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档案的编研开发

2020-10-09 11:19庞永真
办公室业务 2020年9期
关键词:档案编研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庞永真

【摘要】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出发,档案编研工作存在成果内涵不够、队伍建设不足、形式不够丰富等问题,需要不断加强档案编研工作的素材挖掘、内涵提升、队伍建设、编研形式,以更好地发挥高校档案编研成果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档案编研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会议上多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时代要求。高校档案编研工作通过对档案中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信息资源的挖掘、提炼、整理、归纳所形成的编研成果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更好地激发高校档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升高校档案编研成果的德育价值,成为摆着学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档案编研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档案编研工作是指以满足档案利用需求为目的,以档案资源为客体,将相对分散的档案文献资料以一定的规则进行收集、整理、编辑、加工、研究的过程。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可以将学校历史文化、校园精神、发展内涵进行总结、提炼、传播,这无疑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档案编研成果的文化属性,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档案编研成果是学校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文化自信的坚持者,它所包含的爱国情怀、爱校情感以及拼搏进取、砥砺前行、不畏艰辛、追梦逐梦的精神风貌,无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益补充。

(二)档案编研成果的原始属性,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档案编研素材来自于学校发展形成的各类资料,而这些资料与大学生校园生活息息相关,大学生对此类信息资源的代入感较强,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疏离感,降低了大学生防范心理,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熏陶。

(三)档案编研成果的多样属性,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高校档案文献资料中不仅包含文字材料,更包含了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照片、声像资料,以及题词、书画、奖杯奖状等反映学校文化的各类实物,这些素材相对于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书籍更具直观性、生动性的特征,带给大学生的影响更加深刻。

二、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编研成果内涵不够。档案编研工作的开展首先要确定明确的主题,并以此为中心进行档案资源的收集与整理。目前,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主要集中在以学校发展为中心的各类专题的编撰。如学校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学校重大事件汇编等。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出发,此类编研成果所能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限,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设计不够系统,不能有效发挥高校档案的育人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受众是在校大学生,而馆藏档案中关于学生的档案资源不足,进一步限制了档案编研成果的内涵提升。

(二)档案编研队伍建设不足。高校档案的编研工作一直依靠专职的档案工作人员,而高校档案馆在高校多处于边缘地位,人员配置、财务支持不足,限制了编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档案编研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系统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历史学、编纂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文字功底,而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出发,还要求其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功底,能够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基于此,仅仅依靠档案工作人员进行编研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档案编研工作需要以开放的态度,寻求外部合作,吸引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学生志愿团队等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人员加入档案编研工作队伍中。

(三)档案编研形式不够丰富。目前,高校檔案编研成果多以纸质版文字资料的形式出现,编研形式比较单一,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新时代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枯燥单调的史学性资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很难实现档案编研成果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档案编研工作对档案资源中的实物、图片、声像资料等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对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也欠佳;对编研成果的展示形式、宣传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不够,直接影响了档案编研成果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思想政治教育效应的发挥。

三、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档案编研实现路径

(一)以需求为导向,加强档案编研资源的挖掘。档案编研工作首先要确定明确的主题和对象。要想更好地发挥高校档案编研成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首先必须要了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新时代的大学生思维活跃、爱好广泛、具有较强的独立精神,因此传统“灌输式”的编研成果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强。基于此,高校档案的编研工作,必须要冲破馆藏的限制,以学生的需要为导向,加强档案编研资源的挖掘。一方面,要充分挖掘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资源。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优秀学生事迹、社会实践、党课团课、军训教育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完善。这种来自“同伴效应”的激励作用,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资源的挖掘。大学生不是象牙塔里的“蜗居者”,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渴望,因此档案编研素材的来源要突破学校资源和馆藏资源限制的藩篱,向社会文化寻求支持。例如,对学校所在地的历史文化、精神面貌以及其他高校大学生的特色活动等资源进行挖掘、编纂。

(二)以规律为指导,深化档案编研成果的内涵。高校档案编研方式不能仅局限于简单的汇编型,而应向撰述型转变,要进一步加强档案资源的深层次加工,以增强档案编研成果的内容深度。与此同时,为更好地发挥编研成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档案编研工作要充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努力回应大学生的发展内涵、影响因素及发展目标。一方面,档案编研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先进文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挖掘高校档案中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拼搏奋进等精神内涵的素材,并进行深层次地提取提炼,注重档案资源背后反映的精神实质,而非事实的简单罗列;另一方面,要遵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充分凸显高校档案资源内容的实用性和价值性。档案编研成果在话语形式上要注重互动与沟通、接受与认同,注重话语的调适和转换,消除话语差异,以一种民主友好的方式实现教育话语的共境和相互性主题话语的融合,使其更接近于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接受方式,降低大学生的防范心理,获得大学生群体的话语认同。

(三)以开放为手段,加强档案编研队伍的建设。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不能只局限于档案编研工作人员,而是要吸收更多的主体参与到编研工作之中。首先,要不断提高档案馆档案员的理论素养,提高档案编研的水平,要增强档案员“走出去”的意识,走出档案馆,走出资料室,通过广泛地实地调研,搜集资料、了解需求,以开放兼容的态度进行档案的编研工作。其次,吸引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加入编研队伍。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规律有深入研究,并且教师具有将信息资源带入课堂教学之中的天然优势,能够加速编研成果的传播,要让高校教师有更多接触档案资源的机会,充分认识和发挥档案资源的育人功能。最后,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引导作用与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最能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更具备与学生谈心谈话的有利条件,要充分发挥辅导员收集档案编研资源和传播档案编研成果的双重作用。大学生虽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但在档案编研工作中可转变身份变为档案编研工作的主体。大学生可通过参与“校友资源挖掘”“薪火访谈”“校史文化建设”等实践项目,参与到档案编研工作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被动转主动。

(四)以平台为依托,丰富档案编研成果的形式。“互联网+”时代,被称为“数字原住民”的新生代进入校园,传统的纸质档案编研成果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信息处理方式和思维习惯。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只有积极抢占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优势,才能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一方面,档案编研工作的开展要顺应大学生的利用习惯,以网站、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网络平台为依托,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影像资料、动画展示等方式进行编研成果的展示;另一方面,要对网络传播媒体的交互性和时效性特征提起重视。这就要求档案编研工作者既要增强与传播受众的互动,又要注重传播内容的更新速度,以满足大学生“微阅读”“快阅读”的信息处理习惯。与互联网线上平台相对应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线下平台的建设也不容忽视。一方面,档案编研工作可以借助校史文化展览、社会实践专题活动、红色讲坛、校史话剧等平台进行编研成果的传播,增强编研成果的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形影响力;另一方面,以精品项目建设为依托,搭建档案编研文化项目平台,吸引教师、学生乃至社会力量等众多主体参与到档案编研的特色项目中来,打造高校精品档案编研项目。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为更好地发挥高校档案编研成果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需从档案编研工作的素材来源、内涵提升、主体建设、编研方式、平台建设等角度出发,不断进行优化完善,做到以需求为导向,以规律为指导,以开放为手段,以平台为依托,将高校档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到最大化和最优化。

【2020年度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编号GXDJ2020B037,课题名称:高校档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淑娟.高校档案文化传播主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J].档案天地,2019(09):30-32.

[2]朱春巧.高校档案编研及其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應用分析[J].兰台内外,2019(03):19-20.

[3]刘艳玲.基于高校档案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兰台世界,2018(05):74-76.

猜你喜欢
档案编研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试论档案编研成果的宣传利用
浅谈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浅析档案编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