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数据技术在劳动工资统计改革中的应用探析

2020-10-12 14:37唐元青夏津县统计局
环球市场 2020年19期
关键词:指标分析信息

唐元青 夏津县统计局

一、引言

企业在我国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为人们生活以及工作提供更多便利。在企业中,员工是其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员工的实际工作水平对企业能力的提升以及企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于企业劳动工资统计问题,要给予更多关注与重视,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工资统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所以,本文将针对企业劳动工资统计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相应内容进行阐述。

二、企业统计分析方法的分类

(一)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一种用于确定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根据相关自变量的数量,回归分析可以分为单一回归变量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根据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性质,可以将其分解为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如果回归分析仅包含一个自变量和因变量,并且两个关系可以通过直线近似,则该回归分析称为单变量线性回归分析。当回归分析涉及两个或多个自变量以及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时,就可以说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允许统计者在统计企业分析中分析每个因素对特定因素的影响,更接近实际预测结果。

(二)判别分析

判别分析包括将已知研究对象划分为几种类型,并从一批已知样本中获取不同类型的观察结果。基于此,确定判别式来区分未知类型的样本,并对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分类。基于与聚类分析中的未知分类不同的已知总体分类,判别分析确定属于哪个类别。判别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检查企业分类。判别分析是一种基于对几个指标的观察来确定关注类别的统计方法形成判别函数。企业统计分析领域的判别分析是对每个企业等级类别进行定量评估的各种因素的组合,还可以评估同一家企业中不同部门的质量水平。因此,该方法应用广泛,有效且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三)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一种用于确定无法在多元数据中直接观察到的一般因素。基本思想是首先分析多元观测数据的相关性,找到一些相关的独立潜在公因子来确定这种相关性,并在公因子与原始变量之间建立定量关系以预测公因子,寻找隐藏在原始变量之间的客观规律。因子分析主要用于评估企业的财政绩效以及企业部门的综合性收益。

三、劳动工资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统计指标单一与社会需求增多之间的矛盾

目前,季度劳动工资统计报表一直延续使用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与平均人数以及工资总额等指标,没有结合时代发展要求进行动态调整和细分。随着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新产业、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现行的劳资指标已远远不能满足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需要。如备受关注的行业用工需求、下岗再就业、弹性就业等劳动情况。又如电商、微商等在线用户的增加,统计范围的广度和难度都在加大,在现行的劳动工资统计制度中难以找到归口路径,导致工资统计数据不全。

(二)实施标准界定问题

传统的企业统计模式,在对信息及数据进行处理的时候,对于处理阶段的标准界定较为模糊。在进行需要收集大量信息,需要大量时间分析的统计工作时,大部分企业都会选择在事后再完成统计工作。这样很多数据就不能在第一时间完成统计,数据整合的困难也就更为突出了,不仅使得企业的工作效率受到很大的影响,企业判断风险的决策,也会因此产生偏差。与此同时,传统的企业统计技术含量相对局限,统计信息很容易出现偏差,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又要依靠统计数据进行,因此,采取传统的企业统计,就很难保障企业的管理和运营能够给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地方政府目标考核压力较大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但各级地方政府对所属载体下发的考核指标往往偏大。为了实现年终考核目标,各载体从招商引资、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等多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受经济基础、产业定位、经济环境等因素制约,部分载体完成考核目标难度较大,其中少数载体开始打起了统计数据的主意,搞起了所谓的数据调度和指标分解,凭空喊起了“开门红、双过半、大干三季度、冲刺四季度”等响亮的口号,玩起了统计数据注水的把戏。

四、劳动工资统计有效对策

(一)加强基础管理,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

一是企业层面要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劳动工资统计的具体指标、报表周期和时限以及报表平台的程序处理,对用工单位的工资数据统计内容等予以明晰。在直报系统企业端口开发可视化界面,呈现企业职工年龄构成、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情况、年平均工资额度等直观视图,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工资改革做出科学的预测。二是行政企业层面要创新平均工资运用,引入大数据,对政府的民生工程、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相关项目进行统计监测,真实反映改革成果。三是政府层面要将劳动工资统计指标引入政绩考核体系,增加总量与结构、速度与效益、质量与数量等多维度指标,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见图1)。

(二)加强基础资料完善工作

在加强基础资料完善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第一,对于单位劳动工资统计台账进行明确规范,其中涉及的原始凭证以及记录等台账,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数据信息质量,为后续统计工作的展开打下良好基础。第二,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人事档案是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与关键,人事档案可以为人事管理工作的展开提供资料。对于该项工作的展开,可以通过构建人事档案数据库的方式,实现对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应用,使档案资料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得到保障。比如,对于企业内职工的奖惩问题、任免问题等,可以通过动态管理的工作方式,为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信息。

(三)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信息的使用与反馈的作用逐渐的突显出来,但是在信息收集和传递的过程中,又面临着信息资源庞大以及各部门之间信息隔离的问题,这样使得企业的信息无法完全的实现共享。想要实现企业信息共享,就要将各部门之间的隔离打破。因此,就需要在企业中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各部门都将自己的数据进行及时的上传,各部门之间对数据信息在企业平台上实施共享,使得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变得更加便捷,管理层所得到的信息也会更加精准,在进行决策时对风险的把控也会更加的牢靠,大幅度地减少了企业运营所承担的风险。

图1 某年全国各行业年平均工资统计图

(四)加大统计数据审核评估力度,全过程把控数据质量

从国家层面建立数据联审制度,省、市统计机构进一步完善报表审核方法,县级以下统计机构在完成上级下发的查询任务的同时,结合本地区实际,针对骨干企业和重点行业进行更深层次的审核。做好数据评估工作,综合运用经济趋势分析法、现场调查取证法等方法进行评估。例如,对于数据异常企业,结合当前经济大环境和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对照企业往期数据,从生产设备、能源消耗和纳税情况等方面对企业的工业产值和销售收入等指标进行再评估,力争统计数据最大化程度反映企业真实情况。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企业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对于企业劳动工资统计工作,需要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能够给予更多重视与关注。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统计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为我国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指标分析信息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订阅信息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