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四维内涵建构:基于“四个回归”的视角

2020-10-12 14:16田联进
理论观察 2020年8期
关键词:大学文化源头本体

田联进

关键词:大学文化;本质;本体;源头;本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8 — 0137 — 03

“四个回归”是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的武汉高等学校工作座談会上首次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通俗表达,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系列讲话和论述的高度概括。“四个回归”是新时代我国高水平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及科学研究实力提升的行动纲领,是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迎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优势,及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制胜法宝。因而,“四个回归”对新时代我国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双一流”建设与新工科建设及综合改革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大学欲实现四个回归,首先需要实现大学文化的四个回归,而大学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及培养人才的质量如何等等这些最为根本性问题最终由大学文化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而大学文化是决定大学人才培养质量能否提升的内在定力。因而,提升大学人才培养质量重在营造符合大学内涵发展的大学文化,其优良的大学文化就能孕育优秀的人才、杰出的成果、优质的服务,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就会得到提升。由此,作为肩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我国大学显然始终需要保持大学先进文化的使命,而践行大学文化“四个回归”则是大学能够保持先进文化使命的基本保证。

高校“四个回归”是指高校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和回归梦想,由于大学文化与大学是十分密切但又具有区别的概念,因而,大学文化“四个回归”的内涵需要用大学文化的观点进行审视建构。大学文化是大学共同体成员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其文明成果创造依据大学文化本质,其文明成果发展源自于大学文化源头活力,其文明成果的薪火相传取决于大学文化本位,其文明成果的终极目标由大学文化本色决定。由此,大学文化“四个回归”的意蕴构成大学文化四维内涵:反映大学文化本质规律的包容文化、批判文化和育人文化构成大学文化本质内涵;反映大学文化应有之义的传播文化、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构成大学文化本位内涵;体现大学文化渊源发展的自治文化、理性文化、开化文化和卓越文化构成大学文化源头内涵;彰显大学文化伟大追求的自觉文化、自信文化和自强文化构成大学文化本色内涵。

一、大学文化本质内涵

大学文化回归常识,就是要思考大学文化究竟是什么和大学文化究竟如何运行及发扬光大。大学文化究竟是什么与大学文化如何运行及如何发扬光大,其实质都是反映大学文化本质或大学文化规律。因而,大学文化回归常识就得恪守大学文化本质内涵。大学文化本质内涵在于大学是一种以文化形式存在的活动,其活动围绕文化包容、文化批判、文化育人展开,其本质内涵显然在于实现包容文化、批判文化和育人文化。因而,大学文化本质内涵是包容文化、批判文化和育人文化的集合。大学包容文化是包罗万象的文化,是百家争鸣的文化,是海纳百川的文化,是大学文化具有的宏大气量和开怀胸襟。大学包容文化不仅包容各种学派观点,鼓励各种创新,而且还包容因客观因素所造成的各种失败。大学文化只有具备包容文化的本质内涵,大学文化才能繁荣;一木不成林,一花独放不叫春,百花齐放的大学文化才能真正迎来大学文化的春天。大学文化是具有独立性的批判文化,不随声附和,以怀疑的眼光审视一切,以其批判文化引领大学及政府、社会的发展。大学只有具备批判文化的本质内涵,大学才能彰显创新的活力,才能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大学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实现大学育人文化的本质内涵,大学育人文化的本质内涵旨在为社会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大学育人文化一是靠大师,“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则意味着大学大师对于大学的重要性,二是靠青年学子,青年学者构成文化育人的后继力量。师生只有同时成为育人文化的主体,才能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知识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2〕当然,育人文化包括教学育人、科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等等,因而,大学所有活动必然都应因文化育人而启动,其本质既是育人文化活动,也是育人文化的结果。大学包容文化、大学批判文化、大学育人文化三者之间具有逻辑递进关系,没有大学包容文化的气量,不可能有大学批判文化,没有大学批判文化,大学育人文化很难产生具有理性怀疑的创新人才。恪守大学包容文化、大学批判文化和大学育人文化的本质内涵不仅对抵制当下盛行的精致的利己主义思潮或现象无疑是一道抗毒剂,而且对大学而言无疑赋予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文化本质内涵。

二、大学文化本位内涵

大学文化回归本分,就要尽大学文化应有之义,坚持大学文化本位不变。传播文化、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构成大学文化本位内涵,构成大学文化的本职。大学天生就是以传播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为使命,不以传播文化、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为使命的大学文化显然则不在其本位之内。因而,大学文化回归本分,必然需要以传播文化、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为作大学文化的使命天职:传播文化在于传播东西方优秀的传统文化、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和一流的大学文化,以传播优秀文化引领整个社会浩浩向前;传承文化旨在传承一切文化中的经典文化,不仅需要守护本国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而且也要保护别国民族的经典文化,凡人类经典文化都需要守护,就是守护人类居住的精神家园;创新文化既要在传播文化、传承文化进程中勇于推陈出新,淘汰与时代不相适宜的文化,发现适宜新情况的文化,又要勇于创造一切新的文化内容和形式,使文化不断呈现生机活力。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社会机构在传播文化、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上能拥有大学那么强大的活力,这使得“大学存在时间超过了任何政府,任何传统、法律的变革和科学思想,因为它们满足了人民的永恒需要。在人类的种种创造中,没有任何东西比大学更经受住漫长的吞没一切的时间历程的考验。”〔1〕因而,大学文化回归本分,就得回归到传播文化、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所组成的大学文化本位内涵上来,并始终坚持以传播文化、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为大学文化的使命天职。

三、大学文化源头内涵

大学文化回归初心,旨在吸收其源头之精华。大学文化只有回归常识,勇立于其源头,大学文化才能源清流洁。大学文化应优越于社会文化或大众文化,因大学文化自中世纪大学诞生至今无不是以照亮社会的灯塔而存在。大学文化的源头追溯到中世纪大学文化,后世大学文化都是基于其源头文化的薪火相传。凡是大学文化与其源头渊源越深,其大学文化的内在基因就保留、传承得愈完整和愈彻底。这种由大学源头的内在基因汇聚而成的大学自治文化、理性文化、开化文化和卓越文化,构成了大学文化源头内涵。大学文化源头内涵构成大学的内在定律,决定着大学文化优越于社会文化:以自由探索为目的的学术人自己治理学术的大学自治文化,构成学术共同体的生命联系纽带;照亮世俗世界,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性文化是人类社会前行的灯塔;开放而不保守的开化文化,始终保持推陈除新、移风易俗的创新势头;追求尽善尽美的卓越文化,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势,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志。然而,大学总是与其周遭社会相互作用而存在,不是大学文化影响社会文化,就是社会文化影响大学文化。一旦大学文化处于社会文化的下风,大学往往不仅不能引领社会发展,反而被社会牵着走,大学文化则完全受社会文化所左右。显然,作为开拓人类文明为已任的大学,其大学文化理应立于人类文明的最高点,尤其不能与社会消级文化坑壑一气。社会消极文化主要有懒散松懈文化、世俗文化、乡井文化、功利主义文化四大类型:懒散松懈文化是一种缺乏自制约束力,是一种不求进取的文化;世俗文化是一种迂腐不变的入世文化,以虚荣为目的;乡井文化是一种自我封闭,夜郎自大的文化;功利主义文化是一种追求功效或利益,追名逐利的文化。大学一旦与懒散松懈文化、世俗文化、乡井文化、功利主义文化密切联系在一起,大学文化则与其历史源头相距甚远。大学文化若要优越于周遭的社会文化,并发挥引领人类文明的作用,这必然要求大学文化既善于吸引其营养,又善于抵制其糟粕。显然,大学文化只有回归其本源,大学文化才能成为引领周遭文化的一盏最亮的星:对于社会积极文化,大学需要以包容之心态吸收其营养使大学文化发扬光大;对于社会消极文化,大学文化只有坚守其源头活水予以抵制,才能不断焕发生命活力。因此,大学只有坚持以学术人自己治理学术的自治文化冲击懒散松懈文化,以坚守理性文化抵御世俗文化,以开化文化影响乡井文化,以卓越文化战胜功利主义文化,并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姿态,大学文化就能回归其本源,大学文化才能始终立于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至高点。

四、大学文化本色内涵

大学文化的终极目标是回归梦想,体现的是大学伟大、大学一流、大学卓越的一种品质,彰显大学文化的本色。大学只有形成自觉的大学文化、自信的大学文化和自强的大学文化,才能彰显大学文化的本色,才能实现伟大的大学、一流的大学、卓越的大学。自觉的大学文化是能够清醒地认识大学文化的优势与弱势,领会大学文化的价值,把握大学文化规律,承担大学文化的使命,是对大学自身文化优势与弱势、大学文化的价值、规律、使命的觉悟与觉醒。自信的大学文化是通过比较对大学自身文化所产生的一种出自内心的信仰,是大学文化的一种生命活力在大学文化人内心中的一种情感反映。自强的大学文化是大学文化所释放的一种强大的生命活力,其表现形式有大批的学术大师、精英人才、科研成果、技术发明等等,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及精神象征,已完全形成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硬实力。显然,大学的自觉文化、自信文化和自强文化构成大学文化本色内涵。所以,大学文化既不能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也不能妄自菲薄,盲目效仿,要勇于形成自觉的大学文化、自信的大学文化和自强的大学文化从而实现大学的超越。

五、结语与展望

大学只有回归到其应然状态中的大学文化内涵,大学才能置自身于世界一流高等教育之林。“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大学文化无疑是大学实现一流、质量提升、赢得竞争优势的内生性力量,大学“四个回归”显然需要实现大学文化内涵的回归。

大学无论立于山丘之上,还是建于城市之中,大学文化都应高于其周遭的社会文化,大学文化才能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灯塔。大学文化高于周遭的社会文化往往表现为新思想、新制度、新发现、新发明、新技术首先在大学诞生,而后才是社会各地掀起跟风的热情,而不是大学跟着社会风气团团转。大学欲永远立于时代的潮头,成为人类社会前行的灯笼,大学文化必然需要回归其理想状态。大学文化只有回归其本质、回归其本分、回归其本源、回归其本色,“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宽容的激励”〔3〕的一种良性文化生态就能在大学中自然形成,而一种良性文化生态则是孕育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文化母体。

大学文化四维内涵在于大学应拥有大学文化特质,大学就能昂首前进。大学文化回归其本质,在于大学进入包容文化、批判文化和育人文化的天地。大学文化回归其本分,在于大学勇于承当传播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使命。大学文化回归其本源,在于从自治文化、理性文化、开放文化、卓越文化的始点开启征程。大学文化回归其本色,在于大学形成自觉的大学文化、自信的大学文化和自强的大学文化。大学只有恪守大学文化的本质,坚持大学文化的本位,坚守其源头活力,彰显大学文化的本色,大學文化才能具有世界一流大学的文化特质,大学就能在世界一流大学文化涵养中茁壮成长为“双一流”。

〔参 考 文 献〕

〔1〕〔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 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3.

〔3〕蔡德诚.科学与民主不可分割——也答“钱学森之问”〔N〕.中国青年报,2014-05-02(03).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大学文化源头本体
眼睛是“本体”
冠状病毒
一种新型水平移动式折叠手术床
从校园生活谈当前大学的两种校园文化
论高校国际化进程中的大学文化战略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寻找思路源头 发现解题活水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