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改革背景下企业职称管理优化探索

2020-10-12 14:37刘浩舒邓砚兮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环球市场 2020年19期
关键词:职业资格职称申报

刘浩舒 邓砚兮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导论

在国家深化改革职称的背景下,国家出台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通过健全职称制度体系,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创新职称评价机制,促进职称评价与人才培养使用相结合。A公司1800余名员工中,硕士、博士人数占1/3,本科占1/2;正高级工程师占1/5,高级工程师占1/3,具有明显的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特点,即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占比较高。职称能够有效激励专业技术人才发展,优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但由于A公司职称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未有效发挥职称的激励作用,亟须完善职称管理,促进企业人才发展。

二、职称管理现状

(一)职称评价与职业资格未有效结合

A公司出台了相应的奖励政策,鼓励员工取得企业所急需的各类职业资格,但在职称管理方面,并未有所体现。在职称申报过程中,并未对已取得企业所急需职业资格证书的申报人员给予相关的引导,在职称评审和推荐过程中,未加以量化考核,使得持证人员与其他未持证人员没有区别,不利于在企业中形成积极学习和取证的氛围。

(二)职称未充分体现专业技术人员科研业绩

结合国家、集团公司对于职称申报中的业绩要求,A公司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业绩材料多以项目报告为主,论文为辅,专利虽可以作为职称申报业绩,但这方面的成果偏少,在职称评价中并未加强明确和引导,难以促进企业科研技术发展方面形成合力。

(三)职称评价需与个人考核相关联

员工的年度个人考核是通过360度打分,对员工在一年内工作业绩、工作能力的考核结果,该结果反映员工的工作情况的同时,也体现了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可作为职称评价中的考核内容。而在A公司的职称评审和推荐中,未将此类信息进行很好的关联,以形成人员管理的联动机制。

三、职称管理工作优化实践

职称管理工作的优化实践,更多的是基于职称申报人员已经符合申报资格年限、能力和业绩已经达标,在此基础上进行职称评价和管理的优化。

表1 职称评价指标

(一)推进职称评价与职业资格有效衔接

2019年9月26日,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了《关于确定专业技术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关系的通知》,“健全完善职称制度体系,建立职业资格与职称制度相衔接的机制,明确对符合对应条件的人员,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按照相应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条件和聘任程序,择优聘任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职务。”

A公司在明确职业资格的奖励制度的同时,今年在职称评审和推荐过程中,积极推进职称与职业资格持证情况相关联,一方面在中初级职称的评审和认定过程中,对于已取得职业资格的人员,依据相关政策,并结合员工的履职情况,择优予以评审和认定;另一方面,在高级职称推荐过程中,对职业资格持证进行量化考核评分,优先推荐取得企业所急需的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

(二)突出评价专业技术人才的科研业绩

职称深化改革注重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技术性、实践性、创造性,以专利成果、项目报告、设计文件等成果形式替代论文要求,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作为技术密集型科技企业,A公司在职称评价过程中,特别是高级职称推荐,在职称评价中增加了对专利的权重考核,依据专利的难易程度,给予相应的考核分值,发明专利得分最高,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得分次之,软件著作权得分最低。以此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加强对工作中创新成果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本企业的科研成果积淀的一部分。

(三)将员工考核纳入职称评价

在A公司的职称评价体系中,今年增加了对员工考核情况的评价,考核结果为优秀的申报员工,可以获得相应的评价加分;考核结果为称职或基本称职的,不加分;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的,不能参与职称申报。实现了将员工的个人考核的结果运用到职称评价体系中,积极引导员工向企业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见表1)。

四、总结

职称作为对员工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评价,能较好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优化企业人才队伍,提升员工凝聚力,在企业的人才管理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中,职称广泛受到企业与员工的关注。本文以国家职称改革为背景,结合本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优化职称管理,提出多维度的职称评价体系,助力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发展。

猜你喜欢
职业资格职称申报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学术造假将被撤销职称并记入诚信档案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解读
国务院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