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STE模型的构建

2020-10-15 08:56王婷婷
凯里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参与度维度模块

王婷婷,

(蚌埠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蚌埠 233000)

一、问题的提出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我国的很多省相继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2月4日,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上线的慕课和省、校两级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1]。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同时也是对教育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线上教学能力的一次大考,从而验证一直以来广泛推行的线上教育教学成果。然而一时之间,正当各地积极响应,在线教育进程紧急提速下,一直存在的某些问题也愈加凸显,表现尤为突出的如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在线学习效果。就传统的线下学习而言,自主性学习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学者极为关注的影响学习效果以及学生长远发展的问题之一,现如今处于后疫情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一个所谓“流量转化”的时代,线上学习以及复课后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将成为教育学习的新常态,在线学习参与又呈现出新的问题。

因此,如何长效的解决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问题显得尤为紧迫。尤其是随着多个省、市、自治区连续数天“双清零”,学校复课已提上日程,疫情加速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可想而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将成为教学学习的新常态,后疫情时期的学生在线学习参与问题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提升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从学生、教师和环境多维度进行系统化的建构,从而采取一定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主动参与到在线学习中,对提高学生在线学习效率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线学习就是学生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其中在线学习平台是由文字材料、音视频材料、多媒体课件等学习资源构成的一个在线学习环境,通过数据支持对使用平台的学员的学习情况全程跟踪管理以及对学员在线学习需求全面掌握。在线学习有四个主要特点,分别是:对话、参与、支持以及控制。其中参与(involvement)是指对在线学习任务作出反应、集中注意力、建立与学习材料之间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生积极合作等[2]。就学生参与度的概念而言,学界认为最早是由伊利诺伊州州立大学的教授George D.Kuh所提出,即:学生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而学生在线学习参与是指学生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学习时的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3]。Hrastinski认为,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是指学生参与学习并维持和其他参与者关系的复杂学习过程,表现为在线学习过程、离线学习过程中学生行为、交流、思考、感受和归属感等[4]。综合以上,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是指学生在一定的在线学习平台环境(包括学习资源、讨论交流、作业练习等)中,在他人(包括教师、其他学生等)的指导、帮助和交互下,学生行为、认知、情感及社会参与的在线学习过程。

国内外对于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以及模型构建,其中定性分析集中体现在相关理论研究、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策略研究等方面,见图1。

图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定性和定量分析方面,21世纪初,美国知名网络教育专家Greg Kearsley提出了著名的参与理论(Engagement Theory),即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到课程活动中才可以使有效学习发生。Kearsley理论的核心是合作(relate)、创造(create)和贡献(donate)[5]。2001年Stepthenson经过近百份在线学习研究报告的总结分析,根据在线学习活动参与要素的特征可以分为对话、参与、支持和控制[6]。2002年James Taylor在南昆士兰大学对学生的网上交互参与量进行了定量分析,按照网上参与活动的频度,可以将这些学生划分为积极参与者、周边参与者和极少参与者三个维度[7]。为分析学生在线学习的行为表现、参与活动类型以及贡献和分享的水平等,2008年李银玲建立参与度评价表将学生的在线学习参与度分为表层参与和深层参与两个层面[8]。在影响因素方面,Vanessa Paz Dennen采用交叉案例法分析得出影响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的主要因素是学习期限、学习指导、教师反馈以及教师存在的角色[9]。2010年任华等分析指出: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轻视情境的设计、缺乏多样化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单一、自主学习资源不足以及评价的形式过于单一等[10]。2019年杨悦为了解目前大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和在线学习参与度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差异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并探寻了数字化学习能力对在线学习参与度的影响[11]。就在线学习参与度的策略研究而言,2009年Miner等发现以改善在线学生的态度和情感为目标,进而改善在线参与度,可以通过设计流畅的课程视频、导航性能好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即时的在线反馈和多样的交互等[12]。Havard Byron等侧重于强调学生在线学习操作的便利性和主动性,提出关注并改善在线学习资源和活动设计[13]。2017年黄慧以上海师范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在线学习参与现状,提出了学生、教师、学习资源、教学平台、同伴以及教学政策等六大影响因素,以学生为中心,剩下五大影响因素作为五个维度,进而总结出18种提升策略[14]。

对于在线学习参与度模型的构建,2015年胡敏结合学习过程的相关要素、学生参与的要素以及相关理论为基础,提出三维四度的学生参与度分析框架模型。其中三维是指学生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四度则是指参与频度、参与深度、参与广度和参与体验度[3]。2019年白永国等利用结构方程分析法,构建在线学习参与度与网络学习空间持续学习意愿模型并进行数据分析,从在线学习参与度提升及加强持续学习意愿等方面为优化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提出建议[15]。Garrison、Anderson等创建的考虑到学生(S)和教师(T)两个因素的在线学习参与Community of Inquiry(COI)模型,即教育传播过程中存在教学、社会和认知临场感三个临场感模式,其中COI模型中的学生模块包括学生认知维度和学生社会维度[16];wangt和kang的SE参与式学习模型,由学生即S和环境即E组成,其中学生包含了认知、情感和社会三维度[17];另具代表性的还有Astin的IEO模型,即由I(Input,即学生输入)、E(Environment,即环境)以及O(Outcome,即学生产出)三个因素评价学生参与情况[18]。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很少有学者从学生课前准备、学习动机、教师维度、学习环境、学习过程管理以及学生课后参与等系统化的梳理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提出相应的在线学习参与度模型。因此,以定性分析为基础,定量分析为依据,结合前人关于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解决策略研究,构建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STE模型,以期对线上学习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三、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探索,并和其他学习者进行广泛的交流,通过解决问题来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19],强调学习过程中知识的主观建构,知识可以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获取。即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研究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模型的创建,能够帮助教师制定符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的参与学习策略,为提高学生在线学习的有效性提供理论支撑。

四、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STE模型的构建

结合其他学者关于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的理论研究、影响因子研究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研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下的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的STE模型,该模型最终将指向于在线学习实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四维度(学生行为维度、学生认知维度、学生情感维度和学生社会维度)、结合教师的认知域、情感域和行为域以及学习环境的参与度模型框架,见图2。

图2 研究思路图

(一)主要设想

从不同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的“质”不同,且同一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在线学习参与度的“质”也有所不同考虑,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即以学生为中心,已有的定量定性分析、参与度影响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分析等研究为基础来建立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的STE模型。这里的STE是指教学活动的三个关键因素,其中S是指Student即学生,T指Teacher即教师,E指Environment即环境,见图3。

图3 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STE模型

(二)主要模块

结合相关文献的研究并结合模型设计的原则和构想,本STE模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学生模块、教师模块和学习环境模块。

1.学生模块

学生模块包括4个维度:分别是学生行为维度、学生认知维度、学生情感维度和社会维度。

(1)学生行为维度

就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的行为维度而言,一般可以从频度、广度和深度三个层面判定。其中频度指线上各项学习活动的频率,如一定时期内学生参与讨论以及主动发出讨论的次数、参与投票的次数、抢答的次数、参与问卷的次数、参与评分的次数以及登录次数等。广度指参加线上各项学习活动的时间,如观看视频是否拖拽、浏览PPT的时间等。深度指学生对某门线上课程的兴趣提升度和深度参与状态,如同期对照学生对某一项线上学习活动的参与次数、参与内容以及量化成绩等。

(2)学生认知维度

学生认知维度侧重于学生在线学习内容层面,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来判定,学生在线学习各项活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可真实反映出学生的认知维度参与度。其中广度是指学生参与和发布讨论的内容的质量,体现学生对课堂重难点内容的掌握程度。深度则是指学生在线学习参与活动中的思维体现,如各项在线活动是否体现思辨能力的提升,是直接转述别人的观点还是将他人的观点归纳总结创新提出自己的创想。

(3)学生情感维度

学生情感维度指的是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和情感参与,实现和谐的人机情感交互也是在线学习参与度的一个重要考量。一般可通过情感计算机原型系统记录和分析学生脸部标签、语言和文本等信息进行在线学生情感参与度测量[20]。

(4)社会维度

社会维度主要表现为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的开放式互动和团队凝聚力。开放式互动包括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如引用他人的信息、表达称赞、鼓励、感激,进行询问,还包括对他人信息进行评论。团队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各类在线小组活动中,如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帮助、支持程度等。

2.教师模块

教师模块对应于学生模块,形成了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层面促进达成富有成效的在线学习活动。课前体现在教学设计与组织中,包括教育教学材料(有形材料和无形材料)的选取、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过程的设计、组织和实施的策划以及教学活动的评价等,如设计选取有价值性的可启发学生思维的讨论内容。课中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有效开展、人机协同的有效促进,进而帮助、引导在线学习者达到既定的在线学习效果。整个课中教学过程关注学生情感的反馈,即时调整进度和内容。课后则体现在对讨论主题的聚焦、答疑、总结、归纳以及反馈与评价等,如对课前、课中各层面的在线活动参与的频度、广度和深度进行“云计算”,针对反馈和评价结果优化教学设计和引导。

3.学习环境模块

这里的学习环境主要是指网络学习环境,或称为在线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模块涉及学生和教师这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是学生对学习氛围的感受,它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来体现,具体来说包括学生的发帖回帖、创建话题、登陆课程、浏览课程资源、提交作业、作业分享等;另一方面是教师的行为对在线学习环境配置的影响,即通过建立积极地、支持性的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生认知的多样性、情感的投入以及行为的主动性,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五、结语

所构建的STE模型,首先强调以学生为主导,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为中心,其参与程度取决于学生行为维度、学生认知维度、学生情感维度和社会维度四大维度;作为在线学习过程中起引导作用的教师,位于模型的中环,连接学生与环境,通过认知维度、情感维度和行为维度三个方面与学生产生互动,并对学习环境进行设置,营造有助于提升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的环境。STE模型旨在对学生的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和社会参与进行精确的刻画和分析,帮助教师了解在线学生的参与情况以及教师自身的相关因素,从而进行及时干预,进而帮助学生自我反思,并促进其深入的参与学习。学生、教师和环境三方联动,根据学生参与度高低对其进行适时干预和调整,相信对改善目前的在线学习参与问题以及其他学者对此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尝试将STE模型应用于在线学习平台,具体分析平行班级中不同学生的在线学习参与情况,以及具体某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对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同时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在线学习策略。与此同时,将线上反馈结果和云数据即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双方可根据自身情况即时调整和改善。

猜你喜欢
参与度维度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人生三维度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