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爱在墙上留“到此一游”?

2020-10-12 07:29休一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题壁唐婉题诗

文 / 休一

每到旅游旺季,总会听说游客在景点涂鸦“到此一游”的不文明现象,有些人被指责时还振振有词:“古人都能在墙上题诗,我为什么不行?”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古人在墙壁上题诗的行为和如今泛滥的“到此一游”,到底有着怎样的关联与不同?

名人留言也疯狂

据《晋书·卫恒传》记载,汉灵帝时,一个名叫师宜官的书法家就喜欢在墙上写字。他常常两手空空去酒家消费,吃好喝好再大笔一挥,在酒家墙壁上挥洒笔墨,然后再向围观群众索讨酒钱。酒钱够了,就将墙上的字清除掉,即所谓“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以酬酒,讨钱足而灭之”。

到唐宋时期,在墙上涂写的现象几乎随处可见,但此时“斗诗”更加流行,成为一种潮流,在墙上写的诗被称作“题壁诗”。苏轼、白居易、李白等诗歌界的大佬更是走到哪写到哪,“到此一游”味道十足,在旅行之中将题壁诗的风潮推向顶峰。

唐代题壁现象有多盛行?诗人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中是这么介绍的:“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堠墙壁之上无不书。”也就是说,无论是皇宫、寺观,还是传舍、馆驿,只要是能接触得到的墙壁,基本都有文人骚客留下的诗句。连皇宫的墙壁都敢涂写,可见唐代诗人的“涂鸦情结”有多浓。

您有一条未读消息,请在墙壁上查收

在那个时候,交通基本靠马,通讯基本靠鸽,所以要怎么告诉别人你来过或者你要走了呢?答案就是题诗。不管你是感慨现实苦难,还是思念故友家人,墙壁都位列表达渠道的第一位。

诗人陆游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将当时的悔悟悄无声息地留给最爱的人。他与唐婉原本是一对恩爱的小夫妻,因为母亲的偏见被棒打鸳鸯,陆母甚至放下狠话——有唐婉就没她这个娘。陆游只好无奈休妻,而唐婉回娘家后也被重新许给其他的王公贵族。两人分离之后一直未曾再见,直到陆游七年后游览沈园,才在那里与唐婉重逢。百感交集之时,陆游趁醉在沈园墙壁留下千古绝唱——《钗头凤·红酥手》。

不过,这则“消息”直到三年后才得到了唐婉的回复,让后人无不心生叹息。

如果说陆唐二人是借题壁诉说无果的爱情,那么元稹和白居易两位“诗友”就是用题壁表达友情了。当元稹想念老友而无处排遣时,他就把白居易的诗写在墙壁上,借着读诗缓解思念之情:“忆君无计写君诗,写尽千行说向谁?题在阆州东寺壁,几时知是见君时?”白居易次年经过,见此景也惊叹不已,感动地回复道:“君写我诗满寺壁,我题君诗满屏风。”

一壁都是白居易的诗, 不可谓不壮观。

古代也有“大V”推广

古代的“大V”们也会接推广,利用自身的名人效应,为景点、旅馆做宣传,但是当时没有网络,更没有直播间,受邀以后只能在墙壁上挥洒墨水。像白居易、柳永这几位,都是当时的诗界大腕,他们题的诗人气不是一般的高,因此会被旅馆老板在墙壁醒目处重点推荐,让前来住旅馆的人一眼就能看到。

不过,当靠作题壁诗博出点名气的作者越来越多,当各大旅游景点的墙壁都被前人占满时,新地点就得出场了。

那时人们不仅在宫廷、庙宇、驿站墙壁上题诗,桥头上、树干上,只要是个能写字的地方,都能找到这些文人的墨宝。比如写下“死生元有命,富贵本由天”的寒山,由于他是个穷僧,没名气没地位,所以通常只能在山林石壁或者村野墙壁上发表诗作。

李白郑重辟谣:墙壁题诗不属实

那么这些古人们的诗真的都是直接写在墙壁上的吗?难道古人真这么大方,自家的房子或者酒家,随便来个人就可以在上面乱涂乱画,还都不生气?怎么想都不对劲。其实,这是后人望文生义了。

那时候诗人们热衷于题诗,所以寺庙、旅馆都备有专门用来题诗的物件,叫做“诗板”。顾名思义,就是用来题诗的木板。当年李白游慈恩寺,慈恩寺的和尚们“用水松牌,刷以吴胶粉,捧乞新诗”。也就是用最上等的水松树制成的木牌,刷上吴胶粉修整以后,将诗板恭敬地递到李白面前,请求他作诗一首,为慈恩寺做做宣传。

而且当时的人跟现在一样,都爱“追星”。唐文宗时代,元稹、白居易、刘禹锡忽然大火,“唱和千百首, 传于京师,诵者称美”,于是好多名胜古迹管理员连忙取下那些挂了上百年都没火的诗板,独留名人名诗在其上,为自家景点打广告。

因“到此一游”惹上官司

如今,在墙上留下“到此一游”作为一种不文明行为而遭到抵制,但就算是题壁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有很多人看不惯这样的行为。

《逸老堂诗话》记载,宋人张表臣游南徐(今江苏镇江)甘露寺,“偶题小词于壁间” 。寺庙的僧人很不高兴,称“方泥得一堵好壁,可惜涂坏了”。甘露寺向来不喜欢游人留下“到此一游”,凡见涂鸦,哪怕是出自名人之手,也一概毫不留情地磨掉。

历史上,还有人因为喜欢到处题壁而留下不雅之名。明朝时有个叫杜庠的进士,自诩不管墙壁的好坏,只要他经过,就一定会留下诗句证明自己。他曾在赤壁题诗: “莓墙椒壁,过辄留题。”结果被人讥笑,给他取了个外号叫“杜赤壁”。

“杜赤壁”这样胡乱涂鸦只是遭人反感,北宋《中山诗话》所记载的“豁达李老”甚至还因涂鸦而惹上了官司。“豁达李老”喜欢写诗,不管去哪里都必定题诗一首,但出自他手的诗句都难登大雅之堂。有一次他在人家刚粉刷的墙上题诗,主人见了大怒,将其扭送地方官府,要求给个说法。地方官见他屡教不改,就判他杖刑,还让衙役押着他去把集市上的地给填平。“豁达李老”一听连连求饶,说自己下次不敢了。

可见,古代对涂鸦行为虽然比较宽容,但也并非不论地点不看对象就可随意留下“到此一游”。古人去名胜古迹旅游时,还得借来“诗板”或得到主人同意,才能留下自己的字迹。并不是如今有些人所以为的那样,在身上揣好一支笔,随便在什么地方都可以乱涂乱画,美其名曰“效仿古人”更是毫无道理。

读万卷书,让我们明是非、知对错。当我们行万里路时,我们更应该知道什么应该为,什么不可为,否则,我们也可能因为“到此一游”而吃上官司。

猜你喜欢
题壁唐婉题诗
郭沫若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题诗
本期主题:题壁诗
画竹题诗
李一氓工作情景与《石头记》题诗
钗头凤
额日德木特古斯以《春》为题诗的审美观
名人吃喝那些事儿
几个乡村舞台题壁五续
如今说来都是错
——叹陆游与唐婉
三个人的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