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诊断小肠梗阻中应用研究

2020-10-16 12:51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中医院普外科江苏淮安2231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肠腔肠壁肠管

1.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中医院普外科 (江苏 淮安 223100)

2.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苏 淮安 223100)

3.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 (江苏 南京 210000)

罗学权 唐广山 邱志兵

小肠梗阻为临床常见急腹症,及时予以针对性手术或保守治疗对患者预后非常重要[1]。既往临床常通过X线、病史及临床症状综合诊断小肠梗阻,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且X线不能观察肠腔外、肠壁、肠系膜及腹腔内间隙等情况,在判断梗阻部位、病因等方面存在较大不足[2]。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具有较高的密度与空间分辨率,可分辨肠管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在肠道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3]。但目前有关MSCT诊断小肠梗阻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98例经手术确诊的小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以评估MSCT在诊断小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9月我院98例经手术确诊的小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年龄为18~65岁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既往腹部放疗者;对比剂过敏者;结直肠病变引起的小肠梗阻者;伴严重心、肝、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98例小肠梗阻患者伴不同程度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其中男性56例,女性42例;年龄30~55岁,平均(42.74±8.11)岁;伴阑尾炎手术史9例,伴肠癌手术史6例。

1.2 方法 ①使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型号:lightspeed)及相应工作站对患者行腹部扫描和图像处理;②扫描前,嘱咐患者行屏气训练;③扫描时,指导患者仰卧位,身体长轴与扫描机床平行,双臂抱头,双下肢放松,嘱患者在扫描过程中屏气,减少呼吸运动对图像的影响;④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层厚5mm,螺距1.375;⑤增强扫描使用对比剂碘海醇注射液(生产企业:上海通用电气药业有限公司,规格:200mL/70g,批准文号:H20000600)100mL,注射速率2.5~3.5mL/s,于25s、60s获得动脉期、平衡期增强图像;⑥将获得的原始图像以1.2mm层厚、0.6mm间隔减薄重建图像传输至工作站,完成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

1.3 判断标准 ①梗阻程度:小肠肠道扩张>2.5cm即可判断梗阻,并根据梗阻时近端扩张肠道和远端塌陷肠管直径差别>50%、远端肠管空虚且内未见液体密度影判断为完全性梗阻,否则为不完全性梗阻。②梗阻性质:根据肠壁增厚,同心圆征、肠壁积气、腹水,增强扫描见肠壁强化程度减低或延迟强化、不强化,判断为绞窄性梗阻,否则为单纯性梗阻。③梗阻部位:寻找近端扩张肠管与远端塌陷肠管或正常肠管交界区,即移行带,并结合扩张肠曲和塌陷或正常肠曲的分布、扩张肠曲的粘膜皱褶形态特点评估梗阻部位。④梗阻病因:寻找梗阻点,综合评估梗阻点处肠管及肠管内外情况;肠道肿瘤或炎症性改变可引起肠壁病变,粘连性病变、腹内外疝、血管源性病变、肠扭转等为常见肠腔外病变,肠腔内粪石或胆石是导致肠腔内病变的重要原因。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MSCT对梗阻程度的判断价值 经手术证实为完全性梗阻36例,不完全性梗阻62例,MSCT对梗阻程度诊断准确95例(96.94%),Kappa值0.935,见表1。

2.2 MSCT对梗阻性质的判断价值 经手术证实为单纯性梗阻57例,绞窄性梗阻41例,MSCT对梗阻性质诊断准确89例(90.82%),Kappa值0.812,见表2。

2.3 MSCT对梗阻部位的判断价值 经手术证实为空肠梗阻18例,回肠梗阻79例,MSCT对梗阻部位诊断准确96例(97.96%),Kappa值0.935,见表3。

2.4 MSCT对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 经手术证实为肠粘连性梗阻46例,炎症性梗阻20例,肿瘤性梗阻14例,腹外疝性梗阻8例,肠扭转性梗阻6例,肠石性梗阻4例,MSCT对梗阻病因诊断准确88例(89.80%),Kappa值0.560,见表4。

2.5 病例分析 李某,男,51岁,经手术证实为胆石性肠梗阻;术前MSCT横轴位图像可见回肠末端一实性病变(图1),矢状位图像亦可见回肠末端内实性病变(图2)。王某,男,46岁,手术证实为粘连性肠梗阻;术前MSCT横轴位图像可见末段小肠束带粘连包裹,肠管受压扭曲、充血扩张(图3),矢状位图像也发现粘连肠管,伴肠腔积液(图4)。

表1 MSCT对梗阻程度的判断价值

表2 MSCT对梗阻性质的判断价值

表3 MSCT对梗阻部位的判断价值

表4 MSCT对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

图1-2 为同一患者术前MSCT图像;图3-4 为另一患者术前MSCT图像。

3 讨 论

MSCT可有效缩短扫描时间,降低呼吸运动对图像的影响,且扫描范围大、层次多,具有更高的信噪比,还能利用对比剂行双期或三期扫描,全面观察肠道结构[4]。且MS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也能立体评估肠管解剖结构及空间位置,获得肠梗阻位置、范围、肠管扩张程度、肿瘤或炎症与周围的关系等信息,于诊断肠梗阻有重要作用[5]。肠梗阻中小肠梗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小肠梗阻患者可伴呕吐、腹痛、排便停止等症状,并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肠管坏死等病理变化,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故及时判断小肠梗阻位置、性质等情况,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有其必要性与重要性[6]。对此,本研究就MSCT对我院98例小肠梗阻患者诊断价值效果分析,以评估MSCT在小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MSCT对梗阻程度诊断准确率为96.94%,Kappa值为0.935,与手术诊断一致性好。考虑该结果与MSCT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观察积液、积气情况,并直观评估扩张肠管与远端萎陷肠管的关系,而有效判断小肠梗阻是否为完全性梗阻有关[7]。另外,部分学者认为,是否为完全性梗阻并非是手术治疗的有效指标,部分不完全性小肠梗阻患者可伴绞窄性梗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而必须通过手术治疗[8]。近年来,肠梗阻是否存在绞窄成为患者立即手术治疗的主要依据之一,绞窄也为影响手术效果及肠梗阻生存率的重要因素[9]。本研究也发现,MSCT对梗阻性质诊断准确率也高达90.82%,Kappa值为0.812。这也说明,MSCT对判断小肠梗阻是否伴绞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利于临床及时明确治疗方案。分析其原因可能与MSCT能利用增强扫描,观察肠壁水肿状态,并评估肠管扩张程度、肠腔积液积气情况,判断有无肠壁缺血、坏死,而有效诊断绞窄性梗阻有关[10]。

除上述结论外,本研究还发现,MSCT对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为97.96%,Kappa值为0.935。这也说明,MSCT可充分利用其高分辨率,清晰观察移行带位置、扩张肠袢、萎陷或正常肠袢分布和扩张肠袢解剖形态,而区分空肠及回肠梗阻。但也有学者指出,扩张肠管可使小肠正常排列出现相应变化,而对于空肠与回肠交界区域的梗阻,MSCT也难以分辨[11]。故对于疑似空肠与回肠交界段的肠梗阻,临床在术前应通过平扫及增强MSCT扫描,仔细观察,避免影像学检查漏诊、误诊引起的治疗失败等重大事件。不仅如此,MSCT对梗阻病因诊断准确为89.80%,Kappa值为0.560,与手术诊断的一致性较好。推测此结果由以下2个因素共同作用引起:①MSCT可发挥其高分辨率的优点,直接判断腹外疝、肠扭转、肠石性梗阻情况,还可评估肠壁是否均匀增厚、肠腔狭窄是否规则,而区分炎症或肿瘤引起梗阻;②MSCT通过评估肠腔呈条索状、束带状改变,并联合患者手术史情况,也能区分粘连性梗阻。

综上所述,MSCT可通过判断小肠梗阻程度、性质、部位、病因等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

猜你喜欢
肠腔肠壁肠管
马属动物腹股沟阴囊疝的辨证施治
CT小肠造影在鉴别克罗恩病活动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经腹肠道超声诊断克罗恩病合并肠瘘及肠腔狭窄
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决策的意义探讨
二甲硅油散的不同应用方式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粘连性肠梗阻不能和肠粘连混为一谈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