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10-19 19:48王立军罗晓李俊杰张印荆浩荆晓东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治疗肺栓塞

王立军 罗晓 李俊杰 张印 荆浩 荆晓东

【摘 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到2019年7月间到我院就诊的70例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介入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57%,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意义(P均<0.05)。结论:相对于全身静脉溶栓介入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管溶栓联合导管祛栓疗效更为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0-040-01

肺栓塞作为临床的重症疾病,拥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患者临床上多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冷汗、咳血甚至休克等症状,相关研究表明[1],80%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会引发肺栓塞。因此,早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可以防止患者血栓加重与脱落。基于此,本文探讨介入治疗在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到2019年7月间到我院就诊的70例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入组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本研究70例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胸痛、喘憋、呼吸困难甚至咳血等症状,且经我院CT及DSA等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得到确诊。所选研究对象无溶栓抗凝等禁忌症,且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70例患者中共有男38例,女32例,年龄29~68岁,平均(44.63±5.54)岁。经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无较大差异(P>0.05)。

1.2 方法

入組70例患者入院后均确诊患有下肢静脉血栓并给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对照组行全身静脉溶栓介入治疗,实验组行导管祛栓联合介入管溶栓治疗。具体为:选择患者健侧股静脉处入路,并将IVCF滤器置于患者右肾静脉下,而后通过导管行肺动脉造影。

对照组:在患者外周浅静脉处给予对照组尿激酶2h溶栓法进行治疗。

实验组:采用机械方法对肺动脉内的血栓进行祛栓,溶栓方法采用2h溶栓法,术后经肺动脉留置导管行小剂量溶栓治疗24-72小时。过程中要对患者纤维蛋白原和凝血时间等指标进行监测,视症状改善情况,间隔24-72小时对患者行肺动脉留置导管造影并观察溶栓效果。当患者临床症状改善、D-二聚体等血栓指标恢复后,拔除肺动脉留置导管。再根据下肢静脉血栓残存情况对患肢深静脉血栓行置管溶栓或行患肢浅静脉溶栓及抗凝治疗。若操作过程中造影显示溶栓无效或纤维原蛋白数值小于1.0g/L,则停止溶栓。所有患者均行足疗程标准抗凝治疗,并定期进行凝血功能监测以防止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判定:显效:肺动脉造影显示原肺动脉内血栓消失,肺动脉主干及分支通畅,临床症状改善,血氧饱和度大于98%,氧分压监测正常。且下肢周经测量健/患侧的周径相差少于1cm;有效:肺动脉造影显示原肺动脉内血栓大部消失,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栓程度均得到有效改善,且健/患侧周径差在1cm~2cm间;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70例患者治疗效果指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治疗效果指标采用百分率表示,给予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所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57%,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意义(P均<0.05)。

3 讨论

肺栓塞作为常见临床危重症,拥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90%的肺栓塞患者血栓来源于下肢静脉。若患者肺动脉存在大面积的阻塞,则可引发患者右心急性衰竭,从而威胁患者生命[2]。因此,临床上治疗肺栓塞患者多采用早期介入治疗对血栓进行清除,防止其继续发展和脱落。

相关研究指出[3],介入治疗应用在于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时,主要是行肺动脉置管,通过导管进行碎栓、吸栓和扩张球囊等,从而对肺动脉主干、分支中血栓进行祛栓,改善肺循环。同时经肺动脉留置导管溶栓,对残余血栓进行溶解,相对于全身静脉溶栓,其治疗效果更为优越且明显减少溶栓药物的用量,减少溶栓引起的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指南推荐导管直接溶栓也优于系统性溶栓,导管溶栓时溶栓剂量可以进一步减低,从而降低出血风险,并指出一旦确诊急性肺栓塞,如没有抗凝禁忌症,推荐尽早启动抗凝治疗[4]。本组病例均进行了标准足疗程的抗凝治疗且无高危出血发生。而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57%,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意义(P均<0.05)。

综上所述,相对于全身静脉溶栓介入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管溶栓联合导管祛栓疗效更为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佚名. 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 3(06):229-230.

[2]张青云, 陈磊, 丁萌,等. 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6, 13(8):460-463.

[3]徐晓明. 介入治疗在急性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1):138-139.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中华医学杂志.2018;98(14):1060-1087.

猜你喜欢
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治疗肺栓塞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0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
56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比较恶性肿瘤与非恶性肿瘤静脉血栓患者肺栓塞发生率的差异
前瞻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分析
颅面部动静脉畸形治疗中肺栓塞死亡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