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腰椎间盘摘除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患者的疗效

2020-10-11 09:18张晓越王小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3期
关键词:根钉椎间椎弓

张晓越 王小红

(1庆阳市人民医院骨一科,甘肃 庆阳 745000;2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甘肃 庆阳 745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逐渐增加,使得腰腿痛疾病发生率直线上升,尤其是腰椎病的发病率极高。据统计,腰椎滑脱占腰椎疾病的6%[1]。腰椎滑脱是指腰椎椎体与相应的邻近椎体产生移位,主要发生原因为先天发育不良、退行性病变、外伤等,并以腰背痛为主要表现,在过度活动或是体育活动时疼痛感加重,同时还会伴有坐骨神经痛,往往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产生严重影响[2]。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方案治疗腰椎滑脱,其中单纯椎间植骨术为常用手术治疗措施,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3]。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经临床实践发现,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腰椎间盘摘除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患者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腰椎间盘摘除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患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腰椎滑脱患者均为庆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所收治,将其按照姓氏拼音首字母进行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35~66岁,平均年龄为(50.45±7.25)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为(8.24±1.05)次;其中Ⅱ度腰椎滑脱31例,Ⅲ度腰椎滑脱19例。研究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37~65岁,平均年龄为(50.05±7.15)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为(8.55±1.64)次;其中Ⅱ度腰椎滑脱32例,Ⅲ度腰椎滑脱1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顽固性腰痛症状者;②经MRI、CT、X线检查确诊为腰椎滑脱者;③保守治疗6个月疗效不佳者;④有不同程度的间歇性跛行者;⑤有正常的沟能能力者;⑥生命体征平稳者;⑦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肺结核疾病者;②哺乳期或妊娠期者;③s1~2重度隐性脊柱裂延及骶后孔者;④肺部感染者;⑤合并恶性肿瘤者;⑥近期进行过开放性脊柱手术者;⑦合并严重的呼吸道疾病者;⑧心理及精神疾病者;⑨严重骨质疏松者。

1.3 方法 对照组在椎弓根钉内固定基础上联合单纯椎间植骨术治疗。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取俯卧位,作一直切口于腰部后正中位,切开各层组织,显露椎板间隙,探查椎体滑脱实际情况,了解椎板外缘与小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关系,显露小关节、横突根部,将椎弓根螺钉分别置入。随后,切除椎板,对相应节段处的椎间盘进行常规摘除,并做神经根减压处理,彻底清除峡部纤维组织。在两侧分别放置预弯连接棒,开展提拉复位,在X线透视下,明确螺钉位置。撑开椎间隙,紧固、提拉螺钉,直至螺钉尾端处的台阶消失。充分显露神经根,并对其做好保护措施,用刮匙依次刮除髓核组织、纤维环、软骨终板的残留物,形成骨隧道。在椎间隙,依次置入切除的棘突、椎板组织,用骨冲打实碎骨块。研究组在椎弓根钉内固定基础上联合Cage椎间植骨术治疗。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取俯卧位,切口于腰部正中,分离肌肉、筋膜,完全显露椎体,在C型臂X线机定位下,在病变椎体的上、下关节将椎弓根螺钉打进,并做好内固定,之后于椎间隙后方行Cage植骨。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均采取静脉滴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同时在术后指导适当的锻炼方法。

1.4 观察指标 ①参照NaKai标准[5]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体征消失,工作恢复正常为优;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但劳累后会再度出现,能恢复工作为良;症状、体征改善,有轻度腰痛与下肢不适感,减少工作、活动为可;症状和体征无变化,不能工作、生活为差。总有效率=(优例数+良例数+可例数)/总例数×100%。②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C反应蛋白(CRP)水平,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以3000 r/min的速率离心处理10 min,离心半径10 mm[6]。③于术后4周,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两组患者的功能障碍指数,包括行走、坐、立、腰腿疼痛等,得分越低表示功能障碍越轻;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估两组患者的功能障碍,包括生活状态、主观感受、泌尿功能等,JOA得分越高表示功能障碍越明显[7]。④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价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且难以忍受,得分越低表示疼痛程度越轻。⑤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下肢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感染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患者血清CK、CRP水平、ODI指数与JOA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优31例,良12例,可6例,差1例,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优20例,良13例,可10例,差7例,总有效率为86.00%。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27)。

2.2 两组血清CK、CRP水平比较 研究组血清CK[(171.00±5.51)U/L]、CRP[(13.20±2.65)mg/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1.65±3.85)mg/L,(248.54±8.95)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3 两组ODI指数与JOA评分比较 研究组ODI指数(15.22±1.10)低于对照组(24.85±2.64),JOA评分(20.65±2.83)高于对照组(15.11 ±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4 两组NR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NRS评分为(3.15±1.55)分,对照组为(5.62±2.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17,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血清CK、CRP水平比较()

表1 两组血清CK、CRP水平比较()

表2 两组ODI指数与JOA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ODI指数与JOA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腰椎滑脱为临床常见疾病,主要因腰骶部关节退行性改变所致,以腰椎椎体间出现局部错位、引起腰部疼痛等为主要症状。因腰椎活动复杂,生理位置较为特殊,日常负荷较重,故退行性病变发生率较高[7]。引发腰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为腰椎滑脱。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腰椎滑脱,主要以缓解腰椎滑脱症压力为治疗原则。但常规手术治疗腰椎滑脱往往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还可能会对神经产生影响,故寻找一项有效的治疗措施非常关键[8]。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腰椎间盘摘除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患者,既能保证脊柱的稳定性,还能避免神经损伤,有效缓解患者的腰部疼痛。Cage对技术要领要求较高,在操作时需确保在清晰视野下,仔细分离神经及其周围的粘连与瘢痕,保护神经组织;Cage的生物相容性好,有助于恢复椎间隙高度,且其稳定性较高;此外,Cage椎间融合可抵消悬吊应力,预防伸屈牵张力产生的影响,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椎间融合率。Cage能提高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的应用,可有效弥补上述缺点[9]。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可尽快恢复椎间隙高度,且患者恢复快、能早期负重、手术融合率高,与Cage技术联合应用可提高生物力学性能和脊柱稳定性,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此外,还可以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有效降低术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预后,减轻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而提高治疗效果[10]。

综上所述,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腰椎间盘摘除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患者,既可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又可提高其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手术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根钉椎间椎弓
全程跟踪护理管理对高龄患者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护理疗效分析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水泥注入中空侧孔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腰椎滑脱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腰间盘突出运用椎弓根螺钉与椎间融合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探讨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椎体骨折置钉准确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