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下没有难学的数学

2020-10-17 06:28华应龙
基础教育论坛 2020年20期
关键词:量角个球量角器

华应龙

有很多人认为,数学之所以难学,既有数学学科的特点,也有学生的原因,更有老师的原因。但笔者认为,身为教师更应从自身找原因。教师们面对经过多位专家编写、多轮审查的国家教材,就更应该有信心把课本上的“一切知识有趣、有效地教给一切人”。这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一、数学是否真的难学

很多人都说数学难学,它到底难在哪?真的难学吗?笔者认为,要回答这一问题教师是关键。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要“手下留情”,有时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也许会斩断学生的奇思妙想。当教师让学生觉得数学难学了,那数学就不是数学了。这样,教师就会“了断学生的一门心思”。其实,数学并不难学。

接下来,笔者和大家分享三个案例,看看数学是否真的难学。这三个案例分别是数与代数领域的“找次品”、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角的度量”、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游戏公平”。

1.找次品

通过实践教学,这节课的确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它到底难在哪?这节课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为了达成目标,教师必须“舍”去什么?经过阅读、思考、推敲,笔者通过以下方式来组织这节课。

笔者首先出示一组玩跷跷板的图片,然后问学生:“什么时候把你翘到天上去?”学生就此开始畅所欲言。接着,笔者和学生们聊比尔·盖茨,当学生说“比尔·盖茨开了一家公司叫微软”后,笔者追问:“为什么叫微软?”因为比尔·盖茨特别喜欢一个中国人叫老子,老子说“上善若水”。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所以硬不好、软不好,微软才好。

微软公司招聘员工时,出过这样一道题:“假定你有81个乒乓球,其中只有1个球比其他球稍重。如果只能利用没有砝码的天平,请问你最少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到稍重的球?”如果是你去应聘,你将如何作答?学生大概的回答是:80、1、40。笔者让学生说说理由,他们说出了各自的道理。学生们围绕三个错误答案进行交流,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题意。此时,笔者特意帮学生概括:天平可能平衡,也可能不平衡;重球有可能在左边、右边或下边,这三种情况都有。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看似有点难,但其实不难。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笔者问学生:“你觉得这个问题从几个球开始思考比较合适?”笔者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2个球开始研究,只需称一次就能找到。那3个球最少需要称几次才能找到?有学生说3次,笔者请他进一步说明。后来他说着说着,发现不对了,原来只需1次。很多的时候,学生错着错着就对了。

笔者指着2个球和3个球的板书说:“同学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有学生说:“怎么球的个数多了,最少还是一次呀?”经过讨论,学生们明白了:原来3个球中,只称了2个,第3个球是推断出来的。那么,4个球呢?通过对不同的称法进行比较,学生们明白:既然要保证找到,就要从最坏的角度去考虑,最少需要称2次。有了4个球做铺垫,那8个球呢?学生会很自然地得到3次。若是9个球呢?学生通过分析得知:4、4、1,答案是3次。此时,笔者便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有学生提出3、3、3,称2次就能保证找到。笔者再请学生确认:最少2次,怎么保证?然后,我指着8个球和9个球的板书说:“同学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一石激起千层浪:“9个球2次,8个球怎么3次了?” “球的个数多了,怎么称的次数还少了?”随之学生便发现问题了:8个球,2次就能保证找到。比较不同之后,学生们发现:分成3份比分成2份好。于是,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天平几个盘子?”当有学生狐疑地说“3个”时,笔者接过话头说:看到天平有三个盘子,高明;用上第三个盘子,就是高手。

再回到81个球,学生基本都能将其分成“27、27、27”,最少4次就能找到重球。最后揭题“找次品”,即找几个有意思的次数,慢慢来品一品。当学生们品出方法、品出道理时,难题就变简单了。

此时,笔者再请学生们诵读完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便说:“同学们,世上的事物往往都是一分为三的:上、中、下,左、中、右,好、中、差,正数、负数……”学生齐答:“零。”笔者说:“质数、合数”学生齐答:“1”笔者说:“过去、现在”学生齐答:“未来。”……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2.角的度量

这节课是刘坚教授2005年布置给笔者的任务,上课地点在河南郑州。

拿到课题时,笔者就思考:①我们让学生量了各种各样的角,学生感受到了量角的用处了吗?量角的大小是屠龙之技,还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②“角的度量”一课教学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难点?量角器的结构很复杂,量角之前先要认识量角器,那要认识量角器的什么呢?原来只是认识中心点、0刻度线、内圈外圈刻度,就认识这些吗?还有吗?怎么认识量角器?关于量角的技能,以往教学中简要概括出了“二合一看” “0度刻度线在左边看外圈,0度刻度线在右边看内圈”等。教师一步一步地教,可到量角时,学生拿着量角器,转来转去,都不知道把量角器怎么放到角上,遑论读出度数了。为什么学生还是不会量角?③教师的教学有三个层次:教知识、教方法、教思想。以前我们只是教了量角的知识和技能,那这节课可教给学生什么方法?让其思想有所提升呢?

笔者回忆以前的教学:没教之前,学生怎么量?您看过学生这么量的吗?(见1图),为什么这么量?这使学生知道量角是要用角对着角来量。问题只是在于学生不知道量角器上的角在哪,如果能帮学生认识到量角器上的角在哪里,那量角就水到渠成了。原来,我们之前的教学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对“点、线”等局部都有了认知,但对组合起来的整个“角”没有认识。

接着,就可以简单的分享一下这节课:先后出示三个滑梯(见图2),教师问学生:“玩过吗?想玩哪个?现在呢?”学生们笑了,笑后是醒悟:第三个滑梯不能玩,第一个滑梯不好玩。再问:“这三个滑梯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说:“角度不同。”

图1 角的度量

图2 观察三个滑梯的不同之处

教师接着问学生:“滑梯的角多大才合适呢?这时就需要量角了。怎么量角?”学生们兴奋地说:“用量角器。” 教师:“会量吗?” 学生信心满满:“会!”“那就自己量吧!”每次量的时候,都有学生像图1那样量。 于是,笔者便请学生上台展示,此时就有学生质疑。笔者先肯定展示的学生勇于尝试,再肯定他对准了零度刻度线,然后肯定他知道量角就是用角对着角,最后还要感谢他带给大家的思考和启发。

现在的问题是量角器上有角吗?它的角在哪?我让学生在量角器上画90°的角、60°的角、1°的角和156°的角,分别是直角、锐角、单位角、钝角。学生们在量角器上看到了若干个大小不同的角,接着笔者便呈现了开口朝向不同的角,这是教材中没有的,学生们量得不亦乐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笔者组织学生思考:怎么放风筝才是比他人放得高?只要量出风筝线和地面所呈的角度即可。笔者再呈现学生们熟悉的椅子,餐桌边配的椅子其后背向后倾斜9°,学习的椅子其后背向后倾斜8°,沙发的靠背一般向后倾斜11°。然后,回到开始的问题:滑梯的角多大才合适呢?笔者告诉学生们:“我请教了三位工程师,滑梯的角在40°到56°之间。”最后,笔者带着学生回忆测量长度、面积、角度的方法,还用了华罗庚的一句话“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作为总结。

这样去教“角的度量”,才能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3.游戏公平

下面是2008年在上海,刘坚教授安排笔者在全国教学研讨会上上的一节课。这节课的关键是要不要做实验?有时不做实验学生很清晰,做了实验,学生反而糊涂了。鉴于此,笔者就思考:这节课做什么实验呢?到底怎么做实验?

关于这节课,大家一定会回想到尴尬的场面:课上让学生抛10次硬币,学生抛出了2次正面、8次反面;或9次正面、1次反面。这样的事件经常发生。小概率事件怎么变成大概率事件了?这是为什么?鉴于此,教师请大家思考:一个硬币抛1米高和1厘米高,可以同日而语吗?原来我们只规定了实验的次数,没有规定实验的高度、力度和角度。

结合刚刚闭幕的北京奥运会,笔者上出了一节被张奠宙先生高度称赞的课。只有一张奥运会篮球决赛的门票,笔者和儿子谁去现场看呢?儿子提议抛啤酒瓶盖来决定:正面朝上,儿子去;反面朝上,爸爸去。笔者问学生们:“这个方法好不好?”然后,组织学生把啤酒瓶盖装在水杯里抛10次,最大限度地上下甩三次,再记录。这就是规定实验的方法。

学生的汇报是:5∶5;6∶4;2∶8。试了之后,问题就来了,还有三种不同的答案,怎么办?有的学生建议多做几次,有的学生建议把组内的结果综合起来。六大组合计的结果,都是反面朝上比正面朝上多很多。接着,笔者让学生观察与思考:为什么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大?

学生们的说法各异,笔者笑而不语。其实,笔者笑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思考,到底哪个对?老子说:“不自是,故彰。”笔者受益于李烈校长的指导,课堂上要教师画龙,学生点睛。当学生捅破窗户纸的那一刻,笔者便不说话,给学生一个原型启发就够了。课件上出示踢毽子的图片,踢的毽子为什么总是立着?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之后,马上明白了:为什么抛啤酒瓶盖不公平?因为啤酒瓶盖两面不均匀,一面重一面轻。那抛什么公平呢?抛硬币,为什么?因为硬币两面均匀。老子说:“反者道之动。”不均匀的,才需要用频率来表达概率。抛完不均匀的,结论不公平。反过来呢?均匀的,自然就公平。

在实际教学中,总是有学生问笔者:“老师,最后篮球谁去看的啊?”他们还在故事里呢!于是,笔者接着讲故事,告诉学生们:“我儿子已经上大学了,他的数学学得特别好,高考150分的数学,他考了147分。是复查时,他把对的,改错了,否则,满分150分。我想他一定知道啤酒瓶盖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小,但他自己选择了正面,有这样的儿子真好!成人之美,成全别人就是一种美。我遵从儿子定的规则,请夫人来抛。我夫人一抛,结果居然是正面朝上。”学生们惊叫起来:“啊,怎么会啊?”然后,我让学生猜测分析。有学生说:“您夫人喜欢您儿子。” 有学生说:“您夫人想让您儿子去看。” 有学生若有所思地说:“您夫人把反面加重了。”还有的学生说:“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小,但也是有可能的。” 我笑而不语。当学生们都说了后,笔者问:“想知道为什么吗?请看屏幕——”

课的最后,回到奥运会上来。笔者说:“抛啤酒瓶盖,不公平,因为啤酒瓶盖两面不均匀;抛硬币,才公平,所以奥运会上很多比赛都是用硬币来决定的。”学生们惊讶了:“奥运会怎么可能抛硬币决定?”录像呈现奥运会中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网球等比赛中,抛硬币来选择场地的片段。学生们信服了,满足了。

二、数学应如何教才不难学

分享完这三节课,大家是否觉得数学真的难学?那么,怎么教数学就不难学了呢?

1.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先深入、再浅出

这三节课都是先深入,然后再浅出的。

深入,就是明晰这一教学内容的本质。在设计“角的度量”一课时,笔者追问出了量角的本质,即量角就是用量角器上的角对着要量的角。在思考“找次品”一课时,笔者意识到要从“一分为二”发展到“一分为三”,天平实际上是有三个盘子的。“游戏公平”的背后是硬币问题,是一种古典概率,是不需要做实验的;只有不均匀的,才需要做实验,去找频率来近似地表达概率。

浅出,就是要从学生的生活,从玩耍和游戏展开,就是在讲一个故事。“角的度量”是滑滑梯引入的;“找次品”是跷跷板引入的,讲的是比尔·盖茨的故事和老子的故事;“游戏公平”讲的是观看奥运会的故事。

认识数学的本质,先深入、再浅出,数学就不难了。

一位特级教师说:“数学的本质在于自由,而我们的老师却常常按照现有规范的知识或规定去约束儿童思考,并以此为标准去评判对错。所以,儿童的心思就被套牢在迎合成人们的期待上。”“实际上,解决一个问题有很多途径,只要逻辑上没问题,在形式上就没有对错之分的,但很多教师却不这样认为。即使错,有时候也有错得有道理之说……教师们哪来这样的视野和胸襟啊?”

另一位特级教师说:“数学难在光记住结果是无法灵活运用的,所以从学习方法上而言,不能仅采取记忆的方法。需要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经历知识生长的过程。”

由上面两位特级教师的看法,笔者认为:深入,还有一层意思,即需要深入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思维的体操,要借着数学知识,来教会学生去如何数学地思维。

通过笔者近40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历,发现了一个规律:数学学得不好的学生,都喜欢“死记硬背”,不会动脑筋,因此“积懒成笨”。只去记忆,不去思考,是学不好数学的。

针对思维的体操,怎么浅出呢?那就是“想错了,更好玩。”

2.从教学过程来看,想错了,更好玩

笔者的教育理念是“化错教育”。“化错”是指把课堂教学中的差错融化为一种教学资源,相机融入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这与我国古代“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等哲学思想相契合。

化错的要义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融入,自然生成,而不是事先刻意安排;敏锐发现差错背后的意义,揭示其内在的矛盾、张力,巧妙地彰显其积极意义,而不是简单地否定学生的错误;充分挖掘并利用差错资源的多方面价值,培养学生直面错误、超越错误的求真人格,让其学做真人,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引向心灵深处,而不仅仅是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对学生有价值的差错,笔者会引导学生鼓起三四次感谢的掌声。首先,为勇于尝试,不盲从的坚持;其次,为其有根有据的说理;再次,为其接纳他人观点后的修正;最后,为其带给大家思考的贡献。

从这三节课例中,大家可以看到,错误是学生自然生成的,有差错,才有真正的学习,才有实质性的学习活动发生。有化错,才有教师期待已久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和创新活动发生。让学生们在错误中多飞一会儿,错着错着就对了,这会使学生感受到“化错就像是在做思想的魔术”,使他们不再怕错,进而开启他们的思维。所以,有化错的课堂,才有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3.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喜欢了,就不难

笔者一直在教数学,也一直在做教学管理工作,从中笔者深感:不喜欢孩子的人,请不要做老师;不喜欢数学的老师,请不要教数学;如果任何人都能教的,那一定不是数学。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一学科的老师,那门学科就一定能学好,而且会乐此不疲。作为数学教师,笔者奉行如下“三段论”。

周国平先生说:“我不想知道你有什么,只想知道你在寻找什么,你就是你所寻找的东西。”笔者在寻找数学,所以笔者就是数学。因此,笔者的第一本书取名《我就是数学》。“我就是数学”的含义是:你若问我喜欢什么?其回答是:“我就是数学。” 你若问我能干什么?其回答是:“我就是数学。” 你若问我在学校里是什么?其回答是:“我就是数学。” 其实,教师就是他所教学科的形象大使。你若问我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我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其回答是:“我就是数学。”“我就是数学”乃是自我安顿、自我鞭策,也是自我期许,既用数学修身,也用数学育人,还用数学立命。

数学不只是公式、符号、规律,还有故事、想象、画面和无限的可能,一样地拥有诗和远方。和学生一起玩数学,让学生打开思维的翅膀,遨游于数学的海洋,感受到“数学好玩”了,学习自然就不会感到困难。

猜你喜欢
量角个球量角器
残缺的量角器
经历度量五部曲,培养度量意识
量角器,工具“二合一”的最佳典范
——《角的度量》教学
量角小窍门
学生量角时常犯的错误及应对策略
踢你个球
踢你个球
我的另类量角器
量角器
踢你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