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高校思政课程网络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以暨南大学本科生为调查对象

2020-10-12 07:14王勇崔霞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问卷思政因子

王勇 崔霞

(1.暨南大学,广东广州,510632;2.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300)

一、引言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教学秩序的冲击,教育部发布相关文件,要求各高校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停课不停学”,暂停固定场所、时间、教师的面授模式,采用网络开展在线或直播教学[1]。然而,由于线上教学的开展略显仓促,其教学质量如何,学生对教学总体满意度如何,需要有一个系统性评估,以便今后为网络教学提供改进依据。“满意度”可以作为评价网络教学质量的一个指标,从学生角度对网络教学满意度开展研究,可以帮助学校进一步优化网络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参与网络教学的积极性[2]。

由于学科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网络教学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大学生思政课程在我国是必修课,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这些课程原本就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足等问题,仓促采用网络教学的方式上课,其教学效果需要每一位思政课教师认真评估。

本文使用因子分析法,试图找出影响大学生疫情期间思政课程网络教学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其中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调查大学生网络思政课程教学的整体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有哪些;二是找出这些影响因素对思政课程网络教学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如何。由于疫情期间各校开展网络教学的模式和方式大致相同,本文仅以暨南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对暨南大学思政课程网络教学满意度进行调研,然后使用因子分析法找出影响大学生思政课程网络教学满意度的因子,并使用计量回归的方法判断各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采用整体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被试,主要对象为因疫情原因不能返校上课的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由于大四学生处于即将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相关课程的开展与其他年级相比相差过大,故不做调查;研究生因课程设置不同的原因,也不做调查。样本来自暨南大学理工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文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基础医学院、口腔医学院、中医学院、护理学院等12个重点学院,专业涉及文、理、工、经、管、医等学科。问卷采用“金数据”问卷调查系统,通过班级微信群,以同等宣传力度推广问卷,不限人数,问卷开放时间为连续120小时,共收到问卷871份,其中,有效问卷859份,有效率为98.62%。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情况统计表

(二)问卷项目编制

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体系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学风和教学效果7个一级指标以及19个二级指标和44个三级指标[3]。本调研在借鉴这些指标的基础上,结合网络教学和思政课程的特点,自制了“暨南大学思政课程网络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

为了科学设置问卷内容,本研究做了两件前期工作,一个是访谈,一个是开放式问卷。

首先选择了理工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经济学院以及选修本人开设的全校通识课的学生作为访谈对象,通过微信和电话联系到了15人,访谈内容主要包含两个:一是“影响你认真参与网络思政课程教学的因素有哪些”,思政课程指学生根据学校整体培养方案修读的思政教育课程,这类课程对学生有学分要求;二是“你在参加网络思政课程教学时对哪些方面是满意的或不满意的”。开放式问卷则在本人开设的全校通识课程中,以课堂作业的形式调查了来自全校26个专业的学生,应回收98份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81份。根据访谈和开放式问卷得到的结果,参考已有文献,形成了27个初始问卷题目,再加1个总体满意度的题目,一共是28个题目。所有项目均采用Likert5级评尺计分,1、2、3、4、5分别代表非常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4]。调查时将所有项目交叉混合排列,作为正式的施测问卷。

(三)统计工具

使用EXCEL和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含信、效度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总体满意度统计

疫情期间暨南大学网络思政课程学生总体满意度如表2所示。

表2 总体满意度

由表2可知,在对网络思政教育的总体满意度进行评价时,仅有27人表示非常满意,有101人回答满意,即14.9%的学生给予了“满意”以上的评价;回答“一般”的学生有329人,占全部调查对象的38.3%;还有288人回答“不满意”,114人更是给出“非常不满意”的评价,这两类评价占比为46.8%。总体上,学生对网络思政教育课程的满意度比较低。

(二)数据的信、效度分析

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份分析,并做可靠性检验、KMO及Bartlett's检验,得到的Alpha等于0.904,大于0.9,说明项目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量表的信度很好,可以对问卷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KMO值达到0.911,说明项目间的共同因素很多,非常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此外,Bartlett球型检验的值为13261.107,自由度为299,达到显著,说明各项目间具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保留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删除了因子负荷小于0.5的项目2个,剩余25个项目。对各项目进行因子归类,得到5个维度,将这5个维度分别总结为课堂氛围因素、教师水平因素、课程设置因素、硬件设施因素和上课环境因素。这5个维度解释的方差和总方差如表3所示。

表3 各维度的特征值解释方差和累计方差

5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65.509%,表明公因子问卷的有效程度较好,各个维度较好地解释了整个问卷的方差。

分别对各维度数据做可靠性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各维度和总量的信度

每个维度的Alpha系数都大于0.7,说明数据的信度较好。

以上分析可知,本次问卷统计结果的信、效度较好,可以作为影响网络思政教育课程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分析测量工具。

(三)因子分析

根据上文的分析,课程设置、教师水平、上课环境、硬件设施、课堂氛围5个因子可以解释原来25个测量内容的65.509%。总结如表5。

表5 大学生思政课程网络教学满意度主要影响因素

上述公共因子结构清晰,信效度可靠,可以作为解释思政课程网络教学满意度的因素进行下一步分析。

(四)回归分析

直观地看,上述5个因子都影响大学生思政课程网络教学总体满意度,但影响程度如何不得而知。为了找出这些因子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接下来构建模型,对模型进行线性回归。根据前述分析,本文构建模型如下:

其中Y表示思政课程网络教学的总体满意度,X表示前文归纳的5个公因子;c表示截距项,为常数;α为各因子对因变量的弹性系数,即X变化1%时,Y将变化α*1%;ε为残差项。采用逐步回归法,5个自变量的偏回归系数全部满足t≤0.05,5个因子全部进入模型。具体回归结果见表6-表8。

表6 模型汇总

R方为0.929,表示整个方程能够解释思政课程网络教学总体满意度的92.9%,方程的拟合度很高。

表7 方差分析

表7说明,显著性水平小于0.01,整个方程是显著的,即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表8 回归系数表

回归系数表8说明,5个因子的显著性都小于0.01,说明5个公共因子都对思政课程网络教学总体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存在显著线性关系。

根据Beta值还知道,课堂氛围满意度对思政课程网络教学总体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最大,课堂氛围满意度每提高1%,总体满意度将提高0.490*1%。各因子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课堂氛围、教师水平、课程设置、硬件设施、上课环境。

根据各因子系数,可以得出回归方程式:

其含义为,在其他变量固定的情况下,教师水平满意度每提高1单位,思政课程网络教学总体满意度将提高0.143单位,依此类推。

四、结果讨论

新冠疫情下,课堂氛围是影响大学生思政课程网络教学满意度的最大因素。这与汪传艳对慕课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公选课学习体验的调查研究结果相似,即网络教学容易产生“师生互动不良”[5]。在传统的线下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充分使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正反辩论、角色扮演、课堂演讲等丰富多彩的参与性手段,让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听课,还可以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发表观点,体验上课的乐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在线上教学过程中,以上这些课堂教学手段无法得到充分的施展,如果仅靠教师的语音讲授,缺乏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课堂就变成了教师填鸭式、机械式的单方面推送,学生注意力无法高度集中,很容易受外界干扰,原本45分钟的课堂将显得更加冗长,学生体验会急剧变差,从而影响教学满意度。

教师水平是影响高校思政课程网络教学满意度的第二大因素。习近平总书记说“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程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理论性强、涉及面广,这就要求教师能以宽广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师作为高校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和组织者,都应该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授课能力。在新冠疫情下,教学活动由线下转为线上,这不仅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要求,更对教师使用网络、软件、新媒体等技术手段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事实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盛行的背景下,学生们愈加推崇“网红”教授、教学名师等高水平教师。

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是影响大学生思政课程网络教学总体满意度的第三个重要因素。课程设置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也是高校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思政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课程内容的吸引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当线下教学转到线上,由于受到时空的限制,尤其是新冠疫情下学生不能返校,失去了课前课后的辅助教学环境,缺少了校内广泛的教学资源,学生自学效果大打折扣,这就对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硬件设施是影响大学生思政课程网络教学总体满意度的第四个因素。网络教学通常会使用手机和电脑,借助网络会议软件来上课,由于上课人数多,对网络流畅度和实时性要求较高,不符合条件的硬件设备和会议软件,会对网络教学效果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上课环境对大学生思政课程网络教学总体满意度存在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有限。

综上所述,网络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较大地影响了学习满意度,学习过程的体验与网络教学满意度有较大的相关性[6]。在新冠疫情下,大学生思政课程网络教学满意度较低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网络授课造成的课堂氛围变差、体验性教学手段无法施展、师生之间互动不足、课程体验性不好。未来,思政课程的网络教学需要从提高课程互动性着手,通过软件升级、缩短上课时间、丰富教学手段、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提升课程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加学生上课积极性。广大思政课程教师,要自觉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圈粉”学生,以扎实的网络使用技能吸引学生。课程设置要兼顾线上线下的不同教学环境,设计更多的线上支撑材料,将学习过程变成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还要重视学生创新和实践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问卷思政因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