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功能需求与现状研究

2020-10-12 13:02孟凡英何俗非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20期
关键词:科研管理高等院校信息化

孟凡英 何俗非

摘 要 高等院校是科学研究的主体,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为高等院校科研人员减负增效提供了重要平台,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应包括科研项目评审立项、横向合同的审核批准与过程管理;科研奖励评审;科研成果认定与评价、成果转化;科研绩效评价;信息统计与分析;科研档案的保密工作;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与人事、财务、教务等管理平台的协同兼容等。目前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场上科研管理系统产品繁多,但功能定位与提供的服务参差不齐,更新维护成本较高等,需要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 信息化;科研管理;高等院校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lat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ng Fanying, He Sufe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re the main bod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provides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researcher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to reduce the burden and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The functions of the informatization syste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hould include the evaluation and approva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the review and approval of horizontal contracts and the process management.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wards; Recognition and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transformation of achievem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formation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Confidentia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rchives; Research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personnel, financial, educational management platform, etc.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For example, there are many produc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market, but the function positioning and services are different, and the update and maintenance costs are higher, which requires analysis and thinking.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在建設高效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过程中,企业是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而高等院校是科学研究的主体。相关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仅以不到8%的科研经费承接超过60%的基础研究,在国家科学技术奖中高校科研成果占比也超过60%,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1]。但在高等院校的科研管理过程中,科研人员及研究生因填报各种项目申报及科研考核材料、往返报送科研经费单据等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近年来科研信息化平台建设逐渐发展,对提高科研管理效率,缩短办理周期,加速信息公开透明化有积极意义。而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应具备哪些功能,目前的信息化平台存在哪些问题等值得思考。

1高等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应具备的基础功能

1.1 科研项目评审立项、横向合同的审核批准与过程管理

项目管理是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科研项目是科研成果、奖励、绩效评价的重要支撑与依据。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能实现的功能应具备:①项目招标发布,即项目招标信息实时在平台公开推送,通过平台系统兼容邮件、手机短信、公众号等渠道获取学校通知信息,有效通知到每一位老师。②申报查重。即在项目申报阶段就避免老师重复申报。这包括人员查重和选题查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系统中目前已实现人员查重功能,但像地方基金等在申报阶段因需要从学校初步筛选,还缺少这一功能。选题查重可避免重复研究及资源浪费,端正学风。③ 项目评审。包括建立项目评审专家库、网络平台评审指标体系与评审流程。④ 横向合同的流转审批。通过科研管理平台实现合同的三级审批,即科研管理负责人、主管处长、主管校长的三级审核,实现在平台的信息传递和批复,通过审核权限设置,实现有效保密。⑤ 项目的过程管理,包括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的执行进展监督、执行期和结余经费使用、结题预警与审核办理等。

1.2 科研奖励评审

科研奖励评审功能与项目评审类似,即建立奖励评审专家库、网络平台评审指标体系与评审流程。可通过学习国家科技奖励、教育部、地方科技奖励指标体系,建立实时更新的校级重大奖励培育评审指标体系,提前筹划、培育学校的优秀科研成果。同时可用于学校推荐各级各类科研奖励的校内初评。

1.3 科研成果认定与评价、成果转化

科研成果的认定与评价包含结题项目的成果鉴定、成果登记。由于目前成果鉴定已广泛采用第三方评价的方式,成果登记也是由第三方机构办理。因此该功能可能简化为信息的录入与统计。

成果转化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在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中,成果转化功能既包括专利、结项成果的录入与更新维护,如专利简介、应用前景等信息,也包括规范化信息后对外界的实时发布,以加速成果向市场的转化应用,避免束之高阁。

1.4 科研绩效评价

科研绩效考核功能主要是日常项目、论文、著作、专利、学术会议、其他成果、科研团队等信息的维护与更新。可实现高等院校科研绩效评分的客观计量,一键生成。

1.5 信息统计与分析

该功能主要用于高等院校每年需要进行的教育部科技统计、社科统计的职能。以及学科评估信息提取、汇总与分析。实现实时监控,查漏补缺,总结优势与短板,为学科发展制定战略决策提供帮助。

1.6 科研档案的保密工作

通过权限设置,不同人员获得不同查看权限,可有效避免纸版材料因查找而破损、失落与泄密等,保证了数据的安全。也为各项工作所需科研信息查询提供便利。

1.7 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与人事、财务、教务等管理平台的协同兼容

通过搭建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科研项目、科研奖励、科研成果、科研绩效评价信息等与人事、财务、教务等管理平台的无缝对接,包括用于绩效考核、人事职称评聘、科研项目预算审核等,以减少教师重复录入的烦琐工作,节省时间和精力,更好地投入教学与科研。

2目前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存在的问题

以上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的7大功能基本覆盖了科研管理的各项职能。目前国内很多高等院校已经购置上线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使线下管理所存在的数据格式混乱、统计汇总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但市场上科研管理系统产品繁多,功能定位与提供的服务参差不齐,总体来说可以实现以上部分功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平台维护费用较高。目前国内部分科研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以上大部分基础功能,但牵涉更新维护成本较高的难题,有些平台一年的维护费用已接近软件购置费用,对高等院校也是沉重负担。

(2)科研、财务、人事平台衔接不畅,主要表现在信息共享的封闭与迟滞。目前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日常维护一般依托高校科研管理机构,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因此在平台设计、规划时其他职能部门就未参与,等到系统上线后,各职能平台之间信息不兼容,无法相互传递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使科研管理平台处于封闭状态,而教师或科研人员往往需要重复填报多个平台系统,以应付各类考核,反而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3)科研信息数据挖掘潜力有限,可提供决策服务能力不足。目前市场上的科研管理系统产品主要功能是科研信息的采集、存储、审核和传送,随着科研信息逐年增加,平台所存储的信息往往是散乱的,高校科研管理者无法从中获取可供科研管理决策的核心价值。科研人员在得到信息后也仅仅用于科研考核、论文奖励等基本功能,造成科研管理平台信息利用率低,无法体现信息的价值。

3高等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路径

科研管理应首先以人为本,简化流程。这首先需要在顶层设计上进行深度认知,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高校信息化管理极为重要的环节,应站在全校信息化管理的角度进行建设,与各职能部门以及教师、科研人员的需求匹配,实现知识管理。

3.1 提升学校科研信息化的管理意识,加强科研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训

科研管理信息化,首先应改变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包括领导层和基层管理人员,使其认识到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功能,为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绩效考核等带来的作用。从学校整体角度建立与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3],将科研管理信息化纳入制度体系中,让每一位教师、科研人员、科研管理部门人员、二级部门管理人员都充分、系统了解科研信息化的意义与操作流程,使其明晰科研信息创建、审核、共享机制,才能更迅速地推动科研管理信息化进程。

3.2 明确目前学校科研管理包含的职能及学校学科建设的需求

高校学科设置不同,发展特色不同,对科研管理平台的模块需求也会有所变化。因平台所涉及的模块越多,经费投入将会越大,盲目购置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信息化平台公司在开发信息化管理系统时,建议与不同学科领域的高校进行对接,如科研项目、科研奖励、科研成果、学科建设、科研平台、科研绩效评价、信息统计与分析等模块,不同高校不一定都需要设立,公司可根据高校需求设计不同的平台。以免平台上线后再进行更新修改。

3.3 科研管理平臺公共信息实现定期维护

科研管理平台的特色之一就是学科排名的横向对比功能。这一功能需要平台开发公司定期进行公共信息的实时更新与维护。例如教育部学科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ESI学科排名等设置专门模块集成在系统内,以供学校决策使用。另外一部分是功能模块的指标更新。如近年来科研奖励评审体系更新频繁,指标在不断变化,有些高校可能会提出科研管理系统实时保持评审指标体系的同步更新,与平台兼容。如不同论文成果所属的不同核心期刊目录,如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CSCD、CSSCI、SCI期刊目录,大部分也属于公共信息,如能定期维护更新,将大大避免高校教师选择错误,提升信息录入的正确性。

3.4 建立科研财务人事教务一体信息化管理协作机制

与科研管理信息化最为密切的首先是财务信息化平台,由于科研立项后,科研经费的使用、收支是较为烦琐的日常事务,项目信息互通、科研经费管理、科研财务部门多级流转审批、经费报销、经费查询、项目结题验收涉及经费决算审计等功能的实现均需要科研、财务两个平台的兼容协作。由于高等院校的财务系统较多为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指定平台,因此高校在采购科研管理系统时,应尽早介入系统对接的筹划,以便于系统上线时实现有效对接。这样可以减少经费项目在财务立项时间、经费审批、预算调整等办理周期,加速课题经费执行进度[4]。

高校如能真正实现科研管理信息化,节省的是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双方的时间与精力,提高双方的效率,也为高等院校提升科研能力,提高产出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经济日报.让科研人员放开手脚搞科研[EB/OL].http://www.xinhuanet.com/comments/2019-05/31/c_1124565352.htm,2019-05-31.

[2] 李海芳,李艳君,张宁.高校院级科研业务信息化平台构建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24):109-110.

[3] 王莉莉.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6):48-49.

[4] 郭菲.高校科研财务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2020 (1):99-102.

作者简介

孟凡英(1982-),女,天津人;毕业院校:天津大学,专业:中药制药,学历:硕士,职称:助理研究员,现就职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方向:科研管理研究。

何俗非,男,天津人;毕业院校:天津中医药大学,专业:中医学,学历:硕士,职称:副研究员,现就职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方向:科技成果转化研究。

猜你喜欢
科研管理高等院校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案例研究
科研管理者在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的服务成效提升策略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