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性品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2020-10-14 04:24杨涛梅莉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4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教师

杨涛 梅莉

摘 要:在当前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大背景下,学生对于教师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不仅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有高要求,而且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愈发严格。好的个性品质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双方的联系更密切,教师的语言艺术、行为艺术是否能够深深的吸引学生,影响着学生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判断,也影响着对教师所授的专业知识的信赖程度。

关键词:教师;个性品质;学习效果

一、引言

学生评教是当前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应用最广泛的制度之一[1]。高校的评教系统中一般都会包括教学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态度等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学校在对教师的教学表现进行考核界定时,并不仅仅依据学生的学科成绩,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教学态度,如举止文雅、态度亲和、情绪饱满均为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本文将以高校教师为主要研究和分析对象,针对优秀的教师个性品质评进行分析,并结合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

二、个性品质的内涵

个性品质的定义,在不同领域和学科有不同的论述,本文主要通过教师在工作中体现的不同性格特点和品质特点来分析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途径。所谓个性品质,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各项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2]。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道德、知识、教学以及科研实践方面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学生最后得到不同的学习效果,通过教师个性品质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在师生间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要求。

三、高校教师个性品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职业倦怠形成的教学情绪不佳

职业倦怠指一些服务行业人员因工作量、工作时间以及强度超出一般水平,所引起的一种精神和身体疲劳的状态。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3]。高校教师不同于其他教师的是,本身的教学任务之外还有来自科研的压力。近年来,高校在新一轮学科评估和“双一流高校”的选拔中,不得不将科研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便是大量引进博士、博士后等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分到各授课教师的科研压力依旧不小。由此,高校教师普遍存在工作时间长、科研压力大和教学安排受影响造成的职业倦怠,课堂的教学水平差,给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2.教师独特教学风格的缺失

相比其他学校,高校的教师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其他课程资源也相对充足,但是同时高校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风格容易固化、走向统一化,受到权威主义知识观的影响,高校教师容易将教学风格向权威专家靠拢,同时由于高校教师在长期的教学风格缺失的状况下,没有学校相关的政策推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愿意展示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对知识的独特见解,将其隐藏起来,成为知识的“中转站”而不是学生的传道者和解惑者。教师的创造性被抹杀,更难在教学中吸引学生,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学校对教师的道德品质的考察不足

教师品德是教师个人在职业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经常的、稳定的共同倾向,是高校师德建设的最终目的。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是高校师德建设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近年来,高校教师的各种不当行为屡次发生,究其原因是部分高校教师在伦理道德上不能明辨是非善恶,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在生活中不能以身作则,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低。学校在教师能力考察的同时未能注重道德品质的评价等也大大影响了教师的道德水平,学生面对这样的老师,很难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自然而然不愿意和教师进行更多的接触,学习效果大大下降。

四、改善高校教师的个性品质的建议

1.适当减轻教师的教学、科研压力

2018年6月,教育部在四川大学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陈宝生部长明确提出“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后续出台了抓好本科教育工作的“新时代高教40条”[4]。教育部出台的规定,从根本上是让高校教师回归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减轻高校教师压力,减少工作时长,不仅要从政府角度讨论,而且要学校出台政策,调整教师的考核制度,降低科研等在考核中的比重,使政策更加灵活,根据教师工作年限、科研能力和水平,分配科研任务,不搞一刀切。以此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充满工作热情的教师更能吸引学生,减轻教师职业倦怠的风险,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知识传授方式去权威化

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参考权威专家或者优秀教学专家的授课方式,但是不能缺少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对专业知识的独特见解。教师走进教育实践场域,用自己的生活阅历与已有的知识背景,认识知识、理解知识、反思知识、建构知识和创新知识。教师在对知识的理解、反思、批判和传递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创造自己的个体知识,最终成为了知识创新的参与者、教材批判性使用的行动者、“用教材教”的行动者。这个过程是教师与文本知识、文本知识书写者等互动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在自我生命实践感悟下参与行动的过程,是教师参与知识建构和创新的过程,更是教师畅享生命表现的过程。学校可以举办一些教学比赛,调动教师积极参与,展示独特的教学风格。或者基于适应“互联网 + 教学”新形势所需,提高通识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力。针对教师信息化知识技能不足和应用水平低等问题,各高校需要开展专项师资培训,组织教师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有关课程内容编排、课程录播制作、课堂组织管理、学习过程跟踪、学业效果评价等互联网教学能力的培训。通过培训,教师不仅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软件,如云课堂、学习通等,还能够熟练掌握动画教学、录屏录课、视频音频编辑以及图像处理等实际操作技能。

3.加强对教师良好道德观念的培养和审查

高校领导作为学校的代表,其思想观念和言行举止凝聚着一个学校的文化和道德准则,首先,校领导应该经常举办符合党和国家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的宣传活动,營造良好的校园道德文化;其次在教师考核评价标准中,增加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道德素质表现,提倡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建立更加优质的教学评价体系。

五、结论

教师的个性品质,事实上指的是包含教师性格、能力、心理素质等多方面与教学有关的因素。教师作为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必然要受到来自教师方方面面的影响。本文从教师职业倦怠、教学风格、道德水平现状几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所涉及的问题仅为高校教师个性品质问题的很小一部分,本题的研究维度还可以深入拓展。

参考文献

[1] 钱梦岑.学生评教对高校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基于国内某高校学生评教结果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8(10):81-86.

[2] 梅莉.高校教师个性品质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J].中国城市经济,2011(17):176-177.

[3] 赵峰,岳文静.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04):94-98.

[4]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2018-1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高校教师个性品质对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GH-19038)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教师
基于信息化教学学习效果量化的课程考核研究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高校本科生线上网络课程学习效果调查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