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及初步机制研究

2020-10-16 03:28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冲击波糖尿病足神经功能

泉州市第一医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ESWT)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及ESWT组。传统治疗组采用降糖、降压、降脂、改善微循环等常规疗法;ESWT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还选用ESWT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的一般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VEGF表达及下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①ESWT组治疗后4周一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冷感、麻木、行走距离等改善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V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P<0.05)。②ESWT组治疗后4周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③ESWT组治疗后4周下肢神经功能明显改善,ESWT组运动潜伏期(LAT)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P均<0.05)。结论:ESWT有助于改善糖尿病足患者血清VEGF含量,改善下肢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自体外冲击波碎石成功用于肾结石的治疗后,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非手术治疗理念。不仅如此,除在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上得到广泛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也逐渐应用到其他领域。冲击波不仅有崩解结石之效,还作用于四周细胞,对疼痛性疾病也有显著治疗效果。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愈渐提高,相应的糖尿病足发生率也不断提高,糖尿病足患者不仅面临截肢风险,且对其糖尿病也有加重影响。本次研究使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糖尿病足病例,将取得的效果做下文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4年9月~2016年9月80例本院糖尿病足患者。纳入标准:符合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1];伴有足部麻木、疼痛、感觉减退、末端套袜感等症状;多普勒超声测定踝肱指数小于0.9;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小于47m/s。排除标准:近3个月曾接受过其他治疗的患者;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精神疾病史、妊娠期妇女等不宜应用冲击波治疗者[2]。所有入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及ESWT组各40例;其中传统治疗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55~75岁,平均64.6岁。ESWT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55~75岁,平均65.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传统治疗组患者采用降糖、降压、降脂、改善微循环等常规疗法。ESWT组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3],还采用瑞士Storz MP100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疼痛治疗仪行ESWT治疗:治疗压力范围1.8~2.5bar,频率范围9~18Hz,冲击次数4000~6000次,每7d治疗1次,共5次。

1.3 治疗效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VAS疼痛评分、冷感、麻木、行走间距等改善情况。

1.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时,采集外周血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VEGF含量。

1.5 下肢神经功能

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采用Dantec-OISA2000型肌电图检测仪检测糖尿病足患者的患侧下肢神经,包括运动潜伏期(LAT)、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经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随访。

2.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后4周,ESWT组冷感改善、麻木改善、行走距离延长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见表1。

2.2 VAS评分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4周,ESWT组V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P<0.05),见表2。

2.3 血清VEGF水平

治疗前,两组血清VEGF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4周,ESWT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见表3。

2.4 下肢神经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LAT、MNCV、SNCV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4周,ESWT组下肢神经功能明显改善,ESWT组LAT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而MNCV、SNCV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P均<0.05),见表4。

表1.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n(%)]

表2.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表2.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注:*ESWT组vs传统治疗组,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4周ESWT组 40 7.28±0.89 1.82±0.46*传统治疗组 40 7.19±0.75 4.13±0.62

表3.治疗前后血清VEGF比较(±s,pg/mL)

表3.治疗前后血清VEGF比较(±s,pg/mL)

注:*ESWT组vs传统治疗组,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4周ESWT组 40 122.34±41.16 201.75±51.09*传统治疗组 40 124.49±40.23 158.86±60.41

3.讨论

ESWT因具有简单无创、安全有效、费用相对低廉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急慢性组织损伤疾病。ESWT作为一种机械波,可在体内发挥生物力学效应,具有抑制炎症、促进细胞增殖和微血管形成的作用。研究表明,ESWT可促进创面重要因子释放及血管生成,加速组织修复愈合。本研究中,治疗后4周ESWT组糖尿病足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传统疗法组,进一步表明ESWT可作为糖尿病足辅助治疗的方法之一[4]。

VEGF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血管形成等作用。VEGF参与多种血管生成依赖性疾病的发病及进展,如血管性青光眼及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本研究中,治疗后4周ESWT组VEGF水平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提示ESWT可能通过上调血清VEGF水平,促进缺血坏死患肢内新生血管形成,从而改善糖尿病足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及下肢神经功能。

表4.治疗前后患者下肢神经功能比较(±s)

表4.治疗前后患者下肢神经功能比较(±s)

注· *ESWT组vs传统治疗组,P<0.05

组别 n LAT(ms) MNCV(m/s) SNCV(m/s)治疗前 治疗后4周 治疗前 治疗后4周 治疗前 治疗后4周ESWT组 40 6.72±0.63 3.17±0.53* 38.65±5.28 58.39±7.15* 38.25±5.03 57.90±7.93*传统治疗组 40 6.89±0.82 4.69±0.71 38.75±6.14 43.26±8.03 38.16±5.19 45.18±6.36

综上所述,ESWT可通过上调糖尿病足患者血清VEGF含量,改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及下肢神经功能,因此可作为糖尿病足患者辅助治疗的方法之一。

猜你喜欢
冲击波糖尿病足神经功能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防护装置粘接强度对爆炸切割冲击波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溃疡期糖尿病足及护理探析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武汉冲击波
能源物联网冲击波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在糖尿病足中的作用机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