平台安全。

图1 高校实验平台安全体系架构

2.2 提升管理队伍水平,强化资金保障

高校实验平台涉及专业多、学科跨度大,各实验平台安全管理要求也大相径庭[8-9]。针对各类实验室需求,建立专业安全管理队伍十分必要,须对每个实验室至少设置一名校级安全监督员,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巡查,强化考核责任,提升专业化水平。

强化资金保障,学校应根据实验平台需求,设置专项安全管理与建设经费,用于实验平台安全设备的购买、维护、更新,用于安全手册、安全标识的添置,以及实验室安全教育、安全文化、制度汇编及奖励等。通过专项经费的落实,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严格培训与监管考查制度

高校的各类实验平台的实际操作者是教师和学生,他们是整个实验平台安全管理的核心,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接受极严格的实验室操作流程与应急处理培训;同时实验室必须制定可预见的紧急预案。在培训之后,接受考核并且不定期抽查,不达标者坚决不能进入实验室。实验室管理者须制定实验操作指南与注意事项,制订各类突发问题处理方案,以及教师和学生流动性培训方案,做到全员熟知实验室各项安全措施流程。

2.4 强化大数据信息化管理实验室

高校实验平台应建立大数据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实现实验平台安全管理技术的不断创新[10-13],加强实验平台的实时动态监督,充分发挥大数据及现代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的优势,构建实验室信息高度共享、动态监控、物流网络模块化的环境,加强高校实验平台具有自身特点的细化管理制度,实施全方位、立体化的管理,建立针对性强、实时可视化、信息化的安全管理模式。

2.5 绿色环保处理危险废弃物

绿色环保处理危险有害废弃物是贯穿高校实验平台教育教学的重要理念。强化各项实验的绿色环保理念,尽可能避免使用对身体和环境有害的化学药品,寻求优质替代品。制定严格的废物、废液、废气的无害化处理规定、排放标准及回收措施,建立实验室暂放、收储平台,此外须对医疗生化类实验废弃物(如注射针头、液管等)进行无菌无害化集中收集与处理,提高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率。

2.6 加强危险生化试剂与易燃易爆药品的安全管理

危险生化试剂与易燃易爆药品的安全管理是影响实验人员和平台安全的突出问题。生化试剂和危险药品的化学特性决定了必须按照最严格的安全管理使用规范施行,严格规范牲畜、病毒生化试剂对人体的感染和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严格规范易制毒易制爆药品的管控和使用,严格规范易挥发、易燃易爆、易传染药品试剂的存储运输管理。对危险生化试剂与易燃易爆药品实行专人专项管理,严格要求课题组根据实验进度按需领取实验试剂,避免过量存放,减少空间占用,降低管理压力。

2.7 严格规范公共开放实验平台

公共开放实验平台使用频率大、涉及人员多、研究层次不一。安全管理是公共开放实验平台的重要工作。首先须严格规范进入实验室人员,建立实验室平台准入制度;其次须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如仪器设备操作规范手册、人员实验操作安全防护措施等;再次须强化实验室专人专管制度,如高温高压、使用特殊化学试剂的设备与实验试剂、配套消防设备等;最后须明确设备管理与药品管理人员责任,逐级签订相应的安全责任书[14-16],充分发挥公共开放实验平台的优势特色,有效提高实验平台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为科研和教学服务。

3 结语

高校实验平台是教育和培养专业化实验型知识人才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纽带,因此加强实验平台人员的安全管理观念至关重要。高校实验平台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校园的安全稳定,甚至影响科学事业的稳步发展,因此安全教育是新时期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必然要求。此外,高校实验平台安全管理要从顶层设计开始,强化安全教育观念,提升管理队伍水平,划拨必要的安全管理专项经费,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文件和规章执行监督管理,制定严格的培训与考查监管制度,结合实验平台的实际情况完善各项制度与操作规范,强化大数据信息化管理,推进绿色环保,加强各项应急演练,最大限度地消除潜在的各类安全隐患,努力实现实验平台零事故。

猜你喜欢
药品实验室实验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