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

2020-10-09 10:47梁静黄杰
现代交际 2020年15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

梁静 黄杰

摘要: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旨在帮助新生尽快转变角色,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新生对大学的初印象和适应大学生活过程对其今后的大学生活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能够很好地融入大学生活,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因此,结合新生适应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新时代大学生特点,有规划地开展一系列新生适应性教育,帮助大学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大学新生 适应性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5-0110-02

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第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青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那么,大学的扣子应该从一入校就扣好。适应性教育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帮助大学新生入校后尽快适应新环境,做好角色的转变,为未来四年大学生活打好基础。

一、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内涵

(一)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基本内涵

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国外早于国内,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便有学者关注这一领域并深入研究。国外的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也称作大学新生教育,国内多称为入学教育。国外对新生适应性的研究主要为:上大学对个人的成长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等多方面内容。做好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首当其冲的是要了解当代学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学生也随之呈现出了不同特点。如今,网络可以说是现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学习要素。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需要了解网络环境发展,与学生建立共同话题,了解学生喜好,由此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个性化的指导策略。

(二)新时代大学新生现状

当代大学新生主要为“00”后,“00”后新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00”后的成长环境更加优越,有更多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此外,“00”后也是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接受能力强,更加个性,希望能够表达自我。“00”后新生相比于以往年代的新生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好,加之父母也多为独生子女,受教育程度较高,因此“00”后具有更加平等的话语权,能够更加真实地表达自我想法。对于大学生活相应也有新的适应需求。就当代大学新生的主要适应性问题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环境的不适应

大学生源相比高中生源更为复杂,学生来自全国各个省份。入校后面临环境发生改变、南北方地区差异、家庭与宿舍的环境差异、生活方式不同等多种考验。尤其是南北方造成的饮食和气候差异,对学生影响较大。此外,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没有集体住宿经历,从在家由父母照顾变为自我照顾,所有事情都独自处理,这都体现出新生对适应性教育的需求。

2.心理的不適应

因为环境及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在新生的心理上也会引发不适应,可能面临孤独、不被理解等多种心理的变化。步入大学后,集体住宿对部分学生而言,不能够像在自己家中那样自由,与舍友、同学之间的相处,同父母的长时间分开,都在考验新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因此,高校在新生入校后普遍会利用心理测试,排查出存在异常的学生,进而为教师开展思想教育引导提供依据。

除了因环境变化造成的心理不适应外,管理方式的不同也对新生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高中式的包办管理到大学的自由式管理,学生上了大学后容易产生松懈的心理,对学习与娱乐的时间安排分配不合理。

3.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大学与高中的学习方式有极大的不同,高中时期学生与教室黏性更高,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学生学习压力大。大学学习以教师引导启发为主,课上也会采取学生团队学习讲授等方式,加大学生的参与度。此外,教学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高中均为小班教学,大学则是小班教学与大班教学结合的方式。人数的增多和教学方式的不同对教学效果也有较大影响,甚至造成一部分学生养成日常不重视学习、期末突击学习的不良学习习惯。

二、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重要性

(一)新生适应性教育有助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作为步入大学的第一堂课,对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高校就是要为社会主义培育可靠接班人。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对热点问题的看法,以及在关键时刻的表现,都能体现出其所受的教育。新生初入大学校园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智未完全成熟,是引导其正确认识世界、国家的重要时机。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新生适应性教育有助于实现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

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途径广阔,思想独立且期待更多的表达自我观点,尤其是对于热点问题更倾向于表达个人观点。因此,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热点问题,在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开启大学生涯。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存在明显差异,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更高,同时,单一的成绩考核变为综合考评,突出过程学习。这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重要体现,不再以成绩作为单一的考核标准。因此,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方式,实现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新生适应性教育有助于建立和谐美好的高校思政教育环境

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引导学生理解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自觉提升个人品德修养,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学好专业特长的同时不忘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学生的良性发展能够反作用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谐美好发展,高校的整体水平提升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学习资源,由此循环发展,实现学生与学校共同发展。

三、当代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方式待更新

多数高校采用的新生入学适应性方式较为传统,在新生完成报道后,各院系多以专业导入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熟悉所学专业及学校院系相关介绍。教育方式中集体年级大会为普遍形式。现如今学生所处时代发生变化,聚集性年级大会已成为较为传统的适应性教育方式,未能充分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更新。

(二)教育内容待丰富

当代新入学的新生已经是网络原住民了,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平台更多,且速度更快。很多同学在填报志愿时,对所在学校感兴趣院系的基本信息早已做了充分了解。此外,通过利用网络平台,学生能够主动向已经在校读书的高年级学生获取信息。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新生适应性教育内容应当有所更新。要弄清什么是学生想要了解的,学生真正需要什么。

(三)教育效果待深化

我们常说学生工作要做早,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意义就在于短时间内帮助学生尽早熟悉大学生活,接受新变化,做出改变。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实现人生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但从目前的效果来看,依然有大部分学生未能合理规划大学四年的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高年级面临毕业压力时才醒悟。由此看来,入学适应性教育的效果需要强化,要做到真正引领学生更好地过好大学四年生活。

四、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优化途径

(一)建立完备的家校联动机制

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是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课,为了学生的成长,需要家长的支持配合。长久以来,国内家长在固有观念影响下普遍认为,孩子在步入大学后就不再需要家长监管,因此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关心不够。新生初入大学校园,教师需要一定时间与其建立关系并有所了解。学校应建立完备的家校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举行新生家长会,引起家长对高校大学生教育的重视,使其摒弃陈旧的观念,使学校和家庭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共同发挥作用。部分学生因性格腼腆、不善表达等原因,在大学期间几乎不与人沟通,而通过家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更好地进行辅助引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优化适应性课程体系建设

高校应当与时俱进优化新生适应性课程体系建设,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精准引导学生制定或完善大学生涯规划,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如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军事理论课中的军事训练部分等。

首先,要重视入学的军事训练。从高中转换至大学,经历了轻松的暑假,大部分学生在学校时思想松懈,状态轻松,纪律意识有所下降。利用军事训练及国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牢固规矩意识,明确纪律红线,培养独立的生活习惯,为开课后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基础铺垫。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辅助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良好途径。结合课程教育,教师通过谈心谈话辅助,能够在较短时间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心理变化,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解决。最后,要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及时优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避免老旧知识对学生造成误导。

(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

大学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也是由学生身份转变为社会中的人的重要阶段。绝大多数学生是在大学步入成年,这一时期的思想观念形成尤其重要,因此,大学时期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之关键。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培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也包括道德品质、行为指导多个方面。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担负起培育社会主义大学生的重任,大到国家政策宣讲、小到礼貌待人提醒,点点滴滴之间都能够成为培育学生的实际落脚点。利用党团活动、引导学生向身边的优秀楷模看齐,发挥榜样的力量,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除了利用好思政课程的主渠道外,结合当下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形式,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引导学生自觉抵制负面信息。

五、结语

随着00后升入大学,新时代大学生又展现出新的特点,开展一系列新生适应性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虽然目前已存在许多适应性教育方式,但是往往缺乏系统性和科学论证。通过研究大学新生的认知行为特点,构建系统化、科学性的全方位育人的新生适应性教育方案,可以帮助大學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2016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EB/OL]. (2018-05-03)[2020-06-07].https://wenku.baidu.com/view/3d202a1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0a.htm.

[2]张勇.美国高校新生教育发展及启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91-95.

[3]杨艳玲.大学生新生适应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257-259.

[4]岳超,强国民,白雪.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实施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65-69.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