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有助于趣味开展古诗词教学

2020-10-15 01:24徐红梅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3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趣味性古诗词

徐红梅

【内容摘要】古诗词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文学价值极高、意境深远、语言精炼等因素,给学生的阅读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致使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逐渐丧失,甚至产生厌烦的情绪。同时,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化,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此,笔者以高中古诗词教学为研究切入点,对群文阅读背景下趣味性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群文阅读 高中 古诗词 趣味性 实践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以优美精炼的语言、引人人胜的意象、深刻的思想、高超的艺术手法,为后人称颂,并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变化,一直流传至今。就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全面加强古诗词的学习,不仅仅是教学标准的要求,更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陶冶情操的关键途径。但是在高中学生的古诗词教学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无法真正实现古诗词的教育目的。因此,在新课改下,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充分结合组群文阅读、趣味性阅读等方式的融合,不断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进而打造一个充满趣味性的高效课堂。

一、群文阅读与趣味性教学模式分析

1.群文阅读内涵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伴随着新课改而出现,并且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不同,群文阅读主要是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围绕某一个议题,搜集相关的阅读材料,并对其进行整合,以指导学生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

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借助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1)是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诗词掌握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可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以满足新课标下的教学需求;同时,在群文阅读模式下,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速度也会随之提升,对于学生的古诗词阅读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机制;(2)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古诗词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重要途径,在群文阅读模式下,可引导学生在大量诗词的阅读过程中,品味其语言魅力、提升思维逻辑和审美能力,并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完成核心素养下的培养需求。

2.趣味性教学法

与传统的古诗词阅读教学模式不同,趣味性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心理特征进行了一定的融入,借助总结和创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使其产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学习中,一且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而借助强制性的教学模式,势必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致使学习效率低下。而趣味性教学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极高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主要目的,在学生兴趣达到最佳的状态中实施古诗词教学。同时,趣味性教学法也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可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可最大限度满足课程标准下的教学需求。

二、高中古诗词学习现状分析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古诗词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兴趣一般,仅仅只有少数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多数学生表示学习兴趣不太高涨,甚至一部分学生还出现了厌烦的情绪。这种古诗词学习兴趣低下的现象,严重制约了融古诗词的学习效果。

在研究中发现,导致学生出现古诗词学习兴趣低下的原因主要有:(1)教师本身的古诗文功底相对比较薄弱、文化积累不够深厚等,以至于在教学的时候,常常无法给学生进行更加广阔、深人的讲解。还有一部分教师缺乏想象力,无法对古诗文的意境进行精准地描述,以至于古诗文课堂教学变的苍白无力,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常常对古诗文进行逐字逐句地串讲,学生则是在认真记笔记。在这种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氛围低沉、学生昏昏欲睡,学习兴趣自然低下;(3)忽视相关知识的补充。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短短的古诗词背后蕴含着大量的中国文化。但是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受到应试教学理念、课时的限制,教师常常忽视了相关知识的补充,边直接带领学生进入到古诗词的翻译教学中,以至于学生无法对古诗词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甚至导致其学习兴趣下降。

三、群文閱读下高中古诗词趣味教学模式的策略分析

1.营造群文阅读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模式下,科学的教学设计仅仅是对课堂而进行的一种良好预设,而如何将这种良好的预设进行转化,使其成为高效的古诗词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氛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具体的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鉴于古诗词具有极强的时空跳跃性、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故事性不够强等特点,学生学习难度本身就相对比较大。同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氛围沉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据此,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必须要致力于教学氛围的营造,充分结合新课程标准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通过互动等有效的形式,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促使所有的学生都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的目的。

具体来说,教师在创设良好的古诗词群文阅读课堂氛围的时候,应从这几个方面人手:(1)教师做好引导。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必须要科学、恰当选择几首古诗词作为群文阅读材料,还要对具体的群文阅读环节进行安排,并对具体的课堂进程进行把握;同时,教师作为古诗词群文阅读的引导者,必须要充分结合所选择的古诗词,有针对性地借助多种方式进行情景创设,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开展古诗词的群文阅读学习;(2)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中,还必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所选择的几首古诗词进行阅读、思考,并给学生提供一个讨论和互动的时间和机会,在良好的氛围中,引导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目标;(3)在具体打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时候,教师还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语言艺术的魅力,借助生动、优美、流畅和准确的语言艺术,给学生带来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并指导学生在充满诗意的语言环境中,激发古诗词群文阅读的学习兴趣。

2.以诗人作为兴趣点,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高中古诗词的群文阅读模式下,为了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下开展学习。鉴于学生对古诗词的作者、以及其人生经历比较感兴趣的现状,教师可以古诗词的作者作為激发学生兴趣的切人点,将同一个作者不同时期的典型作品作为群文越读材料,并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本身,引导学生在对其进行了解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古诗词的阅读学习冲。

就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来说,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人的诗词尤为常见,且这些诗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的诗词作品,风格也存在显著的不同。例如,可以“李清照”作为切人点,将其少女时期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婚后的《一剪梅》、南渡使其的《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晚年时期的《声声慢》(寻寻觅觅)等纳人到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作为切人点,结合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其少女、婚后、南渡和晚年时期的作品进行阅读、体会,使得学生对其少女和婚后的时期的悠闲自在、甜蜜美好状态进行仔细品味,想象当时李清照的是一个沉溺于甜蜜爱情、生活恬淡的年轻女好;接着结合李清照南渡和晚年的经历,对这一时期的作品进行阅读,弓导学生对历经国破家亡、饱受人世沧桑的李清照进行的体会和感受。

在这一群文阅读模式下,学生不仅对诗人李清照的人生经历进行了一定的了解,也对其不同时期的诗词风格有所感悟,了解了李清照诗词的写作手法、思想情感等。同时,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借助历史事件为切入点,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结合以往的课堂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对历史故事兴趣比较高涨。而就现行高中教材中,有许多古诗词都是以历史事件作为背景进行创作的,并且在古诗词中,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抒发了自己的情感。鉴于此,教师在古诗词的群文阅读模式下,就可以以“历史事件”为切人点,选择几首诗词作为群文阅读材料。例如,在杜甫的《咏怀古迹》这一首诗的教学中,鉴于该诗词中写道了“昭君出塞”,教师就可以将李商隐的《马嵬》、王安石的《明妃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含有历史事件的诗词进行整合,使其成为群文阅读材料。在具体开展教学的时候,教师可充分结合其背后所体现的历史事件开展,借助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需要说明的是,在借助历史事件作为切人点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历史事件并不是教学的重点,旨在借助历史事件带领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师必须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把握,以免出现抓错重点的现象。

4.以时代为切人点,驱动学生学习内驱力

古诗词产生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历史社会的时代特征进行了精准地反映。而诗人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政治形态、生活状态等息息相关。通常情况下,在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的时代背景下,诗人的心态也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其诗词中必然也透露出一定的自信、朝气;而在国力衰微、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也开始忧国忧民,其诗词中也透露出沉郁、激愤的情感,例如:杜甫、陆游、辛弃疾和岳飞等人的诗词中,就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例如,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学习中,教师就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作为群文阅读材料。由于这些诗人都生活在盛唐时期,受到当时政治局势的影响,这些诗,人的格局也相对比较阔达。因此才有了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张若虚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以及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这些诗句中毫无例外,都对盛唐气象进行了体现,并反映了诗人阔达的格局。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通过时代作为切人点,引导学生在不同时代诗,人的综合学习中,显著提升了其学习效果。同时也在一一定程度上点燃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极大了提高了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鉴于传统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现状和原因。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必须要充分借助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并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以保障群文阅读顺利展开。同时,还要以诗人、历史事件和时代作为切入点开展群文阅读,在提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释】

①宋晓荣.用“听”带动高中古诗文课堂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01):106-107.

②丁艳秋.高中语文苏轼作品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规划课题《群文阅读下高中古诗词趣味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0583。】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趣味性古诗词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踏青古诗词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古诗词中的新年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