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课堂,精准识字

2020-10-15 01:22华慧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摘 要】邹文娟执教的《神州谣》,牢牢把握诵读积累这根“线”,感知童谣、初读童谣、品读童谣、诵读童谣、吟唱童谣,层层深入;定位精准,随文识字,识字方法多样化,在点滴中培养学生的汉字思维,体现了T型课堂所倡导的“思维可视化”;突破教材固有边界,向文本外面的世界敞开,把文本静态的语言文字激活,和学生的生活经历对接,让“情”字引发共鸣,让学生宽度延展、深度扎根。

【关键词】多元识字;教学策略;精准高效

【作者简介】华慧,一级教师,南京市玄武区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林春曹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向结构化的小学语文‘T型阅读教学研究”(D/2016/02/106)

邹文娟老师的一节《神州谣》向我们证明,T型课堂之于“识字写字”亦可以焕发光彩。文本内外相关联,拓展延伸神州文化,可让学习的视野宽度延展;关注汉字的音、形、义,渗透多重识字方法,可让学习的探究深度扎根。T型课堂中的识字教学精准高效。

一、诵读积累,将“谣”字刻进心间

T型课堂的教学策略之一便是诵读积累,旨在引导学生口诵心惟,以声传情,熟读成诵,借助汉语的音韵、意象,达到整体学习的目的。《神州谣》是低年级的一篇识字韵文,以三字经的形式编写,篇幅短小却内涵丰富,节奏明快又朗朗上口,作为诵读积累的素材再合适不过了。邹文娟老师的这节课就牢牢抓住了诵读积累这根“线”,感知童谣、初读童谣、品读童谣、诵读童谣、吟唱童谣,层层深入,将“谣”字刻进了学生心间。

第一回读,感知童谣,明晰童谣特点。课堂伊始,学生齐读《春风谣》,这一遍朗读拉近了学生与童谣的距离。上口的节奏、平实的语言,让学生立刻明白童谣的特点——有趣又围绕一个主题。第二回读,体会节奏韵律。在听读、自读整首童谣之后,邹文娟老师引导学生再读第一小节,发现其中秘密:每行最后一个字拼音的韵母都是“uɑ”,因为押韵,所以读来朗朗上口;因为三字经的形式,所以读来很有节奏。第三回读,品读童谣,亲近神州大地。邹文娟老师用主问题引领,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说出对祖国山川美景的感受以及从语言文字中读懂了什么。这样的大胆放手,使学生在读中领悟了“神州谣”的真正含义,做到心中有画面。第四回读,吟唱童谣,积累优美语言。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合作拍手诵读,将优美的语言文字记在心间。课堂开篇,邹文娟老师就向学生渗透了“谣”的特点——不需要音乐,打着节奏就可以哼唱。如此,结尾怎能不唱呢?学生在颇有趣味的吟唱中,进一步加深了对童谣的认识——不仅可以读,可以诵,还可以唱。

这样的整体诵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提升,读着读着,神州大地的瑰丽画卷、民族团结的和谐气象就在音韵与意象中被模块化的储存积累下来了。

二、多元识字,把“思”字贯穿始终

汉字作为表意文字,是音、形、义的集合体,有其独特的造字原理,承载着古人的思维、文化和审美。低学段的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教师应该遵循汉字本身的规律,引导学生建立音、形、义的联系,感悟汉字背后所蕴含的智慧。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启迪学生揣摩字理,形成自己的汉字思维。邹文娟老师的这节课精准地定位在随文识字中,识字方法多样化,包含古今汉字对比、图文结合、简笔画演示、动作体验、联系生活实际等,步步推进,在点滴中培养学生的汉字思维,体现了T型课堂所倡导的“思维可视化”,把“思”字贯穿始终。

其一,古今汉字对比,结合图片学习“奔”。“奔”的古文字就像一个人迈开大步在奔跑,教师一出示“奔”的古文字,学生便猜出了这个字的意思。再问“把‘奔放到词语里,你知道‘黄河奔的意思吗?”,这时出示黄河奔腾不息的图片,“奔”的妙处不言而喻。

其二,联系生活实际,动作体验识记“耸”。教学“珠峰耸”一句,邹文娟老师首先询问学生爬到南京第一高峰紫金山山顶的感受,接着又追问,如果爬相当于20多座紫金山的世界第一高峰会是什么感觉?教师这个问题通过回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真实体会珠峰的高。这还不够,教师又顺势提问,其中哪个字写出了珠峰的高,从而引出“耸”字。邹文娟老师带着学生做“耸”动作,像山峰一样笔直地挺立、高高地耸起,在动作体验中理解“耸”的含义。

其三,依据字理猜想,简笔画演示理解“峡”。“峡”左边是山,右边是夹,学生看字形猜字义——“峡”就是两座山夹着的地方。说出来不够,学生还得在黑板上画出来,指一指简笔画中的“峡”在哪里。“海峡”还得在画中添上海,所以两座山之间夹着的海就是海峡。回到地图,“海峡两岸”的一“岸”是大陆,另一“岸”是台湾,它们之间隔着的就是浅浅的台湾海峡。字义、情谊,在汉字教学中晕染开来,而这简笔画则是学生思维方法、过程、结果的呈现。在此,T型课堂的思维可视化得到了彰显。

这样精准的多元识字,让学生边读边思,边猜边想,打开文本,联系生活,既有宽度,亦有深度。

三、延伸拓展,让“情”字引发共鸣

T型课堂强调要敢于突破教材固有的边界,向文本外面的世界敞开。延伸拓展的路径之一就是“文本+生活”,让阅读体验更丰富,这对于低学段学生来说十分适用。《神州谣》一课用文字铺就了一幅壮丽的千里江山图,力求让学生领略祖国大地的壮美山川,生发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景。但这样深层的情感,是二年级学生难以体悟的。于是,邹文娟老师在这节课中就打开文本,把文本静态的语言文字激活,和学生的生活经历对接,让“情”字引发共鸣。

首先,拓展祖国山川美景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于长江、黄河、长城、珠峰这些神州大地上最具代表性的事物,学生并不了解。邹文娟老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并通过一系列方式延伸有关知识,引领学生理解。如,拓展我们饮用的水就是长江水,用走7000圈玄武湖对比体会长城长,对比紫金山的爬山体验体会珠峰耸。这些小细节,无一不触发了学生对童谣中文字的共鸣。

其次,拓展台湾岛和祖国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产生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结合简笔画的随文识字,让学生感受到两岸地理上的相伴相拥;台湾小朋友的录音介绍,又让学生感受到两岸文化上的同宗同源——說中国话、写中国字、过同样的传统节日、有同样的饮食习惯。如此,两岸一家亲的种子便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邹文娟老师这节《神州谣》,综合运用了T型课堂的学习策略,诵读积累、多元识字、延伸拓展,学生从童谣中得其意、得其言、得其法、得其境,教的精准,学的有效。

(责任编辑:周彩珍 助理编辑:蒋素利)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微专题教学策略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的相关探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