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TOPSIS的常州运河遗产旅游资源类型评价

2020-10-12 02:05马海良董书丽陈李倩
水利经济 2020年5期
关键词:常州运河遗产

马海良,董书丽,陈李倩

(1.河海大学低碳经济研究所,江苏 常州 213022; 2.江苏省“世界水谷”与水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0098; 3.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 常州 213022)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功能最复杂的一条古运河,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与劳动的结晶,也是当今可开发利用的宝贵旅游资源。2014年6月,大运河申遗成功,从此进入后申遗时代,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京杭大运河的经济与文化价值也日益凸显,逐渐成为近年来沿线各城市旅游开发的重点。运河遗产的旅游开发进程中,对旅游资源进行精准分类和科学评价,全面衡量各类旅游资源的功能设施与发展潜能,是规划制定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现存运河遗产的旅游资源进行研究,评估其旅游功能的开发定位和资源开发的合理性显得尤其重要。

常州段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历史上最悠久的河段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节点之一。其运河沿线分布有水利工程遗产、聚落遗产、其他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共计5类163项,常州在大运河的滋养下也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包括以青果巷为代表的街巷文化、以天宁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运河五号为代表的工业遗产文化等。本文选取京杭大运河常州段为研究对象,运用AHP-TOPSIS方法对当地运河遗产旅游资源类型进行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这将对常州运河遗产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

1.1 旅游资源评价

当前关于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大多围绕评价指标的建立与评价方法两个方面。在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方面,李悦铮等[1]以旅游资源条件、区域条件、区位特征为主要评价指标建立海岛旅游资源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海岛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测量。窦银娣等[2]基于资源禀赋、开发环境和市场条件3个方面,构建包含34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对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潜力进行评价,最终将村落分为强潜力、中等潜力和弱潜力3个层次。吴俊等[3]基于层次分析法,选取了建设条件、生态条件、旅游资源条件、旅游容量条件4个综合评价指标以及12个要素评价指标,对小城镇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考察,最终将旅游资源合理划分为5个层级。

有关旅游资源评价方法的研究源于Edward等,其演进过程主要经历单因子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个阶段[4]。Scheyvens等[5]最早提出“当地赋权”的定性评价模型,由旅游活动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来评价生态旅游资源的有效性。王亚辉等[6]基于层次分析法与专家调查法,建立运河文化旅游资源类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得各评价因子权重及综合评分值,实现了淮安运河文化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李博等[7]采用熵权TOPSIS和灰色预测模型等方法,进行了我国省域层面的竞争力评价和空间格局演变趋势分析。

1.2 京杭大运河

目前关于京杭大运河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运河遗产资源与保护、运河遗产旅游开发两个方面。

a. 关于运河遗产资源与保护方面的研究较多,薛伟等[8]阐述了运河资源的功能和作用,对近期航运工程建设过程中文物保护的措施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终提出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协调发展的建议。连冬花[9]基于协同学理论设计了相应的运河保护与实践路径,即协同观念、协同组织、协同利益、协同舆论与协同发展。

b. 关于运河遗产旅游开发方面,金平斌等[10]从运河杭州段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入手,对旅游开发条件进行评价,并揭示杭州城市旅游业发展与运河间的相互关系,最终提出运河旅游开发的功能定位与形象策划方案。许亚兰等[11]基于经济、旅游产业、环境、基础设施与运河遗产资源5个方面构建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京杭大运河江苏段8个城市的运河旅游开发能力进行定量分析,最终将城市分别划分为强竞争力、较强竞争力、弱竞争力3种类型。

经过对以往成果的研究,发现大多学者主要围绕运河遗产的资源保护途径及城市间旅游资源的竞争力进行研究,研究方法主要涉及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而对运河遗产旅游资源类型评价的研究较少。AHP-TOPSIS法是一种将层次分析法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定量评估,计算过程简便,容易理解,并且充分考虑决策者的意见。而在以往关于运河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中,运用该方法的研究也较为少见。据此本文选取京杭大运河常州段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运河遗产旅游资源的特点,将其分为运河工程设施、历史建筑、聚落遗产、文物遗产与生态景观5种旅游资源类型,在评价过程中运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运河遗产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TOPSIS法计算指标的正、负理想解与贴进度,并以此为依据对运河的5种旅游资源类型进行评价比较,以期为常州运河遗产的旅游资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运河遗产旅游资源类型评价方法

2.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方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最早由美国运筹学家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其主要特点是将一个复杂问题转变为互为联系的递阶层次结构,并通过人们的主观判断对评价方案进行排序[12-14]。将AHP法运用于运河遗产旅游资源评价,能将繁杂的评价过程数量化和模型化,进而提高评价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在评价过程中,首先运用AHP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各指标权重,具体步骤如下:

a. 构建运河遗产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b. 构建判断矩阵。人们对每一层次各元素相对重要性的判断是层次分析法的主要信息来源,判断矩阵即是人们判断结果的矩阵形式,其中的数值表示对于上一层次中的某个元素而言,当前层次中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状况。该步骤需要通过对专家多次提问并对评价因子进行赋值打分,文中采用1~9 标度法构建数值判断矩阵(表1)。设aij表示指标i相对于指标j的相对重要程度,且满足aij>0,aij=1/aji,aii=1。

表1 层次分析法评判标度及其含义

c. 根据判断矩阵计算指标权重。权重的确定一般采取近似计算方根法进行计算求解:

(1)

由式(1)可得到权重:

w=(w1,w2,…,wn)T

d. 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为避免评价时出现逻辑错误,通过一致性指标C.R.来判断,其中R.I.值见表2。

表2 判断矩阵R.I.值一览表

若C.R.≤0.1,则认为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否则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

2.2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TOPSIS)是一种有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标准化后的数据寻找正、负理想解,并通过计算相对贴进度来评价各方案的优劣。基于AHP法计算得到各指标权重值,并采用TOPSIS法对运河的5种旅游资源类型进行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a. 初始评判矩阵的构建:设有m个待选目标,n个评价指标,待选目标集是Y={Y1,Y2,…,Ym},评价指标集是X={X1,X2,…,Xm},对其中第i个目标第j个属性的评估值为xij,得到初始判断矩阵A=(xij)m×n。

b. 决策矩阵标准化:为消除不同指标之间的不同的量纲和量纲单位的影响,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矩阵B=(bij)m×n。

对于效益性指标:

bij=(xij-xjmin)/(xjmax-xjmin)

(2)

对于成本性指标:

bij=(xjmax-xij)/(xjmax-xjmin)

(3)

c. 决策矩阵的加权标准化:将B与指标权重向量w相乘,得到加权后的标准化矩阵C=(cij)m×n。

d. 确定相对贴近度:评价对象中的正、负理想解分别为

(4)

(5)

评价对象与正理想解之间的贴近程度为

(6)

式中ηi∈[0,1],ηi越趋近于1,则评价对象越趋向于正理想解,即评价对象越优。

3 常州运河遗产旅游资源类型的划分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运河遗产旅游资源类型的划分

根据《国际运河史迹名录》和已有研究成果[15-17],运河遗产一般被分为3个层次。①依照物质属性,将运河文化遗产资源分为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本文主要对运河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研究。②依照运河遗产资源的规模、形态与属性等进一步分类,运河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被分为运河水利工程遗产、运河航运工程遗产、运河聚落遗产、运河其他物质文化遗产(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石刻铸造等)。③依照规模等级、成因、功能等因素进行进一步细分。

基于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与当地运河遗产旅游资源的特点,常州段运河遗产旅游资源分为运河工程设施、历史建筑、聚落遗产、文物遗产与生态景观5种类型进行评价。其中运河工程设施包括运河自身航道与水利、航运工程遗存,具体指河道、桥梁、码头、闸坝与栈道等与运河直接相关的遗产;历史建筑包括如寺庙、园林、书院、古塔、城楼、会馆故居等建筑类遗产;聚落遗产包括古城、古镇、古村落与历史文化街区等遗产;文物遗产包括石刻、壁画、纪念碑与镇水兽等记录运河历史的遗产;生态景观包括穿城形成的河道湖泊以及沿线自然风光等。根据上述运河遗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整理常州段运河现有的部分遗产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常州段运河遗产旅游资源类型

3.2 常州运河遗产旅游资源评价指标的构建

评价指标的选取要全面考虑影响常州运河遗产旅游资源评价的因素,保证评价体系能尽量反映真实状况。按照AHP法的原理,以常州运河遗产旅游资源评价为目标层(A),选择运河遗产资源价值、遗产资源品质、遗产旅游效益、遗产资源开发条件、遗产资源保护现状共5项作为指标层(B),以艺术观赏价值、遗产完整性、规模大小、经济效益、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保护设施等15项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层(C),构建运河遗产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图1)。

4 实证分析

4.1 常州运河遗产旅游资源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根据AHP法的计算步骤得出常州运河遗产旅游资源评价因子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结果,见表4、表5。

图1 运河遗产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表4 运河遗产旅游资源评价因子层次总排序

根据常州运河遗产旅游资源评价结果,从目标层的评价排序结果来看,在遗产资源价值、遗产资源品质、遗产旅游效益、遗产资源开发条件、遗产资源保护现状5个方面中:①遗产资源价值的权重为0.320 1,表明艺术观赏、历史文化、科学考察价值在常州运河遗产旅游资源评价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中也必须作为首位因素进行考虑。②遗产的旅游效益,其权重达到0.295 0,说明遗产资源在保护开发过程中也要注重带来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③遗产资源开发条件与遗产资源品质,其权重分别达到0.156 5与0.133 1,虽然所占权重较小,但却不能忽视。④评分最低的是遗产资源保护现状,所占比重是0.095 3,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地对于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够注重,因此,应加大宣传运河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提升居民的遗产保护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保护运河文化遗产,进而为旅游开发提供保障。

根据运河遗产旅游资源评价因子的评价排序结果来看,遗产资源价值中的艺术观赏价值权重值最大,而遗产资源品质中权重最大的为知名度与影响力,遗产旅游效益中排序依次为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因此,各类别运河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中各项目的重要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异,在开发过程也要区别对待。根据评价因子层次总排序来看,运河遗产资源价值中的艺术观赏价值、遗产旅游效益中的经济效益与遗产资源开发条件中的投资能力占据较大的比重,分别占比0.172 8、0.158 7、0.096 0。因此,在当地运河遗产旅游开发过程中,要着重考虑遗产自身的艺术观赏价值、开发过程中的投资能力以及开发后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

表5 目标层、指标层判断矩阵特征向量值和一致性检验计算结果

4.2 运河遗产旅游资源类型的评价

基于AHP法计算得出评价指标权重,并采用TOPSIS方法对运河工程设施、历史建筑、聚落遗产、文物遗产与生态景观5类运河遗产旅游资源类型进行评价,得出评价对象距离正、负理想解之间的距离,见表6。

表6 评价对象距正、负理想解间距离

由表6可计算出5种运河遗产类型的贴近度,运河工程设施、历史建筑、聚落遗产、文物遗产、生态景观的贴近度分别为0.408 0、0.808 3、0.755 0、0.272 3、0.615 1,价值排名分别为4、1、2、5、3。贴进度越高,表示该类旅游资源类型的整体价值越优。

由贴近度可知,5种运河遗产类型中,历史建筑的排名居于首位,说明常州当地与历史建筑相关的运河遗产发展潜力最大,这也与常州目前运河遗产的旅游发展现状相一致,如天宁寺、西瀛门城墙、毗陵驿、瞿秋白故居等历史建筑都属于当地特色建筑,资源开发价值较高。

排名第二位的为聚落遗产。在运河遗产旅游资源开发时,该类遗产历史考察价值与艺术观赏价值较高,更能反映当地人文与历史发展进程,但近年来,片面追求工业化与现代化的现象使部分古镇失去了原本的模样,因此对于运河遗址的合理开发也成为当地应重视考虑的问题。

排在第三位的是生态景观。在形象经济时代,旅游者的旅游选择越发依赖于旅游地整体的生态形象,生态景观的合理布局与设计可以吸引游客驻足,延长观赏时间,与其他旅游服务构成的产业链一起为游客获得旅游满足,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形成一个可感知的现实形象[18]。京杭大运河穿行常州又环绕着常州,常州地域内有滆湖、芙蓉湖、德胜河、老孟河等,河流与两岸自然风光融合构成运河常州段别具一格的生态景观,吸引众多旅游资源,但目前仍存在部分河流无人修整,生态景观被破坏的现象,当地部门若加以修治,并合理融合其他运河遗产建立旅游产业链,运河及沿线生态景观必能恢复原貌,引来更多的旅游资源。

大运河常州段曾是江南地区军事、交通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域,码头、桥梁等与运河直接相关的遗产众多,但部分古桥在20世纪90年代运河整治中被拆除与移建,已经失去原貌。而文物遗产如碑刻等在当地开发过程中部分被搬迁或灭失,与其相关的旅游资源较少,因此运河工程设施与文物遗产的旅游价值整体评分不高,这也说明在运河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当地要适当加强运河工程设施与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开发力度。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构建运河遗产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对常州段运河遗产的5种旅游资源类型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常州段运河遗产资源具备较高的观赏价值与文化价值,其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中,目标层权重排序依次为遗产资源价值、遗产旅游效益、遗产资源开发条件、遗产资源品质、遗产资源保护现状;因子层排序中艺术观赏价值、经济效益与投资能力居于前3位。② 5种运河遗产类型的评价结果显示,其整体优先度排序中历史建筑类遗产旅游价值最高,其他依次为聚落遗产、生态景观、运河工程设施与文物遗产。基于以上研究表明,京杭大运河常州段文化遗产资源丰厚,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与空间,但对于常州而言,打造运河旅游文化,树立城市品牌,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a. 综合旅游资源,实施联合开发。在对运河遗产进行建设开发前,要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并综合评价,实施合理开发与整合开发。常州段运河遗产中历史建筑遗留众多,相较于其他遗产保存较为完好,而文物遗产如石刻、壁画、纪念碑与镇水兽等记录运河历史的部分遗产存在搬迁与灭失现象,总体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不高,因此在开发过程对不同的旅游资源类型可以实施联动开发,即通过重点旅游资源的开发,带动其他旅游资源的开发,实现旅游资源的整合与联动效应。

b. 突出遗产特点,进行深度开发。在运河遗产类型的旅游资源评价中,历史建筑与聚落遗产整体的旅游资源价值较高,因此在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应着重对该类遗产进行深层次探究,如聚落遗产中被称作“江南第一巷”的青果巷,其历史建筑与聚落遗产等运河遗产与常州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构成城市机体的重要部分。另外,运河建设与开发进程中,要充分挖掘运河遗产的艺术观赏价值、历史价值等,采用科学与艺术创造相结合的路径,突出运河文化遗产本身的特点与常州城市的特点。

c. 合理规划部署,实行科学开发。在运河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当地政府的作用,制定总体开发规划,统一部署,避免景区的不合理开发以及开发泛滥等突出问题。另外,遗产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注重遗产保护和发展间的制衡点,开发前要做好前期的可行性论证工作,科学开发,确保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常州运河遗产
常州的早晨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遗产怎么分
如泰运河谣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千万遗产
遗产之谜
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