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CT床边检测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10-16 03:28陈旭张志宇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2期
关键词:标志物心肌梗死心肌

陈旭 张志宇

1 天津市北辰医院心内科 (天津 300133)

2 天津市北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天津 300133)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POCT床边检测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随机纳入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采用POCT仪器进行心肌标志物的检测,观察并记录两组的具体情况。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的CK-MB、cTnl以及Myo等心肌标志物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各项心肌标志物水平在治疗12h后明显比治疗前高(P<0.05),如Hs-CRP、NT-proBNP、cTnl以及Myo等;在治疗后24h,研究组患者的Hs-CRP、NT-proBNP、cTnl以及Myo等心肌标志物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在治疗后12h(P<0.05),在治疗12h,研究组患者的CK-MB、cTnl以及Myo诊断敏感性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在治疗24h后,研究组患者的CK-MB、cTnl以及Myo诊断敏感性均明显低于治疗12h(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POCT床边检测心肌标志物,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心肌损伤情况作出准确的诊断,这对于临床诊断率的提高至关重要,且在一定数据参考下能够制定更为合理的方案。

在急诊抢救过程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占据重要比例,并且该种病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以及发病率,因此,在急诊过程中如何向医师提供一份患者准确的诊断报告十分重要[1]。在临床上传统中央实验室检测存在诸多缺陷,如设备要求高、参与人员多、耗时长等,在急诊检测方面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而POCT床边检测技术存在诸多优点,如检测时间短、仪器携带方便、准确度高以及操作简单等优点,该种检测技术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2]。为更好地探究POCT床边检测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现选取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4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进行对比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40例为研究组,与ESC/ACC制定的疾病诊断标准相符;另选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员40例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中男性为26例,女性为14例,年龄为42~75岁,平均(46.53±5.82)岁;研究组中男性为28例,女性为12例,年龄为43~76岁,平均(47.62±5.59)岁。

纳入标准:患者的肝肾以及血象功能正常,研究对象不存在任何心理疾病,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排除标准:合并急慢性感染者、外伤者、恶性肿瘤者、风湿疾病者等,ARB、ACEI过敏者、不能承受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后产生的不良反应(皮疹、咳嗽、妊娠、低血压、高钾血症)者。

1.2 方法

首先,在检测两组患者的心肌标志物借助POCT技术,使用POCT检测仪器(由强生公司生产)。采集两组患者的静脉血,随后分别对CK-MB、cTnl以及Myo等心肌标志物的水平进行检测。CK-MB以及Myo等心肌标志物使用检测卡进行检测,其中包括多克隆抗体以及单克隆抗体,首先选择其中一个指标作金标志物,随后另一指标选用生物素进行标记,这两种抗体包裹形成的复合物作为待测抗原。cTnl检测使用含有抗原抗体以及荧光颗粒抗体反应的检测卡进行检验[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研究对象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CKMB、cTnl以及Myo),研究组患者在治疗不同时间后(治疗前、治疗12h后、24h后)各心肌标志物水平以及研究组患者各心肌标志物的诊断敏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关于数据的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χ2进行计数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s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对比

研究组研究对象的CK-MB、cTnl以及Myo等心肌标志物的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 研究组患者在治疗不同时间后各心肌标志物水平的对比

在治疗后12h,研究组患者的Hs-CRP、NT-proBNP、cTnl以及Myo等心肌标志物的水平要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在治疗后24h,研究组患者的Hs-CRP、NT-proBNP、cTnl以及Myo等心肌标志物的水平要明显低于在治疗后12h(P<0.05),具体数据见表2。

2.3 研究组患者各心肌标志物的诊断敏感率的对比

在治疗12h后,研究组患者的CK-MB、cTnl以及Myo诊断敏感性要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在治疗24h后,研究组患者的CK-MB、cTnl以及Myo诊断敏感性要明显低于治疗12h后(P<0.05),具体数据见表3。

表1.两组研究对象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对比(±s)

表1.两组研究对象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对比(±s)

组别 例数 CK-MB(ng/mL) cTnl(μg/l) Myo(μg/l)对照组 40 5.17±0.94 0.05±0.03 20.15±7.09研究组 40 22.65±1.68 8.42±5.34 344.15±162.34 t 12.213 10.157 15.752 P<0.05 <0.05 <0.05

表2.研究组患者在治疗不同时间后各心肌标志物水平的对比(±s)

表2.研究组患者在治疗不同时间后各心肌标志物水平的对比(±s)

组别 例数 CK-MB(ng/mL) cTnl(μg/l) Myo(μg/l)治疗前 40 5.18±0.96 8.42±5.34 344.15±162.34治疗后12h 40 22.65±1.68 9.65±4.82 174.25±92.15治疗后24h 40 33.89±2.59 7.85±3.95 53.24±25.48 t 12.742 12.997 13.927 P<0.05 <0.05 <0.05

表3.研究组患者各心肌标志物的诊断敏感率的对比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一种急性心血管疾病,该种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该种疾病的最好方法为尽早进行诊断,尽早进行治疗,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急性心肌梗死部分患者心电图早期无明显的特异性改变,因此,早期十分有必要检测患者的心肌标志物[4]。

就本文数据显示,研究组在治疗之前,CK-MB、cTnl及Myo四种心肌标志物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50%、95.00%、92.50%及95.00%。由此可以了解到,POCT技术具有诊断准确率较高,移动方便,检测时间短以及操作简单等优点。传统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过于依赖心电图、典型胸痛症状以及心肌酶谱,诊断的敏感度较低。而POCT技术在预后评估、病情监控、病情的及时诊断、危险分级以及治疗指导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临床上,通过检测早期标志物以及确定标志物,能够大大提高临床诊断的快速性、早期性以及正确性。

猜你喜欢
标志物心肌梗死心肌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