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普及化视角下看“金课”与“水课”的关系

2020-10-09 04:00贺莉王纯杰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7期
关键词:水课普及化金课

贺莉 王纯杰

[摘 要] “水课”现象是部分高校师生对高等教育快速跨入普及化所带来问题的一种被动反应。“金课”则是一种主动应对,并首次将学生的因素明确列入,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必将为提升本科教育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应当看到,“水课”产生的原因并不能通过打造“金课”来完全消除,“水课”的各种变化的形态还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因此应当以“金课”为导向,采取系统措施对“水课”逐步加以改造。

[关键词] 高等教育;普及化;金课;水课

[基金项目] 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JGJX2018C38)

[作者简介] 贺 莉(1970—),女,吉林长春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数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7-0302-02    [收稿日期] 2019-11-25

2018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淘汰“水课”,打造“金课”。2018年11月,高教司领导正式宣布实施“双万计划”,即建设一万门国家级“金课”、一万门地方高校“金课”。这一切都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跨入普及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因此,有必要从高等教育普及化这个视角,去审视“金课”和“水课”及其相互关系。

201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48.1%,据《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预测,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以上。按照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理论[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为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在16%—50%之间为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在50%以上为普及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1.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必然带来高等教育特征的显著变化[2],不仅是简单的数量扩张,同时也伴随着公众对高等教育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及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对人才质量的更高要求。如果在2019年我国顺利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则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到普及化的时间只有17年。而美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到普及化用了30年時间。近二十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平均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如此快速的规模扩张,对于实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数量的迫切需求,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大规模扩招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等教育的入学门槛,加上扩招带来的高素质生源的逐级向上流动,使得大多数高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新生素质相对下滑和分层化[4]。新生素质的变化以及社会和公众越来越高的要求,客观上要求高等教育系统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应对,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考核标准等进行适当调整。但实事求是地说,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反应相对滞后,应对措施也不尽如人意。处于高等教育第一线的师生则各自做出了一些被动和不正确的应对,于是出现了“水课”现象。

部分学生不具备合格学生的基本条件,因此无法跟上按照既有标准开设的课程,也难以通过相应的考核,只能无奈地选择逃避或放弃。在教师方面,在部分学生不具备起码学习基础的情况下,还要按既有的标准授课,不及格率又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否则学生不满意(学生评教借助行政权威作用,变成了一种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师绩效考核的管理手段[5]),领导脸上也不好看。部分教师便采取了一些灌水的做法。而教学主管部门也面临难题,一方面,新生素质相对下滑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课程考核的通过率却不能下降,否则就会影响到毕业率和就业率这两个敏感的指标。“清考”[6]措施的出现,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2.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乍看似乎与高等教育普及化没有关联,实则关系密切,这就是“重科研,轻教学”[7-8]的指挥棒。我国高等教育精英化时代和大众化时代早期,科研经费紧缺,高校的科研活动主要集中在一些重点高校,其他绝大多数高校的教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教师考核标准上“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也基本不存在,多数教师对教学工作都能安之若素。随着高等教育跨过精英化和大众化阶段,并即将进入普及阶段,国家对高校的投入有了显著增加。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已经超过了4%,而这当中超过1/4的经费投入了高等教育。高校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国家和地方设立的各种研究基金、计划和项目,为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经费保障。国家对科研创新成果的强烈需求,也转化为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对高校业绩评价的主要指标,并进而转化为对高校教师的考核指标。科研考核指标具有定量化的特点,每一个项目,每一分经费,每一篇论文,都能定量地转换为考核分数和绩效奖励,教师做科研名利双收。教学评价则很难定量化,教师在教学上的投入很难得到准确的评价和回报。由此管理部门“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标准逐渐建立,教师当中“重科研,轻教学”风气也越加流行。主要精力投入科研,教学就难免投入不足,这也是“水课”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述对“水课”产生原因的分析自然不够全面,但部分学生不具备合格学生的基本条件和教师大部分精力被科研分流,这两点对于我们认识“金课”与“水课”的关系非常重要。从学生层面看,部分学生不具备合格学生的基本条件,连“水课”都难于应付,更难于参与“两性一度”高标准“金课”的打造。如果一定要“拔高”,“金课”的质量就要大打折扣。从教师的层面来说,大部分精力被科研分流是一个不争的实时,要改变这种局面,光靠“金课”自身是无法解决的,必须在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做出积极改进。

3.“金课”的提出,首次明确体现了学生因素的重要性。从教育部陈宝生部长讲的“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到吴岩司长提出的“两性一度”标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都明确体现了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而“金课”的成果也要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这相对于以往的精品课和优质课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可以看作是高教主管部门应对高等教育普及化所带来的诸多挑战的一种积极措施,必将对提升本科教育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高等教育普及化带来的高校学生文化水平、知识水平以及读写能力下降的挑战,教师的大部分精力被科研分流,以及导致“水课”现象的复杂社会原因,短期内难以消除。“水课”也会以各种变化形态在一段时期继续内存在。在处理“金课”与“水课”的关系上,应当在打造“金课”的同时,对“水课”逐步加以治理和改造,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够在自身现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既不能一味“拔高”,也不能任其边缘化。应当以“金课”为龙头,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和改造,推动教学管理和评价体制的转变。

总之,“水课”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一种症候,它是果而不是因。“金课”首次将学生的因素明确列入,是一个巨大的进步。“金课”“两性一度”的高端性,决定了它必将对提升我国本科教育质量起到重要作用。产生“水课”的原因短期内难完全消除,淘汰“水课”也不能急功近利。對“水课”要加以系统的引导和改造,而不是简单淘汰。

参考文献

[1]James J.F.Forest and Philip G.Altbach (eds.),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Higher Education[M],243–280.Jan.18,2008.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钟秉林,王新凤,迈入普及化的中国高等教育:机遇、挑战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19(8):7-23.

[3]张辉蓉,盛雅琦,宋乃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70年:回眸与前瞻[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4(5):1-11.

[4]叶晓阳,丁延庆.扩张的中国高等教育:教育质量与社会分层[J].社会,2015,35(3):193-220.

[5]王琳琳.高校学生评教中行政权威的作用逻辑与权力规约[J].当代教育科学,2019(8):3-6.

[6]陈浩捷,李孝更.高校清考制度刍议[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80-84.

[7]王春雷,黄宇华.委托代理理论下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31(10):15-18.

[8]解德渤.重科研而轻教学:一个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J].高等理科教育,2015(4):8-12.

猜你喜欢
水课普及化金课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治理“水课”打造“金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化和大众化历程
推动家庭影院4K普及化,4K HDR摄影机全面涌现
高校公共体育课“水课”现象分析
2015年预测:逐步普及化的私有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水课”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