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群体新媒介素养现状的研究

2020-10-20 05:46朱琳田瑞琪
传媒论坛 2020年21期
关键词:老年群体老龄化

朱琳 田瑞琪

摘 要:老龄化时代到来,提升老年人媒介素养至关重要。调查发现,老年群体新媒介素养现状堪忧。“数字鸿沟”现象严重,新媒介接触率低下;“家庭反哺”不足,老年群体普遍的媒介诉求层次低;主动参与度不足,网络空间话语权较弱。文章从各个层面提出解决路径,普及新媒介教育,展现媒介关怀,破除老年污名化,提升老年群体新媒介素养。

关键词:新媒介素养;老年群体;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21-0-02

一、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不可忽视的重要国情。由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达到了2.54亿人,占比18.1%。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1.76亿人,占比达到12.6%。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加快老龄化事业和产业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网民数量显著增加。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16.9%,互联网持续向中高龄人群渗透,新媒体在老年群体中开始发展与普及。但是,老年群体总体的新媒介素养不高,甚至对于新媒介的基础使用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针对老年群体的新媒介素养展开调查与研究并提出问题的优化路径,关乎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有助于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和心理落差,对缓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大有裨益,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老年人新媒介素养现状研究

(一)“数字鸿沟”现象严重,新媒介接触率低

新媒介所带来的便捷性和娱乐性使得年轻人对于网络有着很大的依赖性,而老年人却呈现出相反的特点,其新媒介接触率较低,并未形成一定的使用习惯,甚至完全不接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生理原因,身体机能下降,视力较差、颈椎积病、记忆力减退,并不能很好地使用新媒介,兴趣较低。另一面,由于历史时代特性,老年人整体文化素养较低,学习能力不足,再加上子女忽视了对老年人新媒介使用的指导,使其既没有使用动机,又没有使用能力。

在调查中发现,老年人的新媒介使用情况还与财富拥有量紧密相关,在不同层次的老年人中间形成了“数字鸿沟”。财富拥有量高的老年人,其平均文化水平也相对较高,对新媒介表现出相对较强的兴趣和使用能力。而财富拥有量较低的老年人,思想相对保守,对新媒介的接触欲望很低,无法享受新媒介的便捷和乐趣。但是,在深度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老年人内心深处渴望加入网络世界,跟上时代的潮流。因此,在老年群体中普及新媒体教育和,提高老年人的新媒介接触率显得尤为重要。

(二)“家庭反哺”不足,媒介需求层次低

随着媒介形态的更新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动,老年人对新媒介产生了种种诉求,这种诉求往往以实际生活为基础。代际生活方式差异巨大,“空巢老人”日渐增多,很多老年人表示自己上网是为了使用微信和子女联系,获得情感的慰藉。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社会心理需求分析,目前大多数老年人使用新媒介是出于情感需求,达不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层级,媒介诉求层次较低。但老年群体只有在内心深处真正接受新媒介这一新兴事物,并化被动为主动地去使用,才能逐步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加强媒介认知。

家庭传统中,父母对子女的哺育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但在数字时代下,这种反哺却不够到位,一方面这会造成老年人自我效能感降低,幸福感欠缺;另一方面,这种现象会加深代际鸿沟,甚至可能带来家庭话语权的转移。

(三)媒介话语权较弱,主动参与度不足

网络世界鱼龙混杂,对互联网信息的判断能力一般与使用者自身知识水平和生活经历息息相关。老年人往往自恃生活经历丰富,主观地对网络上的内容进行是非判断。以微信推送文章为例,在调查中发现,多数老年人会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来做出判断,很少会动用網络工具进行检索学习。长此以往导致老年群体面对网络信息经常处于一种被动的、无意识的接收状态,很难通过网络进行自我学习并积累媒介经验。

根据创新扩散理论中对于新技术的主观感知和角度分析,老年人在媒介技术发展中属于反应迟缓的滞后群体,仍处于受众的角色,作为传播者的角色较弱,没有完全融入“人人都是麦克风”的大众传播时代中,缺少主动的内容生产行为,习惯于被动接受信息。

三、老年群体新媒介素养提升的路径探析

(一)普及新媒体教育,提高老年群体新媒介素养

提升老年群体的媒介素养,政府有关部门应该承担起责任,以老年大学为主阵地,积极开展新媒体相关的教育课程,以及举办相关活动。例如手机摄影大赛、手机视频剪辑征集等。课程教学内容应多样化,既包括手机的基础技能,例如拍照录像、微信交流、视频通话,也要包括娱乐性功能,例如爱奇艺、抖音等视频软件的操作。重点训练老年人在网络空间中是非甄别能力与积极发言的心态,鼓励老年人实现从被动受者到主动传者的转变,逐渐体会互联网世界中自我价值实现的效能感。

社区定期组织在校大学生前往老年社区普及新媒体使用技能,重点注意普及网络安全知识、信息的甄别能力、上网维权的意识等。同时,注重发挥大学生创新的特性,传授新媒体技术和网络前沿信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辅助老年上网教学,子女尽到义务帮助长辈学习新媒介知识,让老年人在政府、社会和家庭三方面的关注下,做到安全上网、快乐上网,逐步获取网络空间的话语权,不再做被时代所抛弃的“断网群体”。

(二)推出贴合老年群体的软件设计与机制,展现媒介关怀

年轻人网络依赖性高,因此很多APP在设计时瞄准的是年轻人市场,却忽略了老年群体。在调查中发现,很多老年人不习惯上网的原因有三点:一是电子屏幕较小,对于视力较差的老年群体不够友好;二是手机系统更新换代飞速,功能朝着多样化发展,而老年人记忆力较差,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改变;三是大部分APP和网页所推送的信息不合老年人的兴趣。目前APP和上网设备的设计过于年轻化,不符合老年人的使用习惯。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企业和社会的努力。在APP中根据用户性别和浏览兴趣,针对性地推出个性化内容。推出“老年浏览模式”,在内容、字体和设计上进行更加贴合老年群体的设置。甚至可以研发针对老年人使用APP,涵盖电子支付、视频观看、网上订票、新闻资讯等多种领域,在给企业带去利润的同时也能促进老年群体的上网行为。

(三)引领舆论风向,破除老年群体“污名化”

目前的网络空间中,对于老年群体有着不少负面标签。“土味” “落伍” “断网”常被用来形容与老年群体相关的事物,由于审美差异,老年表情包、老年视频、老年文章常被放到嘲笑的眼光下审视,被打上了污名化标签。此外,媒体在对空巢老人進行报道时,老年人多是以一种可怜、弱小、无助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老年群体在获得同情目光的同时,也进而被忽视了积极、乐观、有能力的一面。这种刻板印象更使得老年人畏惧加入网络,给自己提前设限。

在新媒体平台中,我们一是可以通过教育老年人上网发声来争取话语权,二是可以通过对积极乐观、符合实际的正面内容的呈现来塑造老年人老当益壮的形象。例如,在抖音发布话题#我家的老小孩#,鼓励网友用短视频的形式展现自己爷爷奶奶可爱、活泼、生机勃勃的一面,让老年也加入话题讨论中,展现老年人的独特气质,改善舆论风向。

参考文献:

[1]郑玉玮,叶丽.新媒体在老年人学习中的应用:基于终身学习的视角[J].当代继续教育,2020,38(02):21-27.

[2]石晋阳,陈刚.社交媒体视域下老年人的数字化生存:问题与反思[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23(06):119-128.

[3]唐玉.论“互联网+”下社区老年群体媒介素养教育[J].传媒论坛,2018,1(21):163-164.

[4]廖熠佳.浅论新媒体时代老年群体媒介素养的提高[J].传播力研究,2019,3(02):238.

[5]段赟.新媒体时代下提升老年受众的媒介素养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02):72-73.

[6]丁卓菁.新媒体环境下老年群体媒介素养教育探讨[J].新闻大学,2012(03):116-121.

其他作者简介:

田瑞琪,女,土家族,湖南湘西人。研究方向:新媒体与社会。

猜你喜欢
老年群体老龄化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全国深度老龄化省(市)增至7个
健康月历
心理护理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农村老年群体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海南社区老年群体需求调查研究
吉林省城镇老年群体心理障碍分析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韩国将成为第二大老龄化国家
关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机制研究